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研究》創辦多年來一直是國內隋唐史、中古史研究領域的重要學術集刊,主題涉及中古時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本卷為第二十九卷,主題專欄爲”文本著作與書籍文化“,尤其關注從中古時代文本的形成過程、物質形態、文字流變等多個角度,討論其中所反映的文學、制
经得起时间与学界检验的著作
不仅能启发研究者的思考
也能推动知识的深入传播
2025年4月22日中国知网·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在第四届出版融合发展创新论坛上发布了“高被引图书TOP1%”(2019-2023)榜单用大数据筛出影响力最强的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多部著作强势登榜
每一本都堪称学术界的“硬通货”
这份榜单不仅是一份成绩单
更为书友划出了值得入手的品质好书
它们藏着怎样的知识宝藏?
为何能征服无数研究者?
答案,就藏在这份书单里
历史学
唐研究
(第二十九卷)
叶炜 主编
总被引频次:69
《唐研究》創辦多年來一直是國內隋唐史、中古史研究領域的重要學術集刊,主題涉及中古時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本卷為第二十九卷,主題專欄爲”文本著作與書籍文化“,尤其關注從中古時代文本的形成過程、物質形態、文字流變等多個角度,討論其中所反映的文學、制度、政治文化等問題,以研究實例展示了”文本“在中古史研究中所具有的重大價值和廣闊前景,以及其中需要關注和避免的可能陷阱。
王化与山险:
中古边裔论集
罗新 著
总被引频次:62
本书收录作者历年所撰关于中古时期边疆族裔问题的论文二十九篇,充分结合简牍、石刻与传统史料,分“边裔与中心”“发现与想象”“名号与传统”“墓志与历史”四个主题,对于汉唐游牧地理、中古南方族群的历史变迁、十六国北朝时期内入北族的政治发展与文化转型、北朝碑刻墓志的调查与研究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精当的论说。全书材料充实,论述明晰,既有对于史料的深入挖掘、严谨考证,也有对于历史人物、事件的合理想象,展示了扎实的史学功底和动人的史家情怀。
西方史学史:古代、中世纪和近代
[美]恩斯特·布赖萨赫 著
黄艳红 徐翀 吴延民 译
总被引频次:43
本书是对西方史学的综合性回顾。作者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写就了这一具有开创性的著作。作者以深厚的功力和熟稔的笔触,展现了西方史学自古希腊至现代的发展脉络,系统讨论了西方史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和学派源流,尤其注重揭示历史学和历史学家在西方文化的不同社会和发展阶段中所扮演的角色,对西方史学中的重要人物、作品和思潮信手拈来,阐释精当。本次修订增加了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妇女史、非裔美国人史、微观史、文化史等反映西方史学新动态的内容,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历史知识与历史谬误:当代史学实践导论
[美]阿兰·梅吉尔 著 [美]史蒂文·谢泼德 [美]菲利普·霍恩伯格 参著 黄红霞 赵晗 译 赖栋 黃红霞 校
总被引频次:40
本书关注历史学家对于过去知道什么以及知道多少,作者为美国著名史学理论家、弗吉尼亚大学历史系教授。全书分为四个主题,分别是记忆、叙事与知识、客观性与猜测、碎片化。通过严谨的论证和生动的案例分析,探讨了一系列历史认识论问题:史学编撰中的叙事、客观性、记忆问题,史学写作的任务,历史研究中的一致性,如何避免史学谬误等等,是作者对于历史知识的局限及条件的理论思考。作者对从希罗多德以降,至当代史学大师的历史认识论实践加以反思,对史学入门者及历史从业者都具有参考价值。
文学
听觉叙事研究
傅修延 著
总被引频次:155
全书分导论、音景、聆察、万物自生听、听觉空间、视听之辨、诸根互用与经典重听等十章。本书稿第一个着力点是创建和移植一批适用于听觉叙事研究的概念术语;本书的又一着力点在于探讨听觉叙事的文学功能;书稿的第三个着力点,即从声音角度“重听”中外经典。
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研究
聂珍钊 王松林 主编
总被引频次:154
本书在阐述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缘起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跨学科的视域就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历史主义特征、文学伦理学批评与美学之间的复杂关系、精神分析伦理批评、后殖民伦理批评、生态伦理批评、叙事学与文学伦理学批评、形式主义伦理批评、存在主义伦理批评、马克思主义伦理批评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书写“中国气派”——当代文学与民族形式建构
贺桂梅 著
总被引频次:153
如何评价1940—1970年代的当代中国与当代文学,在当前的中国社会与知识界仍是引起广泛争议的问题。本书稿历史性地分析了制约着1940—1970年代中国及其文学实践的现代化、社会主义革命、民族主体性建构的不同面向,强调了当代中国作为一种“国家”形态的独特性及其文学实践的复杂层面。这对于摆脱主观性的价值判断,而从具体的社会—历史结构关系中理解当代中国文学的实践史,具有针对性的现实意义。特别是联系到当前知识界对于“中国道路”“中国经验”问题等的讨论,更具有特殊意义。
