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5日至16日,泉州市“海丝泉州·文润桑榆”银龄研学项目开展首期活动。来自全市各地的150多名退休干部分成12支小分队,先后走进泉州海交馆、工艺美术合作社、小山丛竹书院等地“打卡”,深度体验泉州海丝文化的独特魅力。
5月15日至16日,泉州市“海丝泉州·文润桑榆”银龄研学项目开展首期活动。来自全市各地的150多名退休干部分成12支小分队,先后走进泉州海交馆、工艺美术合作社、小山丛竹书院等地“打卡”,深度体验泉州海丝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海交馆,石狮市政协原主席丁家全驻足洛阳桥展区,逐字琢磨着整座桥的建造历史,“原本对这座桥的认识有些局限,这次让我有了更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豁然开朗了许多。”他告诉记者,讲好泉州故事是老同志发挥正能量作用的重要途径,但只有老同志充分了解了泉州,才能更好地把泉州宣传出去,所以这次活动办得非常有意义。
“上一次来海交馆是十多年前了,展馆经过重新完善后,更加清晰地展现了泉州海上交通的发展脉络。”晋江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颜子鸿说,从宋元时期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到如今GDP破万亿的制造业大市,千年来泉州人用“爱拼敢赢”的精神书写了辉煌的历史。“老同志们在活动中不仅品味了历史,也开阔了视野。这有利于提升自己,从而更好地发挥余热。”
老同志们在泉州海交馆参观学习
南安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王家镇已年过八旬,虽然步履有点缓慢,但在研学中却紧跟讲解员的脚步,生怕漏了什么信息。“我虽然是泉州人,但对一些文化历史了解得不是十分透彻,这次刚好给了我充电的机会。”他感慨道,“先人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宝贝,造就了这么厚重的历史底蕴,我们理应带着这份历史责任感,紧跟党中央大政方针,把这份荣耀传承下去,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绵薄之力。”
在泉州市工艺美术合作社园区内,老同志们被金苍绣、木雕、德化白瓷等工艺美术界大师作品的精湛工艺震撼,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了讨论。“老同志们难得走出家门,体验泉州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安溪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洪爱读表示,因为年龄关系,老同志要来一次泉州古城不容易,这次研学活动给大家创造了机会,细致周到的服务解决了单独出行容易出现的路线规划等难题。
初夏时节,小山丛竹书院绿植环绕、清幽怡人,老同志们走到晚晴室、不二祠、过化亭、诚正堂等地,寻访欧阳詹、朱熹、弘一法师等贤哲的足迹。“之前听说书院复建的事,但一直还没机会来参观。”惠安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陈清发说,这些年泉州在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次研学让老同志们沉浸在泉州灿烂的历史文化中,更增加了大家的爱国爱乡之情。
为传播“宋元中国·海丝泉州”世遗文化,搭建离退休干部党建引领、文化交流、康养旅居平台,市委老干部局、泉州文旅集团联合打造泉州市“海丝泉州·文润桑榆”银龄研学项目,用好泉州市干部教育培训优质资源、文化康养产业专业优势和老干部工作领域的组织管理优势,培育具有泉州特色的银龄文化研学品牌,着力打造全国银龄研学热门目的地和离退休干部党员教育培训口碑之站,助推文化养老与银发经济融合发展。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树帆 通讯员 刘江平 文/图
来源:泉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