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洪亮吉为清代硕儒,才学、翰墨皆闻名。其书融篆隶古朴与行草逸韵:篆书取法高古,融《说文》“二李” 精髓,线条凝练、结体灵秀;行书收馆阁妍美与董派散淡,笔势洒脱。今集其二十二幅经典作,赏金石气韵与人生哲思。
洪亮吉为清代硕儒,才学、翰墨皆闻名。其书融篆隶古朴与行草逸韵:篆书取法高古,融《说文》“二李” 精髓,线条凝练、结体灵秀;行书收馆阁妍美与董派散淡,笔势洒脱。今集其二十二幅经典作,赏金石气韵与人生哲思。
——题记
清代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阶段,前期延续晚明书风,后期风格多样。著名书法家如王铎、傅山等推崇晚明新风,赵孟頫的行书影响深远。隶书方面,王澍等人风格独特。帝王书法也颇具特色,如康熙的清秀、乾隆的清丽。清代书法展现了古典与创新的交融。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清代著名书法家洪亮吉书法作品。
洪亮吉(1746 - 1809),原名礼吉,字穉存,世称北江先生,阳湖(今江苏常州)人,先世祖籍安徽歙县洪坑。他自幼丧父,苦读成才,以词章考据闻名,尤擅舆地。44 岁中进士,历任编修等职,曾督贵州学政,提升当地学术水平。后因直言触怒嘉庆,一度下狱,流放伊犁,获释后家居撰述至终。
洪亮吉书法兼具文人意趣与金石气,笔力沉雄稳健,结体宽博开张,行草中时见篆隶遗韵,布局疏朗洒脱。其楷书端严古朴,行书流畅自然,于法度中显灵动,体现出深厚的学养与碑帖融合的艺术追求,为清代文人书法之典范。
代表作品有:《篆书七言联》《篆书家参诗在七言联》《篆书十一言联》《篆书十字横》《篆书碧琅玕馆横》《警句轴》《行书小游仙诗轴》《隶书灵蛇黄鐘八言联》等。
清代名臣洪亮吉《比肩握手篆书七言联》赏析
清代名臣洪亮吉《比肩握手篆书七言联》纸本篆书,纵128.1厘米横28厘米2联,上海博物馆藏。其篆书笔力沉实稳健,结体宽博舒展,线条圆转流畅,于古朴中见灵动,彰显出深厚的金石功底与文人雅韵,是其书法艺术风格的典型体现。释文:比肩人可成连璧,握手交皆颂断金。——山民大兄词丈。更生居士洪亮吉。
清代名臣洪亮吉《警句轴》赏析
清代名臣洪亮吉《警句轴》纸本篆书,纵171.7厘米横36.3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其书取法高古,笔法圆转凝练,结体端严整饬,通篇气韵古朴浑穆,尽显金石之趣与文人书法的深厚底蕴。
释文:不怀宝以贾,不饰裘以招累,静守约而不矜动,因循以简易,任自嘫以自为资,无诱慕于世伪。洪亮吉。
清代名臣洪亮吉《篆书立行役物八言联》赏析
清代名臣洪亮吉《篆书立行役物八言联》绢本篆书,纵149厘米横35.5厘米2联,天津博物馆藏。联以 “立行”“役物” 为意,笔法圆劲古雅,结体宽博端严,尽显篆书本源之美。彰其文人风骨与艺术造诣。
释文:立行不雕,举世大古;役物为戏,得年长生。
清代名臣洪亮吉《传家入世七言联》赏析
清代名臣洪亮吉《传家入世七言联》纸本篆书,纵132.5厘米横26.2厘米,四川省博物馆藏。其书风古朴典雅,笔法圆转流畅,结体端庄匀整,于平稳中见灵动,尽显篆书的醇厚韵味与文人书法的深厚学养。
释文:传家学业推中垒,入世才名号小坡。——久竹孝廉世长,北江洪亮吉。
清代名臣洪亮吉《送巨超僧自焦山归主玉笥山方丈序》赏析
清代名臣洪亮吉《送巨超僧自焦山归主玉笥山方丈序》纸本行书,纵30.3厘米横120.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其行笔流畅洒脱,结体疏朗灵动,墨韵间显文人意趣,通篇兼具书法艺术价值与文献史料价值。
清代名臣洪亮吉《金文分箎量蕴八言联》赏析
清代名臣洪亮吉《金文分箎量蕴八言联》纸本篆书,纵 121.2厘米横23.5厘米2联,浙江省博物馆藏。款署述与友人事,钤 “亮吉”“穉存” 印。其书取法金文,笔力沉厚,结体古朴,尽显篆隶融合之艺术特色。
释文:分箎金石,情符兰芷;量蕴文传,才苞古真。
清代名臣洪亮吉《行书七言律诗轴》赏析
清代名臣洪亮吉《行书七言律诗轴》纸本行书,纵62厘米横36厘米,南通博物苑藏。其书风流畅自然,笔势灵动洒脱,结体疏密有致,墨色浓淡相宜,于行云流水间见文人笔墨情趣,具较高艺术鉴赏价值。
清代名臣洪亮吉《行书宿松寥阁有怀诗横幅》赏析
清代名臣洪亮吉《行书宿松寥阁有怀诗横幅》南通博物苑藏。此作行书笔意流畅,结体疏朗灵动,墨韵间见性情,诗中寄寓怀思之情。虽篇幅简约,却尽显其书法洒脱之姿与文人笔墨底蕴。
清代名臣洪亮吉《篆书家参诗在七言联》赏析
清代名臣洪亮吉《篆书家参诗在七言联》纸本篆书,纵97.5厘米横17厘米2联,常州博物馆藏。款署赠山民先生,自署 “更生居士”,钤 “更生居士” 印。其书体势匀净,笔法稳健,于古朴中见雅致,彰显文人篆书的深厚功底与艺术魅力。