双重叙事进程研究
申丹 著
总被引频次:104
本著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该成果是世界上首部对由隐性进程与情节发展所构成的“双重叙事进程”(也称“双重叙事运动”、“双重叙事动力”)进行系统理论探讨和实际分析的专著。批评界仅关注情节发展,如果情节发展背后存在隐性进程,而我们囿于前者,忽略后者和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就会片面理解甚或严重误解作品的主题意义、人物形象以及审美价值。此外,所有相关理论概念和模式都是建立在情节发展这一种叙事运动之上的,因此无法用于阐释隐性进程和情节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面对双重叙事进程,我们不仅需要在分析中探索这两种叙事动力的并列前行和交互作用,而且需要开拓新的理论研究范畴,提出新的概念、新的模式、新的框架。本研究在这方面率先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史
吴岩 主编
总被引频次:45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世纪中国科学幻想小说史”的结题专著。中国科幻小说在20 世纪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源、演变、转型并最终走向成熟的历史过程。在此期间,文类从无到有,作家队伍从小到大,作品从稀缺到难以穷尽,社会影响更发生了繁复的变化。本书梳理了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史的五个时期——晚清科幻的发展、民国时期科幻的发展、共和国早期科幻的发展、新时期科幻的发展和世纪之交科幻的发展,分别介绍每个时期的创作背景、基本面貌和代表性作家作品,较为全面地反映了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作家作品、创作流派。
中国科幻文论精选
吴岩 姜振宇 主编
总被引频次:57
本书精选了中国科幻文学与文化史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献,基本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与文化思考。这些思考涉及文类的观念、创作的流派、理论问题的争论,以及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家自述。本书对中国科幻创作理念的生成和发展、重要问题的思考和争论脉络、流派的诞生和延续等进行了很好梳理。本书还邀请了正在高校中进行教学的青年学者逐篇撰写了按语,进行导读。本书既是科幻文学历史的教学课本,也是观察中国科幻思想发展的理论读本和学习读本。
创始者说:网络文学网站创始人访谈录
邵燕君 肖映萱 主编
总被引频次:52
榕树下、龙的天空、幻剑书盟、起点中文网、盛大文学、逐浪网、17K文学网/小说网、塔读文学、磨铁中文网、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掌阅文学、欢乐书客、红袖添香、露西弗俱乐部、晋江文学城、潇湘书院、长佩文学论坛、阅文集团……广大网络文学读者耳熟能详的这些文学网站的发展史,可以说从生产机制方面建构了整个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史。本书是对这些网站三十余位创始人、管理者的访谈整理稿,以直接、深入对话的方式回顾和总结了各文学网站的创立和运行及其对网络文学的影响。其中既有历时性的脉络梳理,也有共时性的文学生态展示,具体地勾画了网络文学的样貌,呈现了立体、丰富的发展图景,也为中国网络文学留下了若干生动的“江湖传说”。
灰阑中的叙述(增订本)
黄子平 著
总被引频次:42
在地上用石灰画一个圆圈,古时候叫作“灰阑”。在这个“无往而非灰阑”的世界里,且看本书作者如何抓住语言的自我分裂、消解,从“标准”与“叙述”的缝隙间,窥见戴着镣铐跳舞的文学创作是怎样以反讽消解“神圣”价值。作者用温润而平和的笔调,举重若轻地展现“文本秩序与社会秩序的互动”。作者尝试多种解读角度,不断寻求新的阐释可能性,拒绝将文本意义固化。
空间性
[美]罗伯特·塔利 著 方英 译
总被引频次:109
空间性是近年来文学和文化研究领域重要的批评概念和备受关注的课题,空间问题研究作为一种新兴的批评方法,突破了传统的文学批评和理论分析的角度。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文学中的空间问题研究所涉及的各方面话题,其中包括:结合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和全球化的批评思潮探讨文学理论中的空间转向问题;介绍空间批评的主要思想家如福柯、大卫?哈维、爱德华?索亚、埃里奇?奥尔巴哈、乔治?卢卡奇、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等。本书还分析了空间性问题所涉及的不同的研究角度,如作为制图者的作者、文学中的城市空间、文学地理学及地理批评的相关概念等。
-End-
观点资料来源:知网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件:scb01@pup.cn
学术的尊严,精神的魅力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