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人类历史中,有许多人物的离去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引发后人无尽的探讨与思索。而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逝世,便是这样一个极具争议性的重大事件。
在人类历史中,有许多人物的离去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引发后人无尽的探讨与思索。而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逝世,便是这样一个极具争议性的重大事件。
有人说,他是伟大的航海先驱,开辟了新的世界,为人类文明的交融与发展立下不朽功勋;也有人批判,他是殖民掠夺的始作俑者,给美洲原住民带来了灭顶之灾。
那么,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到底经历了什么?他的离去,又为这个世界留下了怎样复杂的遗产?今天,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探寻哥伦布逝世背后的故事。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51 年出生于意大利的热那亚,却在西班牙开启了改变世界的航海之旅。
在那个多数人认为地球是平的、海洋充满未知恐惧的时代,哥伦布坚信地球是圆的,从欧洲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亚洲。
怀揣着这个大胆的想法,他四处寻求资助,历经波折,终于得到了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的支持。
1492 年 8 月 3 日,这是一个注定要被载入史册的日子。哥伦布率领着 “圣玛利亚” 号、“平塔” 号和 “尼尼亚” 号三艘帆船,从西班牙的帕洛斯港扬帆起航,驶入茫茫大西洋。
经过漫长而艰苦的航行,10 月 12 日,他们终于抵达了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哥伦布将其命名为 “圣萨尔瓦多”,意为 “神圣的救世主”。他以为自己到达了亚洲的印度,所以将当地居民称为 “印第安人”。
此后,哥伦布又进行了三次远航,到达了美洲的更多地方,包括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等。他的发现,不仅让欧洲人知道了美洲大陆的存在,也开启了欧洲列强对美洲的殖民扩张时代。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哥伦布的命运却急转直下。他在殖民地的管理上遭遇了诸多问题,与当地居民的冲突不断,还受到了西班牙王室的猜忌和不满。
1506 年 5 月 20 日,在西班牙的巴利亚多利德,哥伦布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了人世。关于他的死因,众说纷纭。
有人说他死于失宠和过度劳累,常年的航海生活让他疾病缠身,而在事业上的失意更让他心力交瘁;
也有人认为他死于贫病交加,他虽然为西班牙带回了烟草、玉米、土豆等美洲 “土特产”,却未能满足王室对黄金和香料的渴望,最终在郁郁寡欢中走向生命的终点。
但从他最后的安葬情况来看,西班牙政府和民众还是给予了他相当高的地位。他被安葬在 “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 塞维利亚主教座堂,并享受了 “四王抬棺” 的待遇,这又似乎表明他在富贵中平静地死去。
在文学家的笔下,哥伦布的死法更是多种多样。有时,当把他和西班牙国王一起批判时,就说他死于富贵;有时,当需要在信仰和灵魂中进行探讨时,他又死于头痛和心脏病。
近年来,还有人经过详细考证,在《天花的历史》一书中提出,哥伦布是欧洲得梅毒的第一人,死时全身腐烂、长满脓包,痛苦不堪。
拉丁美洲也有人呼应,认为哥伦布将麻疹、痢疾与天花等烈性传染病带到了美洲,导致大量美洲人口消失,所以他受到了上天的惩罚,在水痘、幻听、疯狂的咳嗽和语无伦次的呢喃中悲惨地死去。
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人,对哥伦布的死法有着截然不同的解读,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哥伦布在历史上复杂而多面的形象。
哥伦布逝世后,他的遗骸也像他生前一样,经历了一段漂泊的旅程。他最初被埋葬在西班牙的巴拉多利德,3 年后,遗体被转移到拉卡图加岛的一个修道院。
哥伦布和他的儿子迪亚哥都曾在多米尼加担任总督,他生前最爱的地方就是圣多明各。根据他的遗愿,1537 年,迪亚哥的遗孀玛利亚将他父子二人的遗骸搬回了圣多明各的美洲大教堂。
1795 年,西班牙将伊斯帕尼奥拉岛割让给法国,为了不让他的遗骸落入法国人之手,遗骸又被转往古巴哈瓦那。后来,美西战争爆发,他的遗骸再次被搬迁回西班牙。
然而,故事并未就此结束。1877 年,有人在美洲大教堂里挖出一个盒子,里面有 13 块大的和 28 块小的尸骨。
随后,多米尼加人宣称,随葬物品表明尸骨的主人是伟大而杰出的男性,也就是克里斯托弗・科林阁下(哥伦布在西班牙使用的名字),并说西班牙人在 1795 年拿错了遗骸,教堂里才是哥伦布真正的遗骸。
1990 年代,多米尼加开始兴建哥伦布灯塔(哥伦布墓),并大张旗鼓地将遗骸迁移了过去。多米尼加一方面不承认西班牙宣布的哥伦布后人血统的合法性,另一方面拒绝参加西班牙组织的 DNA 鉴定。这场关于哥伦布遗骸的争议,至今仍让世人一头雾水。
抛开这些关于死因和遗骸的争议,我们必须承认,哥伦布的航海发现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他的航行,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促进了旧大陆与新大陆的联系,开启了全球化的进程。
欧洲的探险家、殖民者、传教士纷纷涌向美洲,带来了新的文化、宗教、技术和制度,同时也对美洲的原住民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破坏。
从积极的方面看,美洲的农作物如玉米、土豆、红薯等传播到世界各地,丰富了人类的食物种类,养活了更多的人口;欧洲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洲的发展。
然而,消极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欧洲人带来的疾病,如天花、麻疹等,让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的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人口锐减;殖民掠夺和奴役更是给美洲原住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他们失去了土地、自由和尊严,文化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时至今日,人们对哥伦布的评价依然褒贬不一。在美国,人们用他的名字命名城市,还设立了 “哥伦布日”,以纪念他的冒险和拼搏精神,将他视为勇敢探索未知世界的英雄;而在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人们则更强调他带来的殖民灾难,对他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
这种争议,其实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历史的不同解读和思考。
回顾哥伦布的一生,他无疑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航海成就,是人类勇气和智慧的象征;而他所引发的殖民后果,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在纪念他逝世的今天,我们不应简单地对他进行肯定或否定,而应从他的经历中汲取经验和智慧,思考如何在探索未知、追求进步的同时,尊重不同的文化和生命,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让我们看到过去,也指引着我们走向未来。愿我们能以史为鉴,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世界。
来源:读城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