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成为一只流泪的蜗牛,希望这篇文章,能治愈带娃暴躁的你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0 04:00 4

摘要:你有多久没好好看看自家孩子的笑脸了?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带娃是件挺难的事,甚至越来越多的人发出感慨:怎么自己变得那么暴躁了?

文/谷谷

你有多久没好好看看自家孩子的笑脸了?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带娃是件挺难的事,甚至越来越多的人发出感慨:怎么自己变得那么暴躁了?

可其实,孩子也许早就把自己缩成了一只小小的蜗牛,背着沉沉的壳,悄悄在角落里掉眼泪。

有句话说得很贴心:“儿女是你借给世界的光。”可我们常常在生活一地鸡毛的琐碎里,忘了孩子也是有情绪的,也会怕,也会委屈。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时刻——下班回到家,满脑子都是工作的不顺和生活的压力。

本来想着回家能轻松下,却看到孩子调皮捣蛋地把玩具撒的满屋子都是,上火就在这一刻“哔”的一下冒出来,声音透过走廊,连邻居家的猫都吓了一跳。

我们吼完孩子,总是会后悔。看着那双湿漉漉的小眼睛,心里不舒服,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去补救。

孩子像极了一只蜗牛,遇到风雨就缩进自己的壳里。你凶,他就沉默,一大一小的疏离感,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生长起来。

我们总会在朋友圈刷到别家育儿的“神仙妈妈”,温柔、耐心,从不高声讲话,孩子学钢琴就认真陪练,写作业能坐一个小时软声细语……

真想说一句:“这得多大本事?”可现实往往是,娃一淘气,气就不争气地冲脑门,自己先绷不住了。

老一辈人也讲,“养不教,父之过。”“子不教,父之过。”

但在鸡飞狗跳的生活里,教和陪,谈何容易?可细细想想,你的焦虑、怒气、唠叨,其实孩子都能敏感接收到。

我有个朋友,她女儿刚上小学。

每次做作业,妈妈在旁边守着,一旦女儿算错题,就忍不住皱眉头,话音急促,空气都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孩子表面乖巧,小手微微颤抖,一道小题改半天,最后不是因为不会,而是怕写错被吼。

后来有一次,妈妈正准备发火,忽然发现女儿默默流下眼泪,还低声说:“妈,我能慢点吗?”

那一瞬间,她才恍然大悟:孩子不是不会,而是被自己的脾气吓到了。

那天之后,朋友突然就像换了个人,开始反思自己的情绪。她说,真的,没有什么能比孩子的安全感更重要。

诗人余秀华有一句诗:“我把活着和对抗交给了自己,把喜欢和安慰留给了别人。”但作为父母,我们不就是那个应该站在孩子身后,为他们遮风挡雨的人吗?谁都希望孩子勇敢坚强,可更盼望他们能永远快快乐乐。不让孩子成为“流泪的蜗牛”,是每个父母的责任,也是一份温柔的功课。

如果说带孩子是一场修行,那父母的情绪,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滋养。

有时间不妨换个视角:当孩子哭闹、顶嘴、不听话,也许他们只是在用有限的表达方式,告诉你他的不安和需求。

哪怕我们学不会一夜之间“完美变身”,可试着暂停五秒钟,给自己降个温,或许就能找到与孩子沟通的钥匙。

有人说,孩子像一块等待雕琢的玉石,但别忘了他们首先是一颗柔软的心。

他们会害怕你的愤怒,又渴望被理解,被拥抱。

每个人儿时的记忆中,都有一两个温暖的瞬间,那是成年以后再艰难也能咬牙坚持下去的底气。

我们可以偶尔崩溃,但请记得事后要温柔一点。

给孩子一个拥抱,说一句“妈妈/爸爸刚才也有点着急,对不起”。

这并不是丢了家长的威严,反而让孩子明白,原来人人都会跌倒,都会犯错,但更重要的是,如何重新站起来。

生活太苦,不必总拿怒气“教育”孩子。

谁的肩膀也承受不了全世界的失望和抱怨。

孩子需要你引以为傲的不是高分数,而是一种彻底的安全感. 当有天他们要独自面对世界,即便外头风雨大,他们相信,总有一盏灯为自己亮着。

与其做一个暴躁的父母,不如陪孩子慢慢长大吧。

陪他一起逛菜市场闻一闻夏天西瓜的香味,陪他观察窗前燕子的呢喃。

别让孩子变成流泪的蜗牛,让他在家里放心地成长,宽心做人。

从现在起,给自己和孩子多一些耐心,用平和的心态,一起走过这段最珍贵的岁月。

来源:育儿经验宝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