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洽观察|品质化、数字化、文化力——从展会关键词看消费新势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9 23:00 2

摘要:在哈洽会的食品展区,“健康”与“功能”是被频繁提及的标签。伊春市三庆森林食品有限公司的白桦树汁产品矩阵,从原汁到酵素、蒸馏酒,覆盖了全年龄层需求。“过去我们的客户以中老年人为主,现在年轻人成了消费主力。”段存庆坦言,这种转变的背后,是企业对原料的深度开发——通

行走在第三十四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哈洽会”)展馆中,能清晰感受到一股澎湃的活力——品质化、数字化、文化力成为关键词。

森林食品的精深加工、直播间里农民主播的叫卖、非遗技艺的创新传承……这些看似割裂的元素,正因消费趋势的演变而紧密交织。

哈洽会上人流如织

消费升级:从“原料输出”到“价值深挖”

在哈洽会的食品展区,“健康”与“功能”是被频繁提及的标签。伊春市三庆森林食品有限公司的白桦树汁产品矩阵,从原汁到酵素、蒸馏酒,覆盖了全年龄层需求。“过去我们的客户以中老年人为主,现在年轻人成了消费主力。”段存庆坦言,这种转变的背后,是企业对原料的深度开发——通过发酵工艺推出4款新品,将传统森林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功能性饮品。

国外参展商点赞龙江森林食品

同样瞄准健康赛道的桦南农盛园食品有限公司,凭借小包装紫苏籽油成为展会“黑马”。100毫升的便携装主打清香与浓香两种风味,5毫升的“口袋油”更是能轻松塞进钱包。“上班族随身携带,拌沙拉、冲饮品,随时补充营养。”副经理岳彩艳表示,紫苏籽油正从厨房走向办公桌与差旅场景。

欢迎客商前来品尝

消费升级的另一面,是“地域特产”向“全国品牌”的跨越。黑龙江雪灯笼沙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沙棘茶新品,将沙棘与大枣、茉莉花结合,用袋泡设计打入年轻人市场。“以便携包装满足年轻人‘即取即饮’需求,同时,融合丰富口感层次,让年轻人爱上沙棘。”创始人王鸿鹏认为,沙棘想要走出去,一定要在口味上积极创新,才能将小众资源转化为普适性需求。

新零售革命:直播与展会重构产销链路

“这是非遗认证的鹤岗老白肠,品质有保障,非常适合主播带货。”在鹤岗展区龙鹤食品的展台前,总经理白玉正与家乡好物推介博主——“小城市不摆烂”洽谈合作。背景板上,“非遗技艺”标识与卡通IP形象格外醒目。白玉表示,“企业发展不能被动等待,每一次跨界尝试都是打开新市场的钥匙。”这种“展会引流+线上破圈”的组合策略,正助力老字号突破地域限制。

线上线下皆热卖

不远处,双鸭山市宝宇合作社的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一口大锅中,产自双鸭山黑土地的粘糯玉米翻滚沸腾,负责人余丽手持直播设备,向网友展示玉米拉丝的质感:“家人们看好了,这是复购率99%的‘东北味道’,哈洽会现场免费试吃!”

过去依赖批发的粘糯玉米,因利润微薄难以带动农户增收。如今,合作社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开展“多主播矩阵带货”,单场销售额峰值突破十万元。“直播带货让农民显著增收。”余丽说。

“小城市不摆烂”创作者已经连续两届参加哈洽会,创作者明显感受到市场对新媒介的接受度跃升。去年,80%的厂家对直播带货缺乏了解,甚至未开设线上店铺;今年,多数企业已主动尝试电商运营,沟通重点从“何为直播”转向“如何推广”,不再过度关注主播粉丝量,而是聚焦产品特色与家乡文化的结合,展现出更成熟的合作心态。

新零售的核心在于缩短供应链。企业通过直播以“眼见为实”建立信任,再借展会的影响力吸引更多消费者,形成“线上引流-线下体验-全域销售”的闭环生态。

国潮崛起:非遗技艺的“破圈”之路

在双鸭山展区,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传承人尤雪淞的展台前挤满了年轻人。鱼皮制成的头饰、车挂饰、手链等30余款文创产品,保留了天然纹理,却以明快色彩与现代设计颠覆传统认知。“95后”消费者李女士感叹:“没想到鱼皮还能这么潮!”

残联展区现场制作羽毛画

尤雪淞告诉记者,“过去鱼皮主要用于制作民族服饰,工艺复杂、价格高昂,普通人根本用不上。”如今,她的团队开发出的头饰、车挂饰、手链等产品,价格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这些产品保留了鱼皮的天然纹理,通过脱脂、脱腥工艺去除了传统制品的腥味,并以明快的扎染色彩适配现代穿搭,非常适合现在的市场销售。

民俗手工布艺传承人韩秀华的布老虎系列同样火爆。从虎头鞋到十二生肖布艺,纯棉材质与数字化刺绣技术结合,既保留老物件的温度,又实现了量产。展会开幕两日,销售已供不应求。“国潮不仅是情怀,更要解决实用性问题。”民俗手工布艺传承人韩秀华说。

功能性食品、小包装设计持续走俏,直播电商拓宽产销渠道,国潮与非遗从“小众情怀”进阶为“大众消费”……哈洽会的火热,正是国内消费趋势的缩影——而哈洽会也成为企业链接市场、展示创新的关键舞台。

记者:付宇;摄影:刘心杨;视频:刘心杨

来源:黑龙江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