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先”表彰】刘芳:芳心“未”爱,用法治温情守护未成年人成长之路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9 20:14 2

摘要:性格耿直豪爽,面对未检工作中的“硬骨头”,从不退缩,敢于迎难而上;她,内心温柔细致,对待每一起案件,都倾尽全力,将其打造成温暖人心的“暖心工程”。她,是孩子们眼中亲切无比的“莎姐”芳芳,更是新时代未检工作道路上坚定的“追光者”。她,便是荣昌区检察院的“莎姐”检

她,性格耿直豪爽,面对未检工作中的“硬骨头”,从不退缩,敢于迎难而上;她,内心温柔细致,对待每一起案件,都倾尽全力,将其打造成温暖人心的“暖心工程”。她,是孩子们眼中亲切无比的“莎姐”芳芳,更是新时代未检工作道路上坚定的“追光者”。她,便是荣昌区检察院的“莎姐”检察官——刘芳。

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以来,她先后荣获“检察机关先进个人”“重庆市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突出个人”“荣昌区担当作为先进个人”等称号。不仅如此,在她的带领下,团队摘得“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等殊荣。

筑牢司法“保护墙”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如同娇嫩幼苗向着阳光奋力生长,容不得丝毫侵害与忽视的风雨侵袭。”这是刘芳从事未检工作七年来始终坚守的信念。

“证据会说话,正义不会因沉默而缺席!”在办理一起涉未成年人案件时,面对妄图凭借“零口供”逃避惩处的犯罪嫌疑人,她带领团队耗时两个月,从海量聊天记录中锁定关键证据,精准适用“情节恶劣”条款,最终让被告人获刑十一年。该案的公诉意见书也获评“全市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优秀法律文书”。

然而,刘芳的关怀与守护,不仅仅体现在对犯罪的严厉打击上。当面对因案件而陷入绝境的未成年人时,她化身温暖的守护者,给予孩子们最贴心的关怀与帮助。15岁的小兰(化名)在一场刑事案件后痛失双亲,成为孤儿。在依法办案之外,刘芳迅速启动救助程序:一方面积极联系小兰的亲属,耐心沟通了解其监护意愿;另一方面主动对接荣昌区民政局,促进落实指定监护及困境儿童救助工作。

在刘芳的努力下,民政机关指定小兰的姨妈为监护人,并落实每月的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此外,刘芳团队还为小兰申请到司法救助金,针对她因心理创伤休学的问题,持续开展心理疏导,最终帮助她顺利重返校园,让小兰重新拥抱生活的阳光。

刘芳凭借深厚专业底蕴与对未检工作的热爱,于未检领域深耕细作。她参与办理的一起案件成功入选最高检犯罪记录入职查询典型案例,“荣昌区检察院体系化推进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案”等6起案件入选市级典型案例。从严厉惩处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犯罪行为,到筑牢家庭监护的坚实防线,再到织密校园安全的防护网络,刘芳以司法的刚柔并济,悉心守护着每一个孩子向着阳光茁壮成长的道路。

点亮少年“回家路”

“每个涉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份重回正轨的渴望。”刘芳始终相信,司法不仅是惩戒,更是救赎。

针对监护人失职导致未成年人陷入困境的问题,她牵头建立“督促监护令+家庭教育指导”联动机制。此外,她还主动牵头与区委老干部局、区关工委搭建协作机制,组建“莎姐・银晖”五老帮教团队,同时对接爱心企业打造观护基地,为涉案未成年人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帮扶通道。通过整合“检察+社工+社会”三方力量,构建起立体化的三维帮教模式,为罪错未成年人定制“矫治套餐”,让法律有力度更有温度。

17岁的小熙(化名),便是在刘芳帮助下重回正轨的少年。曾经的他因犯抢劫罪被附条件不起诉,刘芳牵头组建帮教小组,联合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莎姐”志愿者为他制定“重生计划”。她不仅邀请心理咨询师对小熙及其父母分别进行心理疏导,还组织他们参加家庭教育指导专题讲座。不仅如此,刘芳还依托“棠城爱心”志愿者平台,多次组织小熙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法治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和生命教育。

8个月后,小熙重返校园,母亲也成为家庭教育志愿者,用亲身经历帮助40多个家庭。

而这样温暖的故事也仅仅是“回家之路”上的一个缩影。涉案少年小宇(化名)也感受着“莎姐·银晖”团队的温暖。刘芳发现涉案少年小宇(化名)因父母离异,无人管教,便联系“莎姐·银晖”志愿者每周上门谈心、帮助他补习功课,用温暖的关怀填补了家庭关爱的缺失。在她的努力下,小宇不仅考上了中职学校,还在“莎姐”志愿者的帮助下学习了叉车和无人机技术,生活回归正轨。

据不完全统计,七年来,刘芳帮助220余名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106人重返校园或就业,让“迷路的孩子”找到了回家的方向。

编织保护“立体网”

面对未成年人保护领域不断涌现的新挑战,刘芳始终勇立潮头,以创新为笔,描绘未成年人保护的崭新蓝图。

近年来,刘芳脚步匆匆地穿梭在30多所学校之间,一边普法一边调研。在与师生们深入交流、细致观察中,她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亟待解决的严峻现状——中小学生性知识缺失、教师授课困难的问题。

怎么办?面对这一状况,刘芳果断从供给侧“开刀”。她推动荣昌区检察院与区教委合作,建立骨干教师培养机制,规范师资选拔、课程设置与研讨。机制运行近三年来,800余课时的生动教学、688场专业讲座,已惠及2万余名学生,让性教育在全区中小学实现全覆盖,为孩子们撑起了一道坚实的安全防护屏障。

在数字化浪潮拍打法治堤岸的时代,刘芳以创新为经纬,编织出一张独具匠心的“普法防护网”。

线下未成年人沉浸式犯罪预防体验中心的环形幕墙前,5000余名青少年走进“小明的人生抉择”——在角色扮演中让参观者亲历从校园欺凌到持械伤人的蝴蝶效应。当孩子们听完故事时,总有人红着眼眶触摸法律条文展墙:“原来那个差点坠落的‘小明’,可能是我们每个人。”而在线上,“莎姐·芳心未爱”云课堂精彩亮相,已发布近20期妙趣横生的普法短视频。其中,禁毒主题直播更是引发强烈关注,吸引高达302万人次观看。她巧妙运用“科技+故事”的创新模式,破解传统普法“只闻其声,难入其心”的难题,实现法治教育从以往的“单向说教”向如今“双向共鸣”的转变。

此外,她还带领牵头设立区级未成年人保护专项基金,构建“经济救助+心理康复”双轨帮扶体系,为困境儿童撑起“暖心伞”。

十三载检徽闪耀,七年护苗征程,刘芳的付出与努力,犹如春日暖阳,温暖着无数孩子与家长的心,而她也总能收获那些真挚且暖心的反馈。小兰在信中说“是你们让我敢重新拥抱阳光”;小华的父亲在家长会上哽咽致谢;小熙的母亲在志愿者心得里写下“原来守护孩子也是守护自己”……这些滚烫的语句,是对她工作的最高褒奖。

“未成年人保护,永远是‘进行时’。”刘芳说。她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未检人的担当,在守护未成年人的征途上,她始终是那个不知疲倦的“追光者”,用法治的光芒照亮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之路。

来源:重庆市人民检察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