镌刻忠诚的红色印记:5000大洋献给党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9 22:56 2

摘要:1935 年 9 月,在那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岁月里,红二十五军在徐海东、程子华的率领下,如同坚韧的钢铁洪流,历经数月的艰苦转战,终于胜利抵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这一路,他们跨越千山万水,冲破敌人的重重围堵,每一步都饱含着艰辛与牺牲 。

1935 年 9 月,在那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岁月里,红二十五军在徐海东、程子华的率领下,如同坚韧的钢铁洪流,历经数月的艰苦转战,终于胜利抵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这一路,他们跨越千山万水,冲破敌人的重重围堵,每一步都饱含着艰辛与牺牲 。

彼时,陕北革命根据地已有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坚守。红二十五军的到来,让这片土地上的革命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就像星星之火汇聚成了燎原之势。三支部队合编后,士气高涨,战斗力倍增,先后取得了劳山战役和榆林桥战斗的辉煌胜利。

劳山战役中,他们巧妙设伏,将敌人引入包围圈,犹如猛虎扑食般发起攻击,一举歼灭国民党军大量有生力量,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信心。榆林桥战斗同样精彩,战士们勇猛无畏,以顽强的战斗意志攻克敌人阵地,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和物资,为部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就在部队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 —— 中央红军快到陕北了!从徐海东到普通战士,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与期待。他们深知,中央红军的到来,将为革命带来新的希望和方向 。

然而,部队没有无线电台设备和专业人员,无法直接与中央红军取得联系。这可急坏了徐海东,他明白,及时联络上中央红军至关重要。于是,他果断召集其他军团首长和有关部门人员开会,决定派出侦察员化装成商人四处探访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也是对革命忠诚的考验,侦察员们肩负着全军的期望,踏上了未知的征程。

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央红军终于抵达陕北,与红二十五军等胜利会师 。然而,这一场胜利会师并没有让中央红军轻松下来,反而让他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 。

长征途中,中央红军遭遇了无数艰难险阻,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部队的物资消耗殆尽 。到达陕北时,战士们个个衣衫褴褛,鞋子也磨得破烂不堪,很多人甚至只能穿着草鞋在寒冷的土地上行走。衣服上补丁摞补丁,寒风一吹,刺骨的寒冷便直钻心底 。

粮食短缺也是一个大问题 。陕北地区土地贫瘠,常年干旱少雨,农作物产量极低 。当地百姓自己的生活都十分艰难,根本无法为红军提供足够的粮食 。红军常常面临着饥饿的威胁,有时一天只能吃一顿饭,而且还是粗粮野菜煮成的糊糊,难以下咽却又无比珍贵 。战士们的身体日渐虚弱,但他们依然坚守着革命的信念,没有丝毫抱怨 。

除了衣食匮乏,武器弹药也严重不足 。经过长期的战斗,枪支磨损严重,子弹所剩无几 。在面对敌人可能的进攻时,红军的防御力量显得极为薄弱 。每一颗子弹都被战士们视若珍宝,不到关键时刻绝不舍得使用 。

在这种艰难的处境下,中央红军急需得到支援和补充,才能在陕北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继续开展革命斗争 。而此时,红二十五军的出现,就像黑暗中的一道曙光,给中央红军带来了希望 。

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每一块大洋都承载着无数的艰辛与希望 。1935 年的寒冬,中央红军历经长征的磨难,到达陕北后,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此时,毛泽东深知部队的困境,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向红二十五军军长徐海东寻求帮助 。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红军总部供给部部长杨至诚冒着凛冽的寒风,匆匆赶到红二十五军驻地 。他找到徐海东,郑重地递上毛泽东亲笔写的纸条 。徐海东接过纸条,只见上面写着:“请你部借二千五百元给中央,以便解决中央红军吃饭穿衣的问题 。” 短短几句话,却让徐海东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 。

他深知中央红军一路走来的艰辛,也明白这两千五百块大洋对于中央红军来说意味着什么 。但他更清楚,红二十五军的家底也并不丰厚 。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带着杨至诚来到红二十五军供给部 。

此时,财务科科长傅家选正在忙碌地结账 。徐海东焦急地询问查国桢部长在哪里 。傅家选赶忙起身去请 。不一会儿,查国桢匆匆赶来 。徐海东开门见山地问道:“咱们红二十五军还有多少钱 ?” 查国桢如实回答:“大约还有七千块大洋 。”

听到这个数字,徐海东的心中五味杂陈 。这七千块大洋,是红二十五军全体将士省吃俭用、历经无数艰难才积攒下来的家底 。然而,中央红军的困难更加紧迫 。他严肃认真地向查国桢和傅家选说明了中央派人来借钱的情况,并坚定地表示:“中央红军刚到,一路上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吃了太多的苦 。咱们红二十五军要多送些钱过去 。哪怕咱们自己勒紧裤腰带,节衣缩食,也要多为中央解决困难 。”

查国桢和傅家选听了,面露难色 。他们心里清楚,红二十五军的生活同样清苦,这七千块大洋是全军团各种费用的全部资金,一旦拿出大部分,红二十五军接下来的日子也会变得异常艰难 。

徐海东看出了他们的顾虑,他耐心地解释道:“咱们红二十五军来到陕北比中央红军早,人地熟悉,还可以通过打土豪来解决一些给养问题 。可中央红军刚到,人生地不熟,困难比咱们多多了 。我们都是共产党员,应该无条件地服从中央,不能和党谈条件 !党中央找咱们借两千五百块大洋,我们给中央五千块大洋,自己留两千块就行 。”

