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高原之上见群峰——深大附中以高质量办学实践赋能学子卓越成长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0 08:00 2

摘要:在深圳这片教育创新的热土上,深圳大学附属中学,作为深圳市首所公办大学附属中学,一直秉承“少年心事当拿云”的校训,坚守“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厚积薄发,各成乃器”的理念,始终坚持“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负责”的教育初心,已然走过了39载弦歌不辍的奋进之路。

在深圳这片教育创新的热土上,深圳大学附属中学,作为深圳市首所公办大学附属中学,一直秉承“少年心事当拿云”的校训,坚守“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厚积薄发,各成乃器”的理念,始终坚持“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负责”的教育初心,已然走过了39载弦歌不辍的奋进之路。

去年年底,乒乓球奥运冠军孙颖莎再次走进深大附中,与师生零距离交流互动。

深大附中在教育质量上始终保持高位运行。连续18年荣获深圳市高考“卓越奖”,本科率、特控线率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市高中第一方阵;一批又一批学子“高进优出,优进尖出”,圆梦清华、北大、复旦等国内外名校,实现100%大学升学率。深大附中以其严谨的学风与先进的教学理念,成为无数学子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平台,也为深圳这座创新之城源源不断地输送着高素质后备人才。

深大附中的师生频繁走进深大,置身真实的科研环境之中,体验“提前上大学”的沉浸式成长路径。

近年来,深大附中接连获得教育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校”,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项目基地学校、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校、中小学科学教育示范校、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深圳市知名品牌、教育科研基地校和未来教育基地校等重量级荣誉,充分体现其在教育理念引领、课程改革推进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综合实力。

今年4月,深大附中与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共建科学教育基地。

然而,深大附中并未因成绩而止步。“这里是高原,但又不能满足于高原。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新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大附中党委书记文思源表示,目前,学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顶尖学科竞赛成果等方面仍需更大突破,与深圳这座创新之城的战略需求,与社会和家长的高度期待相比,尚有提升空间。学校要在新时代实现更大突破,必须勇于直面新的挑战。为此,学校提出了“高原之上见群峰”的办学目标,通过构筑更高平台、推动五育融合、拓展资源覆盖、凝聚卓越队伍四维路径,巩固高水平教育的“高原”,让人才成长的“群峰”在“高原”之上层峦叠翠。

1

构筑更高的平台 以大学资源和课程改革厚植成长沃土

大学附中,天然拥有高起点。

2025年4月,“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深大附中科学教育基地”正式揭牌,成为“每周半天计划”实施中的重要一环。作为深大附中与深圳大学深度协同育人的又一力作,该基地不仅标志着中学与高校之间协同育人的机制不断完善,更为学生打开了通往科研殿堂的大门。通过讲座、实验、项目式学习等多种方式,大学前沿成果与中学基础教育实现了有机融合,学生得以在真实的科研语境中汲取养分,激发创新潜能。

“高中+高校”的育人模式,是深大附中的独特基因与创新实践。依托深圳大学,深大附中构建起贯通中学与大学、联动课程与科研的育人平台。深圳大学的专家学者频繁走进附中,指导课程建设、开设校本课程,带来高端讲座与学科竞赛辅导,让学生在校园内即可触碰前沿知识的脉搏。同时,深大附中的师生也频繁走进深大,享用大学课程、图书与实验资源,置身真实的科研环境之中,体验“提前上大学”的沉浸式成长路径。

在双导师制和项目式学习的推动下,深大附中多元课程体系日益完善。拿云文化大讲堂作为学校课程的一部分,已连续举办20期。不久前,深圳大学副研究员刘一飞博士走进深大附中,以“从月球归来的尘埃”为题,深入浅出地解析了月壤的科学奥秘与深空探测的最新成果,带领学生展开一场与前沿科学的零距离对话。这不仅拓宽了学子的知识边界,也激发了他们探究宇宙奥秘的热情与志向。

从“每周半天计划”到“大学实验室开放日”,从科学教育基地到项目化课程开发,深大附中正在不断拓宽多元课程的边界。以大学资源为依托,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课程创新为驱动,深大附中以实实在在的教育行动,构筑起让更多学子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卓越成长平台。

