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6日,正值湖南株洲市天元区雷打石镇伞铺农贸市场赶集日,天元区食安办联合该区市场监管局、卫健局及雷打石镇政府等单位,以“赶集日”人流高峰为契机,开展了一场以“食品安全进农村”为主题的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及肉制品问题,同步推进野生毒蘑菇防控宣传
5月16日,正值湖南株洲市天元区雷打石镇伞铺农贸市场赶集日,天元区食安办联合该区市场监管局、卫健局及雷打石镇政府等单位,以“赶集日”人流高峰为契机,开展了一场以“食品安全进农村”为主题的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及肉制品问题,同步推进野生毒蘑菇防控宣传,切实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宣传与执法并举 织密食品安全防护网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现场讲解等形式,向群众普及野生毒蘑菇误采误食风险及假劣食品危害。“当前气温升高,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季,误食中毒风险加大,大家切记不采、不买、不吃。”工作人员反复叮嘱赶集群众。针对农村地区常见的“白板肉”、过期食品等问题,执法人员结合实物案例,讲解如何识别“三无”产品、变质肉制品等隐患。
在宣传科普的同时,联合执法组对农贸市场及周边超市、餐饮店展开拉网式检查。针对部分摊贩销售无检测报告的肉制品,执法人员采取“首违不罚、柔性执法”原则,责令首次违规者立即下架并自行处理问题产品,二次违规将依法没收并处罚款。巡查中,发现一家小超市因货架摆放的产品过于贴地易受潮,执法人员立即对经营者提出整改变更存放位置。
直面治理难点 探索“疏堵结合”长效机制
雷打石镇养锂村党总支书记刘灿坦言,农村食品安全治理面临现实挑战,他说:“赶集时流动摊贩售卖低价白板肉,小商店三无产品屡禁不止。部分群众因价格便宜选择购买,甚至对执法行动不予理解。”对此,天元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易新建表示,此次行动通过“堵疏并举、提升标准、标本兼治”方式,一方面严格执法清除隐患,另一方面加强农村食品供应渠道规范化建设,引导商户诚信经营,帮助群众提升鉴别能力。
记者看到,执法过程中涌现暖心场景体现执法治理的温度。市场一位残疾老人蔬菜滞销,卖不出去,内心焦急,雷打石镇市场监管所所长唐曙光见此情形,毫不犹豫走向老人,自掏腰包全部买下,老人高兴得连声说“谢谢”。“执法要有力度更要有温度,既要守住安全底线,也要保障弱势群体生计。”唐曙光说。
构建共治格局 守护乡村振兴“烟火气”
据统计,此次行动共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检查经营主体50余家,现场整改问题5处。天元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表示,此项工作重点在于打击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薄弱区域的售假制假、贩卖过期变质三无食品的行为,让物美价廉的正规商品进入千家万户,从根本上压缩假冒伪劣生存空间。同时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宣传力度,提升广大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
“农村集市承载着乡土人情,守护好这份‘烟火气’需要政府、企业、群众的共同参与。”易新建表示,该区将持续推进食品安全知识下乡、检测服务进村等惠民举措,筑牢农村食品安全防线,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记者 欧阳军 通讯员 黄镇 蔡畅)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融媒体】,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