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一名13岁初中生妈妈,我见过太多普通家庭的家长,每天起早贪黑地陪孩子写作业,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考名校、找好工作"这条路上。
大家好,我是笔耕不辍的拽姐。
作为一名13岁初中生妈妈,我见过太多普通家庭的家长,每天起早贪黑地陪孩子写作业,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考名校、找好工作"这条路上。
但现实往往很残酷:就算孩子千辛万苦挤进大公司,可能也只是拿着微薄的薪水、做着重复劳动的基层牛马。
所以我深刻地认识到,不能为孩子兜底的普通家庭,
有一句话是你一定要不断去引导和提醒孩子的,这句话甚至有可能改变他的命运,而且年纪越小开始越好!
那就是:
你长大后一定要去做自己的事,你的命运不是去给别人打工。
不是开玩笑,这句话真的非常重要。
只要你不断的给他强化这句话,他迟早就会开始想做自己的事。
只要他开始思考这件事,这就是他的起跑线。
相信我,一定可以改变孩子的命运!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咱们小时候听的最多就是“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
结果呢?80后这代人,有几个在大学毕业前认真想过自己到底想干啥的?
大多数人都是按部就班,读书的时候一门心思应付考试,毕业了就海投简历,哪家公司要就去哪儿,完全是浑浑噩噩的“被动人生”。
现在回头看看,很多人工作多年还是底层,工资不高,晋升没盼头,这不就是被“打工思维”困住了吗?
现在时代变了,普通孩子靠读书找“铁饭碗”越来越难。
医生、公务员、大公司这些好岗位,没点人脉关系,就算挤进去也是边缘角色,天天干杂活,看不到出头之日。
尤其是2010年之后出生的孩子。
对这批孩子来说,今后幸福感最强的职业,你知道是什么吗?
个体户。
就是用自己的手艺、特长养活自己,而且这种形式会越来越吃香。
想想看,有了互联网和AI人工智能帮忙,在家接单做设计、开网店、当主播都能赚钱。
不用看老板脸色,时间自由,赚多赚少都是自己的,这不比打工香?
有人可能会说:“不读书怎么行?没学历啥都干不了!”
这话得掰扯掰扯。
学历确实重要,但它不是人生的全部。
就像因《哪吒》大火的饺子导演,学医药出身最后成了动画大导演;
马云数学差得要命,参加两次高考才上了一个杭州师范,照样创办阿里巴巴,没耽误他后来成为一代传奇;
周杰伦连大学都没考上,却成了华语乐坛天王。
现实里我见过不少千万身家的老板,70%没本科学历,30%甚至没上过大学.
他们数学不好,算账都得用计算器,但人家在某个领域埋头钻研十几年,照样赚得盆满钵满。
这说明啥?学历只能证明你学过什么,证明不了你能做成什么。
还有家长发愁:
“孩子成绩不好,以后可咋办?”
成绩差就别鸡娃,死磕学习卷学历了,这不是拿鸡蛋碰石头吗?
这个时候,得让孩子找到“愿力”——就是那种“我非要干成这件事”的劲头。
比如孩子喜欢做手工,那就鼓励他研究怎么把手工做成生意;
孩子爱拍视频,就支持他摸索当博主。
只要是孩子自己想干的事,不用家长催,他自己就会琢磨怎么做好。
这种“主动做事”的动力,可比被逼着学习强一百倍。
当然,不是说让孩子放弃读书。
有条件上学就好好上,但别为了分数拼命内卷。
高考看的是总分,但人生不是考试,不需要门门优秀。
与其把精力都耗在不擅长的科目上,不如早点让孩子找到真正热爱的事,围绕它去学习、积累经验。
说到底,咱们80后这代家长,别再用老一套“读书找工作”的思维限制孩子。
多跟孩子说“干自己的事儿”,帮他们从小培养“主动规划人生”的意识。
哪怕孩子一开始想法很幼稚,比如想开奶茶店、当游戏主播,那也是个好开始。
随着孩子长大,这些想法会慢慢成熟,变成真正的事业方向。
记住,教育不是逼孩子考高分,而是教会他们主动寻找人生目标,这才是普通家庭孩子逆袭的关键。
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稳定"不再是最大的保障,"创造力"和"执行力"才是核心竞争力。
普通家庭的孩子或许没有强大的背景,但他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不是把孩子推向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赛道,而是帮他们打开视野,发现更多可能性。
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让孩子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而不是别人故事里的配角。
来源:姐拽的有气质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