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的“芯片”,是育种创新的源头活水。常熟农科所的科研团队提前一个月就开启了此次播种的筹备工作,整理从海南南繁加代培育的育种材料,并精心编制了今年的育种计划。
小满将至农事忙。
今天(5月19日)上午8点多,
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水稻试验田里,
科研人员正以“绣花功夫”
播种万份育种材料,
开启新一轮水稻科研。
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的“芯片”,是育种创新的源头活水。常熟农科所的科研团队提前一个月就开启了此次播种的筹备工作,整理从海南南繁加代培育的育种材料,并精心编制了今年的育种计划。
开展科研的播种,
跟大面积粮食生产不同,
所有操作都是人工完成,
步骤也格外精细。
试验田的育秧地块
被划分成整齐的小秧板,
一块秧板播撒一个品种。
每块标注编号的秧板
都寄托着突破种子行业核心技术瓶颈的期盼。
与此同时,水稻新品种展示区育秧工作也在加紧推进,采用流水线播种和硬地喷灌育秧技术,效率更高,首批秧苗已成形,为后续秧苗移栽做好准备。
据了解,常熟农科所今年种植的材料一共有10190份,将从中选育优质、高产、抗(高温、倒伏、病)性强的品种,目前有4个品种待审定。
从人工精播的科研田,到机械化作业的展示区,这场贯穿五月的“种子方阵”部署,是对“藏粮于技”最生动的诠释。科技育种,稻香未来。
来源:引力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