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到“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这张照片,不得不提及照片的拍摄者——著名新闻摄影记者王小亭。王小亭一生拍片无数,尤其是他在淞沪抗战期间拍摄的照片,让人铭刻于心。
作者:马心如
86年前,一张名为《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的照片,引起了国内外强烈的社会反响,这张撼动人心的照片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故事?震惊了世界。
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
记者王小亭
看到“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这张照片,不得不提及照片的拍摄者——著名新闻摄影记者王小亭。王小亭一生拍片无数,尤其是他在淞沪抗战期间拍摄的照片,让人铭刻于心。
当时这些照片通过媒介传播出去,使人们看到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和中国军队顽强的抵御能力,以及社会各界民众支持抗战的场景,从而增强了全民抗战的必胜信念。当年最具影响力的《生活》杂志读者有千千万,再加上其它媒介的传播,世界上至少有1.36亿人看到了这张“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照片。
王小亭,1900年生于北京,早年任职于英美公司电影部,做了两年摄影师,是中国人投身于新闻摄影界之鼻祖。“九·一八”事变后,他到东北锦州前线摄影,察哈尔、绥远、热河等地都曾留下他的足迹。王小亭的摄影作品散见于《良友画报》《申报》《世界画报》《时代画报》《北晨画刊》《战事画刊》等多种刊物。他出色的摄影业绩,使他在二十年代即享有盛名,成绩斐然。1981年3月9日,王小亭在台北逝世,终年81岁。
在抗战前线拍摄的王小亭
《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照片故事
一切的故事还得从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说起。当年,日军为了尽快占领中国,发动了一系列惨无人道的恐怖袭击,其中就包括这场发生在1937年8月28日的上海南站空袭事件。
1937年8月28日的上海南站惨状
淞沪抗战爆发后,大批难民通过上海南站乘火车返回原籍,8月28日下午2时10分,日军由2架侦察机引导,6架轰炸机窜至上海南站上空,当时有1800余人在南站候车,日军飞机不断俯冲轰炸,投弹20余枚,当即炸死难民250余人,炸伤500余人,沪杭铁路交通枢纽毁于一旦。时任美国赫斯特新闻社的摄影记者王小亭及时赶到现场,上海南站如人间地狱一般,烟尘弥漫,空气中混着硝烟和血腥味,不断有受害者发出呻吟声,有些人是被炸死的,还有些人是被坍塌的站台活活压死的。看到这些场景,王小亭一脸悲愤地举起相机,他要用镜头记录下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
忽然,他听到远处传来一阵小孩的啼哭声,他看到一个中年男人抱着一位嚎啕大哭的婴儿,中年男人将这个男婴放到站台上面,将另一个受伤孩子抱起,而在铁轨上面躺着一具女尸,在这个中年男人去抱另一个受伤的孩子时,站台上的婴儿看着铁轨悲痛啼哭,王小亭将这些画面定格在相机中。回到报社之后,他将拍摄的照片洗出并刊登到报纸上面。照片中这位啼哭的小孩,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他可怜、弱小、无助的样子令人揪心,也激发了无数仁人志士的爱国之心,走上了坚决抗击侵略者的正义之路。同时,日本惨无人道的卑劣行径,也受到了各国政府的纷纷谴责。
胶片被美国海军军舰送到马尼拉,又由飞机送往纽约,同年10月4日,王小亭的摄影作品刊登在《生活》杂志上,照片还被用在红十字会和国家公债的海报上,并制成明信片散发到全世界各个角落。
战争无情,化身冷血战争机器的侵略者同样冷酷无情。日本侵略者制造的惨案多到数不清。时光流逝,但历史的记忆却仍然明晰。而幸存下来的受害者,他们的经历是我们永远无法想象的,牢记过去那些悲惨的记忆,我们应该更加珍爱和平发展的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来源:钱老师历史小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