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秦皇岛博物馆紧扣“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通过本次活动,让公众深入认识博物馆角色的转变,激发其对未来发展的思考,推动博物馆与公众形成紧密的文化共同体,探索博物馆在新时代发
2025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秦皇岛博物馆紧扣“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通过本次活动,让公众深入认识博物馆角色的转变,激发其对未来发展的思考,推动博物馆与公众形成紧密的文化共同体,探索博物馆在新时代发展的无限可能。
一、两大展览入选省级重点推介
2025年5月16日,由河北省文物局、邯郸市政府共同主办,邯郸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物局)精心承办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河北主会场系列活动在邯郸市博物馆启动。主会场公布秦皇岛博物馆“海岳藏珍——秦皇岛馆藏精品瓷器展”入选2024年度河北省精品原创展览重点推介活动,“明清重镇——秦皇岛长城专题展”入选2025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之河北篇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集中推介。
颁奖现场
奖状展示
二、沉浸式讲解
5月18日,秦皇岛博物馆推出别具一格的沉浸式讲解活动,为观众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展厅里,讲解员化身历史讲述者,打破传统讲解模式,以生动鲜活的场景演绎,讲述着秦皇岛的红色故事。讲解过程中,讲解员与观众演绎互动,使大家更直观地了解秦皇岛这片红色热土背后的历史与文化,极大提升了观众的历史体验感和代入感,让聆听者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
讲解现场
讲解现场
三、临时展览
(一)物候留芳——二十四节气诗书画联展
“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期间,“物候留芳——二十四节气诗书画联展”同样吸引了广大游客驻足。展览以“立春”至“大寒”为脉络,将世界级非遗“二十四节气”与诗词、书法、绘画艺术深度融合。展览还特别设计节气印章打卡互动环节,四枚印章图案取自画作,观众通过集章形式直观感受节气文化的视觉表达,日均吸引数百人次参与。此次展览以艺术为媒,让二十四节气从抽象的时间符号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文化体验。博物馆日活动当天,博物馆邀请展览创作者之一王红利,开展《二十四节气诗词专题讲座》,为观众提供了亲近自然哲学的窗口,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古老智慧在当代焕发新生。
观众参观
专题讲座
(二)阅剪古今 纸游山海——秦皇岛文化遗产创意剪纸作品展
“剪阅古今 纸游山海——秦皇岛文化遗产主题创意剪纸展”自开幕以来,便以独特的策展理念和精美的艺术作品获得了观众们的广泛好评。展览以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周爱军作品为核心,融合传统技艺与地域文化。展览设三大主题展区:“城韵剪影”复刻城市地标,“纸传遗珍”再现馆藏文物,“纹彩流芳”创新传统纹饰,以剪纸串联历史与现代。同时为丰富展览内容,博物馆特别设计了“非遗体验区”,体验区中非遗传承人指导亲子家庭制作简易剪纸,市民反馈传统文化“触手可及”。展览累计接待超万人次,既为市民提供文化滋养,又打造“非遗+文旅”沉浸式场景。
观众参观
剪纸体验活动
四、海岳文明 秦弦交响——秦皇岛博物馆之夜交响音乐会
5月17日晚,秦皇岛博物馆联合秦皇岛交响乐团,于“5·18国际博物馆日”推出“海岳文明 秦弦交响——秦皇岛博物馆之夜交响音乐会”,以音符串联历史与艺术,打造文化体验新场景。音乐会精选11首中外经典曲目,既有《春之声圆舞曲》《卡门》等世界名曲,也有《梁祝》《茉莉花》等中国旋律改编作品,更融入《加勒比海盗》《哪吒》等影视IP配乐,兼顾古典优雅与流行张力。最后全场齐唱《我和我的祖国》更将气氛推向高潮。本次交响音乐会既彰显博物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使命,也为“5·18国际博物馆日”注入“艺术+文旅”的创新活力,成为秦皇岛文化惠民与夜间经济的新亮点。
交响音乐会演奏现场
