我国胆囊癌治疗的最新进展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9 17:09 2

摘要:胆囊癌是一种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在胆道恶性肿瘤中最具侵袭性 ,其平均总体生存时间仅为6个月,5年生存率更是低至5%,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不过,近年来我国医疗技术飞速发展,在胆囊癌的治疗上取得了诸多显著的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胆囊癌是一种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在胆道恶性肿瘤中最具侵袭性 ,其平均总体生存时间仅为6个月,5年生存率更是低至5%,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不过,近年来我国医疗技术飞速发展,在胆囊癌的治疗上取得了诸多显著的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在手术治疗方面,根治性手术切除仍是目前唯一有治愈希望的手段 ,手术方式依据肿瘤侵犯范围和分期而定,常用分期包括Nevin分期和美国癌症协会的TNM分期。随着腹腔镜、机器人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胆囊癌根治术也取得了一定发展。对于意外胆囊癌(IGBC),即因胆囊良性疾病行胆囊切除术时意外发现的胆囊癌(发生率为0.2% - 3.3%),处理策略需依据肿瘤分期和切缘情况等因素决定。若术中确诊IGBC,Tis期及局限于黏膜层的T1a期肿瘤,单纯胆囊切除术可实现R0切除,预后良好;T1b、T2期者,术中应加行胆囊癌根治术;T3期及以上者,需扩大根治性手术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发现IGBC的患者,Tis期和T1a期患者,若胆囊管切缘阴性,无需追加手术;T1b期患者是否追加根治性切除手术存在争议,但多数学者主张再行根治性手术切除;T2期者需加行胆囊癌根治术;T3期及以上者建议进行扩大根治性手术 。对于一般的胆囊癌患者,胆囊癌根治术适用于T1b期及以上者,通过切除胆囊、部分肝脏以及清扫区域淋巴结,减少局部复发率。T1b及T2a期患者是否联合肝脏切除存在争议,但多项指南推荐行肝部分切除以提高根治性和生存期;T2b期胆囊癌手术方案通常包括胆囊切除、肝部分切除以及区域淋巴结清扫,不过肝切除范围存在争议。胆囊癌扩大根治术则适用于侵及周围器官或组织的T3、T4期胆囊癌,在标准根治术基础上,进一步切除受累肝脏组织、区域淋巴结甚至邻近器官,但该手术存在不少争议,如扩大范围肝切除与未行大范围肝切除在术后生存时间方面无差异,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前者显著增高。

在非手术治疗领域,也有许多突破性进展。免疫治疗方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阻断肿瘤细胞表面的PD - 1/PD - L1等免疫检查点,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的能力,多项临床试验表明,部分胆囊癌患者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显著延长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肿瘤疫苗也极具潜力,个性化肿瘤疫苗正处于研发阶段,其可根据每位患者体内肿瘤细胞特点定制,实现更精准有效的治疗。靶向治疗方面,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是胆囊癌常见的突变基因之一,针对FGFR突变的胆囊癌患者,使用FGFR抑制剂已被证实可显著改善病情,如在一项涉及多个中心的Ⅱ期临床试验中,使用FGFR抑制剂治疗后患者客观缓解率达20%以上 。部分胆囊癌患者存在HE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过度表达,采用曲妥珠单抗等HER2靶向药物治疗也被证明有效,接受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的患者显示出明显的生存获益 。此外,联合治疗模式逐渐成为趋势,如珠江医院肝胆二科团队探索的一体化诊疗模式,包括术前积极引流减黄、胆汁回输、营养支持以及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基础的全身加局部转化治疗方式,让许多中晚期胆道恶性肿瘤(包括胆囊癌)患者实现了长期生存。还有医生提出化疗加免疫治疗是目前较好的联合方案,部分病人还可加靶向药物,通过两种或三种药物联合来治疗胆囊癌。

我国胆囊癌治疗在手术、免疫、靶向及联合治疗等多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胆囊癌的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联合治疗模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同时,加强早期筛查和诊断,提高早期诊断率,也是改善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来源:癌症放疗患者之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