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7日,北京的天气还没热起来,但搜狐科技年度论坛的现场已经沸腾了。这场由搜狐主办、持续七年的科技盛会,每年都在世界电信日这一天如约而至。今年更是线上线下联动,从早到晚全是干货,仿佛一场科技界的“武林大会”,院士、科学家、企业家齐聚一堂,你方唱罢我登场,思想
5月17日,北京的天气还没热起来,但搜狐科技年度论坛的现场已经沸腾了。这场由搜狐主办、持续七年的科技盛会,每年都在世界电信日这一天如约而至。今年更是线上线下联动,从早到晚全是干货,仿佛一场科技界的“武林大会”,院士、科学家、企业家齐聚一堂,你方唱罢我登场,思想碰撞得火花四溅。
要说这届论坛最出圈的人,非张朝阳莫属。这位搜狐创始人、物理学博士,不仅在台上金句频出,还分享了一个让人眼眶发热的故事——上个月他在杭州亲眼见证了一位失去双臂的少年,通过脑机接口技术,用意念控制机械臂弹奏出一段优美的旋律。那一刻,科技不再是冷冰冰的数据和代码,而是真真切切地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张朝阳当场被震撼到了,他说:“这种感动不是来自炫技,而是科技真正让生活变得更具体、更温暖。”
其实不只是脑机接口,AI大模型、具身智能这些词这两年频频登上热搜。张朝阳直言,进入2024年、2025年以来,AI的发展就像踩了油门一样,一路狂飙。你看看现在满大街的数字人客服、AI写作、视频生成工具,效率是高了,内容也多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真假难辨、隐私泄露、甚至有人拿AI伪造名人发言搞诈骗……科技这把“双刃剑”,确实让人又爱又怕。
就拿我们每天刷的短视频来说吧,以前还能一眼看出是真人还是机器人,现在可不好说了。有些AI生成的内容连专家都得眯着眼看半天,更别说普通用户了。张朝阳在现场就打趣道:“说不定我今天说的话,明天就被哪个‘张朝阳分身’拿去乱用了。”这话听着像是调侃,但背后隐藏的问题却很现实: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到底该信谁?怎么信?
搜狐创始人 张朝阳现场发言 配图摘自网络
不过话说回来,AI也不是洪水猛兽。它带来的便利和效率提升也是实实在在的。比如教育领域,AI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定制课程,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医疗方面,AI辅助诊断系统已经在某些疾病的早期筛查中表现出色;就连我们日常生活中点个外卖、导航路线,背后都有AI在默默工作。所以关键不在于抵制AI,而是在拥抱它的同时,学会驾驭它、规范它。
张朝阳还聊到了一个很多人可能没想到的话题——“折腾”。他说自己创业几十年,从互联网初期一直折腾到现在,中间还抽空开了英语课、物理课,最近更是宣布“终于搞懂了广义相对论”。这不是吹牛,而是他对人生的一种态度:折腾不止,学习不停。他说:“人活着就要不断折腾,不管你多大。”这句话听得台下不少年轻创业者频频点头,估计直播间里也有不少人偷偷给自己打了个气。
说到学习,他还提到了自己的科普直播经历。三年半前刚开始讲物理的时候,他自己都觉得自己“愧对物理博士”的头衔,但现在他已经能自信地说出“基本理解时空是怎么回事儿了”。这种坚持和热爱,其实正是推动科技进步的核心动力之一。毕竟,科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耐心和一代代人的接力。
当然,论坛上也不光是张朝阳一个人在“输出”。来自中科院的青年研究员、一线科技企业的代表、还有不少正在创业路上奔跑的年轻人,也都纷纷分享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有人谈到量子计算的未来,有人讨论新能源材料的突破,也有人畅想太空旅行的可能性……整个下午的气氛就像是科技界的“百家讲坛”,既有深度,又有烟火气。
最后,张朝阳还不忘给自家产品“安利”了一下——搜狐视频的关注流功能。他鼓励大家入驻平台,参与更多知识类内容的创作和互动。在他看来,科技不应该只是少数人的游戏,而应该成为大众共同参与、共同受益的话题。毕竟,真正的科技普及,不是靠几个专家讲讲,而是靠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一起讨论、一起实践出来的。
听完这场论坛,你可能会觉得,AI确实是大势所趋,但它带来的挑战也同样不可忽视。我们既要享受它带来的便利,也要警惕它可能引发的风险。正如张朝阳所说:“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别忘了,科技再厉害,最终还是要为人类服务的。
各位读者朋友,你怎么看?你觉得AI会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吗?它到底是福是祸?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聊聊!
来源:互联网智慧驿站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