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称,这个经历了几代中国科学家努力的产业在近几年资本市场的概念切换中遭遇了谎言与践踏……透明质酸“过时论”的兴起,本质上是一场由“浮躁资本”构建的题材幻象,试图用“神话过时”绕开中国产业发展必然面临的进阶过程,引导资本和市场资源聚焦于资本新题材,用“新贵登场
200亿市值医美巨头,突然向券商“开炮”。
5月17日深夜23点41,华熙生物在其官方微信号发布《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的文章,对当下“玻尿酸过时”的市场观点发起驳斥。
文章称,这个经历了几代中国科学家努力的产业在近几年资本市场的概念切换中遭遇了谎言与践踏……透明质酸“过时论”的兴起,本质上是一场由“浮躁资本”构建的题材幻象,试图用“神话过时”绕开中国产业发展必然面临的进阶过程,引导资本和市场资源聚焦于资本新题材,用“新贵登场”塑造沙土高楼。
图:华熙生物官方微信号
驳斥中,华熙生物直接点名,包含华泰证券、国金证券、西部证券等在内的多家券商研究所的研究报告,并表示,为了营造比透明质酸产业更大的预期,围绕某重组胶原企业的研报中,出现了大量直接针对中国透明质酸产业的所谓“对比研究”。所有人都可以检索到这些大量散布的“研究报告”来自哪家机构、围绕哪家企业、发布于什么时间,他们的名字与误导性言论被永久地记录在了互联网的世界里。
华熙生物在文章中称,这些误导性“结论”伴随着随后兴起的“玻尿酸过时论”被媒体和自媒体红人广泛传播,形成了资本市场与消费市场舆论共振,伤害了经过几代人努力的、一个中国优势产业的市场转化基础。
对此,华熙生物对媒体表示,大家对于成分的功效以及应用范围可能存在认知层面的区别。当前公众号文章暂未给公司带来相应纠纷。针对文章中提到的误导性言论,公司是否进一步维权仍需看下一步安排。
业绩股价双下
4月26日,华熙生物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业绩同比出现暴跌。
2025年一季度,华熙生物营业收入10.78亿元,同比下滑20.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2亿元,同比下滑58.13%,与2024年相比出现了腰斩;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0.81亿元,同比下滑64.6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0.22亿元,2024年一季度是0.34亿元,出现显著变化。
华熙生物表示,收入和利润下降主要系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收入同比下降所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减少5782.83万元,主要系本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同比减少,销售回款相应同比减少所致。
有市场分析显示,一季度华熙生物产品销售情况不畅,营业收入大幅下降的同时,公司一季度末的存货总额反而同比增加了5.74%,达到了12.27亿元。另外销售渠道的回款也不理想,应收账款一季度末5.22亿元,同比只下降了8.49%。
作为国内“玻尿酸第一股”,华熙生物近几年业绩持续下滑。
2022年至2024年,华熙生物营业收入分别为63.59亿、60.76亿、53.71亿,营收增速同比分别为28.53%、-4.45%、-11.61%;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71亿、5.93亿、1.74亿,利润增速分别为24.11%、-38.97%、-70.59%。
业绩持续下滑,华熙生物的股价也随之暴跌。
东方财富数据显示,华熙生物2021年股价曾达到313.1元/股,市值最高曾超1400亿元,只是高点过后股价一路震荡下跌,截至5月19日收盘,报收50.6元/股,市值仅为243.7亿元。
来源:经理人杂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