2

遇见更美的自己 以五育融合推动学子全面发展

“前行的路上不会一路平坦,但只要你热爱并坚定,终会有所收获。”去年年底,乒乓球奥运冠军孙颖莎再次走进深大附中,不仅勉励学子勇敢追梦、坚定前行,带来了体育的激情与榜样的力量,更是学校五育融合、全面育人理念的生动写照。

作为“体教融合”的先行者,深大附中将体育视为撬动全面发展的支点。学校与深圳大学体育学院共建“每天一节体育课”机制,将专业训练融入日常教学,培育出国家一级运动员20余名。从奥运冠军面对面指导,到“学训赛”一体化培养体系,体育课堂早已超越强身健体的范畴,成为锤炼意志、塑造品格的熔炉。

更难得的是,五育并非孤立生长,而是在交融中迸发能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使学习成为他们自觉自发的追求;美育方面,深大附中重视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不仅设有高水平艺术班,更鼓励全校学生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学校发起“感动深附人瞬间”的美育活动,让师生用镜头记录生活之美,在点滴中培养品位与情操。劳动教育则贯穿校园生活与课程实践,强调“做中学、做中思”,以实际行动锻造担当与责任。

在五育融合的实践中,深大附中努力为每一位学生搭建多元成长舞台,让他们在运动中收获力量,在艺术中涵养品格,在劳动中磨炼意志,在德育中厚植信仰,在智育中勇攀高峰,在人生的舞台上自信发光,遇见那个最美的自己。

3

惠及更多的学子 以集团化布局拓展优质资源覆盖面

深大附中不仅是一所优质中学,更是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的龙头。2018年,随着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的成立,这颗种子在特区沃土中生根发芽,将“拿云文化”注入城市不同角落,点亮了14所成员校的成长之路,让16000余名学子在“各成乃器”的理念下绽放独特光芒。

作为集团龙头,深大附中以品牌引领、机制赋能,辐射带动集团学校共同发展。近年来,集团加速拓展版图:去年9月,深圳大学附属光明学校如期开学,起步稳健;同时与龙岗区政府、宝安区教育局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共建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学校和宝安学校,优质资源向城市更多区域延伸,形成“多点开花、协同共进”的新格局。在集团化发展的框架内,深大附中不仅延伸优质教育链条,推动全学段协同育人,也致力于制度联动、教师共培、课程共建,实现从理念到实践的深度协同。

教育公平的本质,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适合的节奏中被看见、被成就。正如深大附中党委书记文思源所言:“不论起点如何,我们希望让更多孩子在这里找到成长的方向,汲取向上的力量。”在集团化发展的推动下,这样的初心正在惠及越来越多的学子。

4

凝聚更强的队伍 以敬业精神与人才引育打造教育共同体

教育的核心在教师,“群峰”的根基在团队。深大附中多年来持续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专业过硬、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也为学校发展积蓄不竭动能。

这是一支名副其实的“教育梦之队”:学校现有中学正高级教师7人,数量居全市前列;数十位省市级名师、名班主任和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各展其长,近百位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与学科竞赛金牌教练倾力投入,形成了“名师善引领、骨干肯担当、后浪能突击”的人才梯队。高级教师和研究生学历教师的占比远超80%,成为深大附中“教学质量硬核”的底气所在。

为打造专业化、可持续的人才生态圈,学校还面向全国招聘优秀师资。新引进的骨干教师多为全国名师,青年教师则主要来自“双一流”高校和重点师范院校。他们以扎实的学术背景和现代教育理念为依托,迅速融入深附教育共同体,在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和课程开发中展现出强大的成长力和执行力。化学、生物、历史等学科教研组被评为广东省示范教研组,在省内外教育界具有广泛影响力,是学校教研实力的缩影。

在深大附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价值的引领者、精神的塑造者。深大附中原创的教师读书论坛《前海说书》已举办了28期。他们坚信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每个周末,校园中仍能见到不少教师的身影,他们或阅读、或写作、或专注备课、批改作业。正是这种潜心耕耘、默默奉献的敬业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养成自律自省的好习惯。

“高原之上见群峰”,既是一种愿景,也是一种实践路径。深大附中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师资建设为基石、以资源共享为支撑,全面提升办学品质。这所学校,不仅稳立“高原”,更见“群峰叠翠”。

来源:深圳特区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