交响音乐会演奏现场
五、古韵焕新 创意传承——秦皇岛博物馆文创及研学产品推介会
结合“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秦皇岛博物馆推出了“古韵焕新 创意传承——秦皇岛博物馆文创及研学产品推介会”,以“文物IP+创新设计+消费场景”模式,为城市文旅注入新活力。现场重磅发布6大系列47款文创产品,涵盖非遗艺术礼品、家居生活好物、地域旅游文创。此次活动被省内外10多家媒体追踪报道,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些认可不仅是博物馆“让文物活起来”的实践肯定,更以“可带走的文化记忆”为纽带,为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提供“文化+消费”的融合样本,以文创产品为窗口,助力打造秦皇岛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文旅新地标。
推介会走秀
文创展示
六、博物馆校园活动月主题活动
(一)“一平米·看文化——移动博物馆”进高校社区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秦皇岛博物馆联合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共同推出“一平米·看文化——移动博物馆”,以微空间撬动跨文化传播,打造“小而美”的文化育人新场景。活动以“多语魔方展柜”为核心,通过文物实物、文创模型及英/日/法等多语种扫码解说,构建1平米沉浸式展区。此次活动以“三个一”模式(1平米空间、1+N语种、1键复制)打破博物馆空间壁垒,让学生在文物感知中提升外语实践能力,在跨文化对话中深化文明理解,为“5·18国际博物馆日”注入“青年活力”与“教育温度”,成为馆校协同传播文化遗产的创新范本。
挂牌仪式
讲解文物修复
(二)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精神血脉——大思政课进校园
为响应“5·18国际博物馆日”关于“博物馆与教育”的深度联结,秦皇岛博物馆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为主题,充分发挥馆藏红色资源的思政育人功能,面向全市中小学开展系列红色党史宣讲活动,构建行走的思政课堂。此次活动借助情景演绎、互动体验,生动讲述秦皇岛红色抗战故事,累计为千余名中小学生带来“行走的红色课堂”,让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触摸历史温度、在情景交互中领悟红色精神。
进校园合影
进校园合影
七、社教活动
“博物馆里的动物世界”:徽章制作里的文明对话
秦皇岛博物馆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这一主题为指引,于5月17日-18日推出了“博物馆里的动物世界——动物徽章制作”主题社教活动,以文物中的动物意象为切入点,带领青少年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史脉络。在社教老师指导下,孩子们以“文物中的动物”为灵感,通过图案勾勒、金属冲压、色彩涂装等工序,亲手制作独一无二的动物徽章。此次活动以“小徽章”撬动“大文化”,将5·18主题与社教活动深度融合,不仅激发了青少年对文物的探索兴趣,更以“动物伙伴”为切入点,潜移默化传递可持续发展理念,让博物馆成为连接历史、现在与未来的文化纽带。
手工徽章展示
八、秦皇岛博物馆第三届志愿者注册仪式暨总结大会
5月18日上午,秦皇岛博物馆在国际博物馆日之际举办第三届志愿者注册仪式暨总结大会,持续深化志愿服务平台建设,传递文化服务力量。仪式上,为新注册志愿者颁发了志愿者手册,志愿者代表分享了在讲解导览、社教活动中的暖心故事,回顾了与博物馆共同成长的历程。自开馆以来,博物馆志愿服务队伍持续壮大,目前累计注册志愿者达217人,总服务时长突破10394小时。未来,秦皇岛博物馆将继续以志愿精神为内核,以文化传承为使命,携手志愿者共筑公众文化服务新高度,让历史底蕴与文明之光在双向奔赴中持续闪耀。
志愿者宣誓
志愿者合影
九、沁润与传承——秦皇岛博物馆奇遇记
为充分探索博物馆教育新模式,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将历史与艺术相融合的平台。值此“5·18国际博物馆日”,秦皇岛博物馆联合秦皇岛市美术家协会共同举办“沁润与传承——秦皇岛博物馆奇遇记”主题社教活动。活动结合《海岳藏珍——秦皇岛馆藏精品瓷器展》,让孩子们在观展中感知历史、在创作中收获成长。
作画过程
成果展示
来源:秦皇岛旅游文化发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