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农村大众报|与《农村大众》的纽带永远相连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9 18:33 2

摘要:自走出校园,徐明举扎根果树领域三十载没有离开过。从农业科技特派员干起,如今他已成为果树圈内知名的技术专家。这两年,徐明举又有了新的身份——临沂科技职业学院的的老师。他说,无论身份如何变化,与《农村大众》的情谊始终未变。

早上6点,徐明举准时打开手机开始直播,站在果树旁与屏幕另一端的果农们亲切交流。

自走出校园,徐明举扎根果树领域三十载没有离开过。从农业科技特派员干起,如今他已成为果树圈内知名的技术专家。这两年,徐明举又有了新的身份——临沂科技职业学院的的老师。他说,无论身份如何变化,与《农村大众》的情谊始终未变。

临沂科技职业学院的教学楼里,有一间专门供徐明举使用的工作室。房间的一侧有全套的直播设备,往那一坐就能给果农开一场技术讲座;另一侧是一个书架,最上面摆满了他早些年获得的证书、奖杯。徐明举从书架上取出一本厚厚的文件夹,封面上写着“解民忧”三个大字,打开来,里面装订着历年《农村大众》的剪报:“这些是我十几年来发表的文章,它们都是我最珍贵的回忆。”

经常关注《农村大众》的读者对徐明举一定不陌生。他曾在《农村大众》上开办了栏目,叫“老徐教你种果树”,与读者分享果树种植与管理的相关知识。与普通粮食作物相比,果树种植专业性更强,所面临的问题复杂多样,所以更需要专业的知识来帮助果农生产。

徐明举的技术科普之路开始得很早,在2001年时,他便自费买了一台DV机录制视频、教果农种树,后又开办了果农乐网站,通过互联网传授各类知识。但那时智能手机尚未普及,能随时上网的果农也有限,而以报纸做阵地,辐射面更广,读者更多。

我省果树种类多,科普工作量巨大。徐明举回忆,当时自己每个月会投两三篇稿子,果树管理知识在即将用的节骨眼上现教就来不及了,所以在每年的关键时间点上,他要提前构思好内容,想想有什么东西可以写,是否与之前有重复,再经过查资料、实地转一转,一篇文章出炉要花掉一两个星期的时间。

徐明举印象最深的几篇稿子,都是关于倒春寒期间的果树管理:“春天开花、发芽期间是果树最脆弱的时候,同时也关乎整年的收成。所以每到春天发现气温有变动,我都会拿起笔来写好稿子投到报社。”

早些时候,报纸上发了文章,会有不少果农想进一步咨询,但没有徐明举的联系方式,就会打电话到报社,再由报社帮忙联系。读报的人多了,徐明举每到一处果园总能遇到许多陌生的“粉丝”。在蒙阴县野店镇,就有一位果农告诉徐明举,他的果树修剪技术,就是从《农村大众》上学来的。

报纸,是一个时代发展脉络的记忆。翻阅这几年间向《农村大众》的投稿,也能看出省内果树发展所关注的重点。“你看,10年前这篇文章就在强调果树腐烂病的防治,其实现在这个问题依旧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徐明举指着一篇文章说。他又找到另一篇关于果品产业展望的文章:“当时我们就在强调通过果园机械化来降本增效,十几年过去,现在的果园机械化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升。”

虽转型为教师,但徐明举仍活跃在基层技术推广一线。如今科普视频盛行,他也在短视频平台开设了账号。每逢关键农时,他依旧会向农村大众客户端投稿,做技术讲解。他也时常打趣道:“传播形式从文字变成了视频,但解民忧的初心不改,与《农村大众》的纽带永远相连。”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安臻

来源:农村大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