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4日至15日,作为“浙江检察”微信公众号开通1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由浙江省人民检察院主办,嘉兴市人民检察院、桐乡市人民检察院承办的“AI时代检察新媒体创作展望”全省检察机关漫画创作策划活动在桐乡举行。活动紧扣最高人民检察院部署的“一周一品”检察新媒体作品
“浙江检察”微信公众号10周岁生日前夕,在漫画大师丰子恺故里桐乡,“浙检漫联”开启脑洞风暴!
当AI画笔遇上法律热忱
技术算法能否破译创意密码
水墨光影碰撞数据星河
检察画卷如何加载“创作智能体”
5月14日至15日,作为“浙江检察”微信公众号开通1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由浙江省人民检察院主办,嘉兴市人民检察院、桐乡市人民检察院承办的“AI时代检察新媒体创作展望”全省检察机关漫画创作策划活动在桐乡举行。活动紧扣最高人民检察院部署的“一周一品”检察新媒体作品展播、全国检察机关“四微”作品征集展播等,通过交流研讨、专家点评等方式进一步做强浙检特色宣传团队,推动高质量的检察新媒体作品创作。省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马焉军出席并讲话。检察新媒体宣传、漫画、AI领域相关专家老师以及浙江检察漫画团队成员参加活动。
马焉军从紧扣主线、讲好故事、绽放色彩、勇于变革、建好队伍五个方面,充分肯定了过去10年浙江检察宣传工作的显著成效。他强调,面对AI时代新挑战新机遇,需从四方面谋划未来工作:要提升站位高度,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省之大事”,对中央、省委和最高检最新指示和部署要求,第一时间学习、第一时间跟进、第一时间落实。要把准法治精度,深化“宣传+业务”融合,联动业务部门生动呈现办案、研究成果,让群众充分感受法治精髓。要拓展平台广度,构建文字、图片、漫画、AI视频等多形态立体传播体系,扩大全媒体覆盖半径,提升传播协同效能。要厚植队伍深度,以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为要求,推动宣传干部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提升检察新闻宣传穿透力、应变力、创造力、执行力,打造现代化宣传队伍。
省检察院二级巡视员宋立新对“浙江检察”微信公众号10年发展作了回顾,并强调要进一步聚焦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探索检察宣传新语言新形式;依托年轻的特色创作团队,不断提升宣传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让更多检察故事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作为浙检新媒体矩阵
的重要力量
浙检新媒体漫画团队将
如何继续擦亮品牌
迎接新的挑战和赋能?
一起来看现场活动的思想碰撞——
浙江检察漫画团队(“浙检漫联”)成立于2019年,目前成员达22人,由来自省检察院和全省11个地市的青年检察干警组成。该团队连续多年参与全国两会检察工作报告附件配图以及各级两会检察宣传工作,每年创作的多篇检察漫画类新媒体优秀作品获得全国层面荣誉,已形成全国检察系统内的知名特色宣传文化品牌。
解码:“爆款”作品的DNA
“漫画团队如何成为检察宣传新格局的践行者?”“检察新媒体内容创作的核心是什么?”“团队在跨界融合、创意孵化上有哪些探索?”“如何构建优质的创作生态?”活动中,省检察院介绍了漫画团队建设情况,并对作品《【漫画】绝不允许抹黑!判令在国家级媒体上公开道歉!》(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的策划制作过程进行了介绍;桐乡市检察院、台州市检察院分别围绕栏目《桐检漫漫聊》(全国检察优秀新媒体作品)、动画短片《回忆杀!检察官叔叔和王蓝莓一起破解小时候上过的那些当》(全国两会检察宣传爆款作品)的运营、创作经验心得进行了分享。
结合最高人民检察院部署的“一周一品”检察新媒体作品展播、全国检察机关“四微”作品征集展播等活动,杭州市钱塘区检察院、丽水市遂昌县检察院分别汇报了今年计划开展的漫画作品策划方案。
解锁:新时代新故事新语言
活动现场,来自检察日报社、浙江传媒学院、AI技术领域的专家对活动展示的作品、策划进行了点评和分享。
胡玉菡
检察日报社新媒体传播二部副主任、追光工作室负责人
“新媒体重在表达方式,掌握多种内容的表达方式为王。”结合观摩的各项作品,胡玉菡建议团队在先行优势基础上,进一步着力于创意策划、表达方式的优化,通过互动SVG、有声融合等技术创新提升作品网感与传播力;在内容创作上注重“小案大正义”的民生视角与专业知识的通俗化表达;同时建议建立长效运营机制,通过主题策划、多媒体呈现、衍生品开发等方式强化“浙检漫联”品牌,让优秀作品集合实现系列化、品牌化的升级。
浙江传媒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漫插画系副系主任、浙江省漫画家协会理事
申宁涛结合自身的教学和实践经验,表示普法创作要更多地以民生视角精准切入,优先选择群众身边关注度高的典型案例;同时建议积极拥抱AI技术,重点提升视觉甄别校准、图像生成与动态交互能力,通过检校合作实现专业与技术的双向互补,用交互式内容增强读者黏性。
张力
AIGC博主,AI绘画、视频创作讲师
“AI绘画技术可以成为现代化检察宣传的新语言。”张力介绍了AI在新媒体宣传各种场景下的具体应用。她表示,AI技术本质是真实世界的数字化模拟,可深度赋能司法实践包括各种法治宣传工作。同时,司法场景中需明确AI内容的法律效力边界,特别要注重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关键环节的严格把关,确保规范使用。
采写制作:
浙江检察融媒体中心
桐锣烧新媒体工作室
来源:浙江检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