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神木市博物馆,有这样一位讲解员,她用生动的讲解、真挚的情感,让一件件沉静的文物焕发出勃勃生机,将深厚的神木文化传递给每一位观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优秀的讲解员——白萍。
神木市博物馆于2012年7月19日正式开馆,白萍通过考试成为了这里的首批讲解员。初入这个行业,一切都需要学习,为了提高自己的讲解水平,白萍付出了很多努力。
“作为一名博物馆的讲解员,我们需要记忆的知识是特别多的。最开始做这一行的时候,我一遍一遍地背诵着这些文物的出土时间、外貌特征、作用以及与它相关的每一个知识点,然后对着展柜里的展品,一遍一遍地练习,直到自己能够流利地讲述它们的来历与价值。”白萍回忆道。
刚开始,白萍觉得只要能够把解说词完整地讲给观众就算成功了,然而日子久了,那些解说词便如同嚼了千百遍的甘蔗渣,变得索然无味。于是,她开始思索,怎么做才能让讲解更有温度,才能让陈列在展柜里的文物“活”起来。
“我开始想象那些器物背后的故事——制作它们的工匠手上厚厚的老茧,使用它们的人脸上的喜怒哀乐,埋藏它们的人心中的不舍与期盼……随着讲解风格的改变,慢慢地我发现,我带的观众在文物前驻足的时间更长了,并且他们会积极地提问和思考,我觉得这就是我最大的进步。”白萍说。
十多年来,白萍接待了来自天南海北的观众,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好奇的孩童,有专业的学者,也有普通的游客。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关注点和兴趣点,而她也随时调整着讲解内容和方式。
“当观众是小朋友时,我会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将文物故事与童话结合,比如我会把青铜器上的蟠螭纹、夔龙纹等纹饰比作‘小怪兽’,以此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遇到对历史研究颇深的专家学者,我就会深入到他们的探讨当中,去了解文物背后的学术问题,在交流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正是这些形形色色的观众,让我体会到博物馆讲解这份工作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文化与情感的共鸣。”白萍娓娓道来。
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的创新发展,讲解员的工作也从单一的讲解服务扩展到了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这也吸引了更多市民走进博物馆。
白萍介绍说:“在策划社教活动时,针对幼儿园小朋友、小学生,我和同事们设计了传统节日、传统文化、恐龙知多少等多个主题,并将各类文物元素与手工制作相结合,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针对中学生,我们设计了《可爱的家乡》、《探石峁古城》等课程,让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多年的努力和付出,让白萍收获了很多荣誉和认可。她多次在馆内讲解员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并获得“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但白萍并没有骄傲自满,她深知,作为一名博物馆讲解员,她的使命是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神木。
白萍表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以敬畏之心守护文物,用自己的声音,让更多人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了解神木的历史文化,用声音搭建起历史与现实的桥梁,在传承与创新中,书写属于我们的文化篇章。”
2025全国煤焦采购大会成都站暨第十二届西南煤焦研讨会在成都市召开 神木市组团参加神木市婚姻登记处:告别户口簿 开启“全国通办”新时代
神木:“共享法庭”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
编 辑:折 敏
责 编:贺小霞
总监制:王 绘
来源:举了颗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