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月的校园,草木葱茏,书香与药香交织。5月19日,“承中医智慧 启少年新篇——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在此盛大举行。沧州市中心医院河间分院专家团队走进课堂,携千年医道智慧,与英华学子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在青春的心田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
承岐黄薪火,启少年医路
-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
五月的校园,草木葱茏,书香与药香交织。5月19日,“承中医智慧 启少年新篇——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在此盛大举行。沧州市中心医院河间分院专家团队走进课堂,携千年医道智慧,与英华学子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在青春的心田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
医理启蒙 本草探秘
在医生的中医典故讲解中
活动拉开序幕
她向同学们讲述了
东汉医圣张仲景在瘟疫中
撰写《伤寒杂病论》的往事
介绍了"坐堂医生"的由来
让同学们了解到中医文化中
"悬壶济世"的仁心传统
随后,医生结合PPT演示
将《黄帝内经》中
"天人合一"" 阴阳平衡 "的理论
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哲学
阐释四季养生与人体脏腑的关联
引导同学们理解
顺应自然规律的健康理念
不少同学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下
"春养肝、夏养心" 等养生要点
眼神中满是对古老智慧的认同
在 "药食同源" 知识环节
PPT上出现了生姜、红枣
山药等常见食材的身影
医生详细讲解了
它们在中医里的药用价值
当看到熟悉的厨房食材
出现在 "药材" 行列
同学们流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切实感受到中医
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医生们带来的"本草课堂"
充满自然气息
展台上,黄芪、薄荷、金银花
陈皮等中药材分类陈列
医生逐一介绍
每种草药的性味归经与功效
同学们有序上前
通过触摸、观察、嗅闻等方式
与草药亲密接触
指尖划过黄芪粗糙的表皮
鼻间萦绕着薄荷的清凉香气
目光定格在荷叶干枯的脉络上
穴位寻踪 技艺展示
针灸科医生展开大幅人体脉络图
红蓝色的经脉如河流般纵横
361个穴位在图上清晰标注
医生以 "人体健康地图" 为喻
详细讲解足三里
合谷、三阴交等常用穴位的
位置与功效
指导同学们在自己身上寻找穴位
教室里顿时响起
此起彼伏的按压声
同学们低头专注地
在膝盖下、手掌间探寻
有的闭眼感受穴位的酸胀反馈
有的互相帮助校正手指位置
在实践中加深对经络学说的理解
随后的 "穴位体验" 环节
将气氛推向高潮
医生邀请同学们上台
在被选中的学生身上演示起
按压穴位的反应
台下同学屏息观看
每当出现特别的反应
同学们的掌声便会热烈响起
医生借此机会展示针灸用的银针
介绍其精细工艺与治疗原理
同学们围拢观察
对这一传承千年的医疗技艺
充满好奇
在针灸与艾灸部分
医生细致讲解
针灸的安全性和操作规范
演示如何通过刺激穴位
调节身体机能
一旁的传统中药制作工具展区
吸引了众多目光
紫铜捣药罐、木质碾子
细密筛网等器具整齐排列
医生现场演示如何将
干燥的陈皮碾磨成粉
展现古人提炼草木精华的智慧
同学们轮流体验捣药过程
感受着药材在捣药罐中
逐渐碎裂的质感
看到了药材从自然草木
到治病良方的转化过程
不禁惊叹于传统工艺的
精巧与讲究
手作香囊 文化生根
活动的最后环节充满动手的乐趣
同学们在医生指导下制作
薄荷艾叶驱蚊香囊
桌上整齐摆放着
绣制精美的香囊布袋
干燥的艾草、薄荷、丁香等草药
医生讲解了每种草药的
驱蚊功效与搭配原理后
同学们便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
小心翼翼地将切碎的
艾草与薄荷装入布袋
细心混合丁香增强香气
同学们互相交流
草药搭配的心得
教室里弥漫着清新的药草香
洋溢着欢声笑语
当一个个精致的香囊
在同学们手中诞生
大家纷纷将其佩戴在书包上
或放入抽屉中
感受着传统手工艺
与自然草药结合的实用价值
这些香囊不仅是驱蚊的好物
更成为同学们
亲近中医药文化的生动载体
活动结束时
同学们捧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囊
三三两两交流着
课堂上的收获
有人对照展示图
寻找手臂上的列缺穴
有人讨论着刚刚学到的
李时珍采药
华佗创五禽戏的小故事
还有几位同学互相按压足三里
笑谈着要将学到的养生知识
分享给家人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是一次文化根脉的探寻
更是一次健康生活方式的启蒙
希望同学们通过亲身体验
感受中医药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
让传统文化的智慧
融入成长的每一步
伴随着下课铃声响起
药香与书香交织不散
虽然短暂的课堂已经结束
但中医药文化的种子
已在他们心中悄然种下
从故事里的医圣仁心
到草木间的自然馈赠
从穴位中的健康密码
到香囊里的手工温度
这场穿越千年的文化对话
正以最温暖的方式
在青少年心中搭建起
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来源:智慧健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