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暮色漫过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门诊楼时,张美玲正将最后一份病历归档。晚风卷着玉兰香扑进诊室,墙上的木制挂牌"皮肤科夜间门诊"在光影里轻轻摇晃——这是她三个月前主动请缨加设的特殊诊室,为那些被烈日灼伤的农民工、课业繁重的学生亮起一盏灯。
仁乃医者心 慈系母亲爱
暮色漫过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门诊楼时,张美玲正将最后一份病历归档。晚风卷着玉兰香扑进诊室,墙上的木制挂牌"皮肤科夜间门诊"在光影里轻轻摇晃——这是她三个月前主动请缨加设的特殊诊室,为那些被烈日灼伤的农民工、课业繁重的学生亮起一盏灯。
"妈妈,我的蝴蝶标本被王老师表扬了!"五岁的女儿云开举着书包跑出校门,发梢还沾着初夏的蒲公英。张美玲看了眼手表:五点四十分。她必须在一小时内完成接娃、做饭、辅导作业三重奏,才能准时出现在夜诊室。
厨房飘起烟火气。云开踮脚往炒锅里撒葱花,案板上的番茄泛着晶莹水珠。"这叫'红绡褪尽露冰肌'!"孩子突然蹦出句诗,惊得张美玲握锅铲的手顿了顿。原来上周接诊的语文老师,总爱用《红楼梦》里的诗句讲解玫瑰糠疹。
六点十五分,张美玲带着孩子准时出现在医院门诊。办公桌变成临时餐桌,饭后云开举着放大镜观察母亲手臂上的湿疹:"妈妈疼不疼?我昨天在《本草图谱》里看到,忍冬藤捣碎敷..."玻璃窗将夕照裁成菱形,映着这对母女在人间烟火里修行的模样。
六点三十分,夜诊室的办公桌成了临时书桌。云开的铅笔在作业本上沙沙作响,突然停在一道数学题:"妈妈,这个排列组合像不像你昨天说的病毒长的样子?"张美玲扫过题目,顺手画了个六边形蜂巢状示意图。此情此景,倒应了苏轼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是这书香混着碘伏气息,在消毒灯下酿成别样芬芳。
"张医生,外卖小哥送餐时摔伤了,需要精细化皮肤外科清创缝合!"护士的电话通知划破诊室宁静。外卖小哥膝头淤青渗着血丝,却仍死死护着保温箱。"您先处理餐盒吧。"她轻声说,手中的手术器械比柳叶更温柔,她知道,一次精细化的皮肤外科缝合,意味着更快的恢复,更小的瘢痕。远处的云开悄悄在本子上描画:月光穿过处置室的气窗,在母亲的白衣上绣满银鳞。
八点零七分,最后一位患者是位老裁缝。布满针眼的手指颤抖着解开纱布,手部湿疹让他三个月捏不住绣花针。张美玲开出药方时,老人从布袋里掏出块手帕:"给小姑娘的,上面是'慈母手中线'..."云开突然接道:"游子身上衣!我妈妈的白大褂也像月亮奶奶织的衣裳!"
八点二十分,月光浸透值班室的窗帘。云开蜷缩在检查床上,怀里抱着《皮肤科图谱》,铅笔在"银屑病"章节批注:"像飘落的梅花瓣"。张美玲轻轻抽出书本,却见扉页上稚嫩的钢笔字:"妈妈是星星,白天种月亮,晚上开花朵。"这让她想起上元夜接诊的烧伤患儿,云开曾用彩色纸给人家折会发光的莲花灯。
某个暴雨突至的夜诊,候诊区传来清朗童声。只见云开举着平板电脑,正给等待的病患播放自制动画:"汗疱疹就像淘气的小水珠,我们用药膏给它穿上雨衣..."张美玲忽然湿了眼眶。那些在厨房讲解病例的日子,在诊室辅导功课的黄昏,终究将消毒水气息酿成了春风化雨。
冬至前夜,医院表彰大会上,张美玲接过"最美青年医师"奖杯时,大屏幕突然切换画面:屏幕上播放《大医精诚》皮影戏,废弃的X光片剪成扁鹊华佗,药盒拼成青山绿水。背景音里,孩子们用清泉般的声音吟诵:"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此刻窗外飘起今冬初雪,却掩不住杏林深处那簇传承的火光。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