在徐海东的坚持下,查国桢和傅家选最终同意了 。第二天,供给部派人将五千块大洋送到中央红军后勤部 。当那一堆沉甸甸的大洋摆在面前时,中央红军的战士们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 。这不仅仅是五千块大洋,更是红二十五军对中央红军的深情厚谊,是对党的无限忠诚 。

仅仅送出 5000 块大洋,远不足以表达红二十五军对中央红军的深厚情谊和坚定支持 。徐海东深知,中央红军面临的困难是全方位的,需要更全面、更有力的援助 。于是,在送出大洋后不久,他便决定召开干部大会,动员一切力量,倾囊相助 。

会议上,徐海东目光坚定地望着台下的干部们,声音洪亮地说道:“同志们,中央红军历经千辛万苦来到陕北,他们为了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如今,他们面临着重重困难,我们红二十五军绝不能坐视不管 。我们要向中央红军学习,搞好团结,坚决接受党中央的领导 。从现在起,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从人员、物资上支援中央红军 !” 他的话语如同一把火炬,点燃了在场每一个人的热情 。

经过充分的讨论,大家统一了思想,迅速决定了支援中央红军的具体物品和人员 。武器弹药方面,每个连队都抽出机枪三挺,其他枪支若干支,弹药若干箱 。这些武器都是红二十五军在战斗中缴获的精良装备,凝聚着战士们的心血 。战士们仔细擦拭着枪支,检查每一个零件,确保它们在战斗中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他们深知,这些武器将成为中央红军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 。

经济部、卫生部也纷纷行动起来,抽出部分衣物和医药用品 。衣物虽然朴素,但却饱含着红二十五军战士们的深情 。医药用品在当时更是珍贵无比,它们将为受伤的中央红军战士带来生的希望 。医护人员们精心整理着药品,将最好的药物挑选出来,准备送给中央红军 。

在人员方面,红二十五军做出了一个令人感动的决定:将在榆林桥和劳山战役中入伍的新战士全部拨给中央红军 。这些新战士在红二十五军的培养下,已经成长为有觉悟、有战斗力的革命战士 。他们满怀热情地加入中央红军,为其注入了新鲜血液 。新战士们纷纷表示,要在中央红军中继续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

为了保证支援物资的质量,徐海东还给大家约定了三个 “不送”:不送缺损零件的枪支,确保每一支枪都能正常使用;不送变质药品,以免影响伤员的治疗;不送破脏衣服,让中央红军战士们感受到尊重和温暖 。这个决定一宣布,就得到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战士们深知,这不仅是对中央红军的尊重,更是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负责 。

会后,徐海东几乎跑遍了所有的团,以高标准、严要求完成工作任务 。每到一处,他都仔细检查支援物资的准备情况 。每当看到给中央红军的东西不合规定时,他便严肃而又亲切地表示:“给中央红军要送好的,马虎不得 。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 。” 在他的带领下,红二十五军的战士们齐心协力,将支援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

十多天过去了,红二十五军团一切准备妥当 。重机枪、轻机枪、步枪、子弹、手榴弹、药品、衣物等整齐地摆放着,等待中央派人来取 。奉命前来交接的红军总部军需处处长赖勤见了,十分感动 。他看着这些充足而精良的物资,感慨地说:“红二十五军真是一支没有本位主义、一切以大局为重的好部队 。有了你们的支持,中央红军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更大的胜利 。” 中央供给部部长叶季壮也高兴地说:“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

这份无私的援助,如同一股暖流,温暖了中央红军全体战士的心 。它不仅解决了中央红军的燃眉之急,更彰显了红二十五军对党的忠诚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这份情谊成为了革命胜利的重要力量源泉 。

徐海东这一无私之举,犹如一道光,照亮了中央红军在困境中前行的道路,对当时的革命形势产生了极为深远且积极的影响 。

这 5000 块大洋,如同及时雨,解决了中央红军的燃眉之急,让战士们在寒冷的冬日里能吃上饱饭,穿上温暖的棉衣 。它稳定了军心,让战士们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和党的关怀,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在那艰难的时刻,这份援助成为了中央红军坚持下去的重要支撑,也为后续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

毛泽东对徐海东的高度赞扬,更是对他这种无私奉献、对党忠诚精神的充分肯定 。毛泽东称赞徐海东是 “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这一赞誉,不仅仅是对徐海东个人的认可,更是对红二十五军全体将士的褒奖 。它体现了徐海东在关键时刻识大体、顾大局的高尚品质,以及他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 。

在新时代,徐海东的这种精神依然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和传承价值 。它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坚定信念,无私奉献,始终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依然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 。在工作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工作压力大、任务艰巨的情况 。这时,我们可以学习徐海东的精神,坚定自己的信念,不怕困难,努力克服工作中的难题 。就像徐海东在面对红二十五军家底不厚的情况下,依然毫不犹豫地支援中央红军一样,我们也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了实现目标,全力以赴 。

在生活中,当我们面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时,也要以徐海东为榜样,舍小家为大家,将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比如在社区服务中,我们可能会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但只要想到能为社区居民带来便利,为社会做出贡献,就应该积极参与,无私奉献 。

让我们铭记徐海东的事迹,传承和弘扬他对党忠诚、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

来源:半夜去挖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