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护航+人才筑基:邛崃如何以“人才密度”对抗“内卷强度”?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0 10:14 2

摘要:短短半月之内,三场高规格行业行动密集落地——从营销铁军锻造到产业智库碰撞,再到“酿酒黄埔军校”筹建,这个占成都白酒营收80%的“中国白酒原酒之乡”,正在用人才战略重构产业底层逻辑。

执笔 | 姜 姜

编辑 | 骆 言

5月9日,邛酒产业学院筹建专题座谈会;

5月7日至8日,“川酒发展我来谈”智汇沙龙在邛崃召开;

4月26日,中国酒业营销师(初级)川酒成都产区·邛崃培训班开班......


短短半月之内,三场高规格行业行动密集落地——从营销铁军锻造到产业智库碰撞,再到“酿酒黄埔军校”筹建,这个占成都白酒营收80%的“中国白酒原酒之乡”,正在用人才战略重构产业底层逻辑。


在立法护航与产区竞速的新赛道上,邛崃正用“人才密度”对抗“内卷强度”,一场以人为核心的产业跃迁史诗已然开篇!


01

原酒之乡转型阵痛:

人才断层成发展最大瓶颈

站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天台山下,俯瞰邛崃大地,660余家酒企星罗棋布,年产原酒超30万吨,邛崃作为“中国白酒原酒之乡”,实至名归。



然而,荣耀背后隐忧暗伏。邛崃市邛酒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丽莎直言产区面临的困境:“邛崃产区正遭遇结构性人才断层。”


刘丽莎表示,目前,产区酿酒技师年龄多在40至50岁之间,青黄不接,青年生产技术人才“招不进、留不住、沉不下、接不上”。在营销环节,不少酒企观念陈旧,仍停留在“好酒不怕巷子深”、小富即安的阶段,营销观念与产业需求脱节,营销人才匮乏。


这种人才断层,使邛崃产区陷入发展瓶颈。



一方面,邛崃产区已从最初的金六福基地建设,发展到如今汇聚了水井坊、文君、古川等优秀白酒企业,以及宜府春、文君井、渔樵等原酒领域的佼佼者,还有巴克斯RIO鸡尾酒、国内最大的威士忌生产基地——崃州蒸馏厂,以及南门精酿、蟲鑫蜜酒等新兴酒饮品牌,人才缺口增大。


另一方面,面对新质生产力重构酒业生产、渠道格局,邛崃产区数字化转型迟缓。目前,产区仅水井坊的邛崃全产业链基地项目一期自动化技改项目取得成功,打造了数字化、智能化白酒酿造生产线,显著提升生产效率。



营销环节同样面临困境。


以宜府春酒业为例,长期以来因找不到既懂酒文化又懂营销、熟悉直播的运营团队,导致了近期才启动电商直播。这背后是产区营销人才的失衡:传统渠道营销人才占比过高,而具备数字营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稀缺。


02

三维赋能:

构建教育链、智力圈、实战营生态

在存量博弈时代,品质竞争依旧是核心,而所有竞争最后的本质,是人才质量的竞争。


诚如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所言:“酿好酒才是根本。酒不好,卖好了,也许就快关门了;酒好但卖得不好,一定还有卖好的机会。围绕着酿好酒,构建人才梯队是本源。”


2025年以来,茅台、郎酒、习酒等头部酒企在人才战略上动作频频。面对人才紧缺的发展瓶颈,邛崃今年以来,正从教育链、智力圈、实战营三个维度精准破局,为产区发展注入新动力。



5月9日,邛酒产业学院筹建座谈会的召开,标志着学院建设进入实质推进阶段,有望为邛崃产区构建“三位一体”的酒业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由邛崃市邛酒产业发展中心、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以及文君、古川、川池、春源品悟等多家酒企共建,打破校企壁垒,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课程设置紧扣邛酒酿造技艺传承、品质提升及品牌营销三大方向,开设白酒酿造技术、酒体设计、食品安全与检测等特色专业,并依托企业真实项目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实现教学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



5月7日,“川酒发展我来谈”智汇沙龙汇聚 45 位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产区代表、酒企及文旅领域的嘉宾,围绕“酒旅融合与产业生态构建”展开高端对话。


此次沙龙通过实地调研与深度交流,探索为邛崃产区乃至全省酒旅产业生态构建提供长效智力支持。



4月26日开班的营销师培训班,聚焦“会讲产区故事、能打数字硬仗”的新型营销人才培养,课程涵盖营销理论知识、直播电商运营、酒业营销策略及案例分析等内容。


培训班学员、邛崃酒企代表表示,课程设置科学,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操案例,实用性极强。培训班讲师、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咨询专委会主任李学指出,培训班结课并非终点,学员在培训结束后仍与讲师保持交流,持续提升营销能力。


邛崃产区近期的这三场看似独立的活动,实则构成了邛崃人才战略的“铁三角”:学院培育夯实基础,智库引领指明方向,实战训练锤炼技能。这种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在为邛崃酒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03

产区竞争新逻辑:

以“人才密度”对抗“内卷强度”

作为川酒成都产区的核心承载地,邛崃贡献了成都白酒营收的80%以上。



2024年10月,成都市首次为邛酒立法,《成都市邛崃区域酒类产业发展促进办法》正式施行,明确邛酒在成都产区中的核心地位。


回顾2024年邛崃产区的主要动作,可以发现,都是围绕塑品牌、建圈强链、酒旅融合等方面展开。而这一切的动作,都离不开一个核心——人才。


当产区竞争从单一企业竞争转向产业生态系统竞争,人才集聚度将成为核心竞争力指标。邛崃产区正在通过一套连招锚定人才坐标,为行业带来了一个产区突围新范式。



首先,从顶层设计层面将人才规划纳入产区发展总体规划,着力打造“引才-用才-留才”的完整生态链。


《促进办法》明确提出,智力支持方面,邛崃政府依托成都市的科研院校资源,为酒企筛选了包括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大学等七家科研院校,从技术创新研发、产品设计开发、工艺设计、人员培训、酒旅融合等多个领域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


此外,邛崃正在酝酿邛酒振兴人才政策,围绕酒业领军人才、酿造人才、销售人才等不同方向“筑巢引凤”。刘丽莎透露:“目前已经完成初稿,将征求意见后对外发布”。


同时邛崃产区还实施“邛州英才”引才政策,给予到邛崃市工作、创业的人才20-120万元不等的资助。这种“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组合拳,让邛崃酒产业更具发展后备力量。



其次,邛崃正在完成人才生态链条的构建。


教育链作为源头活水,正在筹建的邛酒产业学院根据产业链实际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将酿酒工程、酒类营销等专业与企业生产、销售环节深度绑定。


产业链为教育链和创新链提供实践场景与发展方向。600 余家酒企组成的产业集群,不仅为产业学院提供实训基地,更为创新项目提供应用场景。


当中国酒业进入“分化加剧、结构升级”的关键期,邛崃产区的探索,或将成为中国白酒从规模红利转向人才红利的先声。这或许就是转折期的启示:在所有的竞争要素中,人才,永远是那个最具决定性的变量。


来源:长江酒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