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暮色中的村庄,一对恋人将订婚戒指埋进田埂,相约待彩礼重负消散时再取回信物。这倔强的浪漫,恰似刺破高价彩礼阴云的一缕微光。当婚姻被折算成房产证上的平米数、存折里的小数点,当“万紫千红一片绿”成为衡量真爱的标尺,我们亟需用破立结合的智慧,斩断物化情感的锁链,重建“
暮色中的村庄,一对恋人将订婚戒指埋进田埂,相约待彩礼重负消散时再取回信物。这倔强的浪漫,恰似刺破高价彩礼阴云的一缕微光。当婚姻被折算成房产证上的平米数、存折里的小数点,当“万紫千红一片绿”成为衡量真爱的标尺,我们亟需用破立结合的智慧,斩断物化情感的锁链,重建“以爱为聘”的婚姻伦理。
破金钱围城,需构筑法规与乡约的双重防线。根治高价彩礼顽疾,既要用法律划定红线,也要让村规民约凝聚共识。政府部门应出台彩礼指导标准,建立婚俗改革负面清单,将过度索要彩礼纳入基层治理考核;村居社区可成立“婚俗理事会”,由乡贤长者主持订立《嫁娶公约》,用乡土社会的道德约束力平衡物质欲望。当法律刚性约束与传统柔性教化形成合力,便能遏制彩礼攀比的恶性循环。古语云“礼之大本,以防乱也”,现代婚俗改革亦当循此道。
立价值新标,须培植情感共育的文化土壤。抵制高价彩礼的本质,是重建婚姻的价值坐标系。媒体应减少对“天价婚礼”的猎奇渲染,转而传播“夫妻同心创家业”的奋斗故事;教育系统需在青少年婚恋观培育中强化责任意识,让年轻人理解“家庭是责任共同体而非利益交换场”;社区可设立“婚姻家庭学校”,聘请金婚夫妇传授相处之道,用真实的情感厚度消解物质焦虑。正如诗人舒婷在《致橡树》中描绘的:“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这才是婚姻应有的精神海拔。
疏观念淤塞,当畅通青年自主的婚恋通道。破除彩礼困局的关键,在于激发年轻一代的主体意识。工会、共青团等组织可搭建跨区域交友平台,打破“熟人社会”的择偶局限;企业应为双职工家庭提供安居保障,用集体宿舍、购房补贴减轻物质压力;高校需加强婚恋心理辅导,帮助青年建立“量力而行”的理性认知。当年轻人能够跳出“彩礼代表诚意”的思维定式,敢于对陋俗说“不”,自然能汇聚成移风易俗的磅礴力量。明代《增广贤文》有言:“两人一般心,有钱堪买金”,道破了婚姻真谛在于同心同德。
站在乡村振兴的历史方位上,婚俗改革既是文化工程,更是民生工程。河北河间推行“零彩礼”获得的98%群众满意度,福建长汀“嫁女贴钱”古俗的现代复苏,印证着文明婚俗的强大生命力。当彩礼不再是衡量幸福的砝码,当婚车无需装载炫耀的筹码,婚姻才能回归“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的纯粹。让我们以制度为犁铧,以文化为雨露,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耕耘出新时代的婚恋文明,让每对有情人都能轻装前行,携手书写属于自己的幸福诗篇。(黄峪镇人民政府 胡丰洁)
来源:七里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