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3年川陕省苏维埃政府造币厂造二百文铜币,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铸造的重要货币。该币正反面设计独特,正面中心圆内有横排左读“200”字样,外环上方弧形排列隶书右读“川陕省苏维埃”,下方弧形排列楷体左读“二百文”,两侧右“铜”左“币”对称排
川陕省苏维埃政府造币厂造二百文铜币
历史成交价:RMB 132万
1933年川陕省苏维埃政府造币厂造二百文铜币,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铸造的重要货币。该币正反面设计独特,正面中心圆内有横排左读“200”字样,外环上方弧形排列隶书右读“川陕省苏维埃”,下方弧形排列楷体左读“二百文”,两侧右“铜”左“币”对称排列。背面中心有空五角星顶边,镰刀、铁锤组成图案,外形右读弧形排列楷体“赤化全川”,下方左读“1934”。此币不仅是革命根据地经济活动的产物,更是研究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和苏维埃政权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收藏价值。
丙午年浙字二十文大清铜币
历史成交价:RMB 188万
丙午年浙字二十文大清铜币,于 1906 年由浙江造币厂铸造。它是清末机制铜圆中的重要一员,见证了晚清货币制度的变革。此币正面中央铸 “大清铜币” 四字,端庄大气。中心 “浙” 字表明铸造地为浙江,左右两侧 “丙午” 二字纪年,上方为满文,下环 “当制钱二十文”,点明面值。背面是蟠龙图案,龙身蜿蜒曲折,鳞片清晰可辨,仿佛即将腾空而起。这款铜币在铸造时,借鉴了当时国外先进的造币技术,使得其图案雕刻更加精细入微。由于铸造量有限,加之历经岁月洗礼,如今存世量稀少。在收藏市场上备受藏家关注
丙午户部中心“鄂”大清铜币当制钱十文
历史成交价:RMB 154万
丙午户部中心“鄂”大清铜币当制钱十文正面中央圆圈内镌“大清铜币”四字,中间铸“鄂”字,珠圈外左右两侧分镌“户部”二字,上环铸满文及干支纪年“丙午”,下书“当制钱十文”。反面中央为蟠龙图案,四周为英文,上环书“宣统年造”四字。整枚铜币采用黄铜机制铸币,铸造工艺精湛,钱币表面的包浆自然,正面的字迹和背面的龙纹及英文字清晰可见。该币直径约2.8厘米,铸造于清宣统年,即干支纪年的“丙午”年,由湖北造币厂铸造。
中华民国双旗币当贰百文铜元
历史成交价:RMB 201万
中华民国双旗币当贰百文铜元(河南省造)正面中央有一朵扁菊花,左右嘉禾麦粒有十三个小麦粒,上边左右各排列多根嘉禾叶片,嘉禾叶片较长。珠圈外左右边各有一朵六点小边花,小边花四周干净,没有其他印痕。上缘书写“中华民国”,下缘书写左读“当贰百文铜元”。背面为中华民国双旗,双旗上左边大型党徽,右旗上小型党徽旗。上英文为“HO-NAN”,译为河南。下部英文“200 CASH”,为当二百。该币直径约3.2厘米,铸造于民国时期,是河南造币厂铸造的双旗币中的珍稀品种。
来源:蔡老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