释文:家参越水吴山界,诗在三唐二宋间。
清代名臣洪亮吉《篆书落霞秋水七言联》赏析
清代名臣洪亮吉《篆书落霞秋水七言联》纵128.1厘米,横28厘米,款识记其与选青先生天津相遇、评画赠像事,特书联纪念。书风古朴,蕴含对友人画艺的推崇与情谊。
释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壹色。”
清代名臣洪亮吉《行楷书唐人书法》赏析
清代名臣洪亮吉《行楷书唐人书法》,展现其深厚笔墨功底。书作中,行笔流畅不失沉稳,楷书端严又见灵动,于字里行间尽显对唐人书法的独特理解与精妙演绎 。
清代名臣洪亮吉《行书我诗是苦手卷》赏析
清代名臣洪亮吉《行书我诗是苦手卷》,以行书书就,笔势流畅洒脱,结体疏密相间,墨韵间见文人意趣。“我诗是苦” 四字或寄寓创作心境,通篇兼具书法艺术价值与个人情感表达,尽显其笔墨功底与文人情怀。
清代名臣洪亮吉《小游仙诗》赏析
清代名臣洪亮吉《小游仙诗》书于 1804 年秋,时年 59 岁,为伊犁赦归后所作。其书风委婉疏秀,融馆阁体妍美与董派散淡清雅,笔墨老到生动。款署 “更生斋”,钤 “礼吉”“稚存” 印,尽显劫后心境与艺术功力。
释文:东南一髪是扬州,天外山排十二楼。欲趁新凉看沧海,月高吹篴下云头。甲子小阳春日钞小游仙诗一首。更生斋洪亮吉。
清代名臣洪亮吉《篆书十字横》赏析
清代名臣洪亮吉《篆书十字横》横202.21厘米纵37.1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其篆书笔法圆劲,结体端严整饬,布局疏朗大气,于古朴中见浑穆之韵,尽显金石功底与文人书法的典雅风范,是其篆书代表作之一。
清代名臣洪亮吉《篆书七言联》赏析
清代名臣洪亮吉《篆书七言联》横132厘米纵30.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其篆书笔力沉雄,结体宽博端严,线条圆转流畅,布局疏朗规整,于古朴典雅中见金石之气,彰显出深厚的书法造诣与文人艺术风骨。
释文:五三六经可颂法。乙十二时皆吉祥。北江洪亮吉。
清代名臣洪亮吉《篆书七言联》纸本,立轴,墨书,纵132厘米横30.2 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其书直明畅中见奇峭,尽显篆书古朴之美。洪亮吉一生好游名山大川,山水诗颇丰,此联亦融其游历感悟与艺术才情。
释文:五三六经可颂法,一十二时皆吉祥。
清代名臣洪亮吉《篆书词轴》赏析
清代名臣洪亮吉《篆书词轴》纵93.98厘米横38.34厘米,故宫博物院藏。其篆书取法高古,笔法圆转凝练,结体端庄规整,通篇气韵古朴浑穆,于稳健中见灵动,彰显出深厚的金石功底与文人书法的典雅韵致。
清代名臣洪亮吉《篆书碧琅玕馆横》赏析
清代名臣洪亮吉《篆书碧琅玕馆横》横207.92厘米纵38.19厘米,故宫博物院藏。其篆书中期字形由方整变修长,秀美婀娜;成熟期融《说文》与 “二李” 精髓,含古典韵美,又具汉篆结体特征。
清代名臣洪亮吉《陶渊明桃花源记》赏析
清代名臣洪亮吉《陶渊明桃花源记》以篆书书写,笔法圆润均匀、线条流畅和谐。收笔多戛然或露锋,呈独特 “悬针” 效果,字形修长优雅,尽显篆书的古朴韵致与文人艺术匠心。
清代名臣洪亮吉《篆书丹光玉气七言联》赏析
清代名臣洪亮吉《篆书丹光玉气七言联》,笔力刚劲且不失婉转,线条凝练流畅,尽显篆书古朴典雅之美。其结字规整又富有变化,整体布局协调,彰显出深厚的书法造诣 。
释文:丹光映水作明月,玉气上天成白云。
清代名臣洪亮吉《篆书灵蛇黄鐘八言联》赏析
清代名臣洪亮吉《篆书灵蛇黄鐘八言联》,以篆书写就,笔势圆转劲健,线条凝练古朴,结体宽博端严。联语 “灵蛇”“黄鐘” 意象奇崛,布局疏朗大气,尽显金石韵味与文人书法的典雅风骨,足见其深厚艺术功力。
清代名臣洪亮吉《篆书十一言联》赏析
清代名臣洪亮吉《篆书十一言联》水墨绢本,纵259厘米横34.5厘米,题识 “北江洪亮吉”。其篆书笔力沉雄,结体端严舒展,线条圆劲流畅,十一言联语气势贯通,于古朴中见雄浑之韵,彰显出深厚的书法功底与文人联墨的艺术魅力。
释文: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欣赏洪亮吉书法,可见其风格技巧独具魅力。篆书取法高古,笔法圆转凝练,结体或修长婀娜、或宽博端严,融《说文》《二李》与汉篆精髓,古朴灵秀。行书流畅洒脱,兼具馆阁妍美与董派散淡,墨韵显文人率性。其作尽显深厚学养与艺术功力,令人沉醉于传统笔墨意境。
赏名家书法,悦从容人生。读者们,观赏了听月为你分享的清代洪亮吉以上这些作品,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来源:听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