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菌”同行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0 11:36 1

摘要:“来安徽两年,通过这几次活动,算是对皖南、皖北的地理气候以及农业模式有了更全面、更具体的了解。不仅如此,每次活动还可以和当地食用菌生产者面对面交流,到生产一线实地观察,彼此之间建立联系,这有利于我们了解食用菌产业中的现实情况,发现生产管理中的问题,与生产者一起

“来安徽两年,通过这几次活动,算是对皖南、皖北的地理气候以及农业模式有了更全面、更具体的了解。不仅如此,每次活动还可以和当地食用菌生产者面对面交流,到生产一线实地观察,彼此之间建立联系,这有利于我们了解食用菌产业中的现实情况,发现生产管理中的问题,与生产者一起及时解决。”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食用菌团队的青年教师龚赛是安徽省“青年专家(博士)科技助农服务团”中的一员,足迹从阜阳、蚌埠、淮南到池州等市,谈起“赴基层开展乡村振兴科技赋能活动”,他颇有感触。

“以前认为参加涉农企业代表会的是父母那样的长辈,每次对接前心里都会有所踌躇——该怎样恰当交流。可是,参加之后才知道,我所面对的基本都是与我年纪相仿的‘90后’青年。”龚赛高兴地说,“接触这么多投身于农业的同龄人,我们在彼此的眼睛里看到了光,看到了乡村的未来”。

相仿的大好年华,让他们有更多的相同话题,对于问题的探讨也更加热烈和深入。“从业者们对于食用菌产业的一些理解正是我们作为科研人员很少深入思考的地方,他们的勇敢尝试也为科研工作带来很大启发,譬如室内羊肚菌——竹荪周年化层架式栽培模式。”在和农业青年的交流当中,龚赛有了不少意外的惊喜收获。

“对于食用菌产业从业者,尤其对青年从业者来说,遇到问题不知道该问谁、向谁求助;对于从事科研的青年工作者来说,却是不知道该在哪里、该向谁施展自己的专业才能,不知道产业中实际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个人的研究方向也很容易与产业脱节。”龚赛说。

在实地考察交流中,龚赛看到各个食用菌从业主体是“各有各的痛”——或苦于羊肚菌重茬减产损失严重,或苦于夏季高温平菇产量不佳导致大量大棚闲置浪费,或苦于香菇菌棒灭菌后黑化致使接种后出菇产量低,或苦于头茬香菇收获后养菌不到位导致的后茬菇体薄、开伞早、产量低、价格低,或苦于生产出的羊肚菌栽培种和营养袋缺少买家,或苦于菌渣难以有效处理而污染环境等问题。

食用菌产业虽然已经是继粮食、蔬菜、果树、油料之后的第五大农业产业,但是其真正发展壮大却在近几年。“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很多问题。”龚赛介绍道,“在产业中,从业者往往是比科研者更有经验的,他们遇到的问题也往往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这些也恰恰是我们科研者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甚至可能成为我们的研究方向。”龚赛表示,从业者的问题涉及到不同的菇种、产业的不同环节,想要解决,个人的力量十分有限,需要依托科研团队,并与从业者积极合作。

针对上述问题,龚赛所在的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食用菌团队已经涉及了相关研究。龚赛主要从事羊肚菌的育种栽培研究,希望通过合适的菌种——作物轮作来克服羊肚菌种植中的重茬减产问题。前期试验主要在合肥市开展,见识了安徽南北地理气候的巨大差异后,区域因素也成为其试验中考虑的重要方面,“食用菌对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十分敏感,在相应的环境条件下才有可能筛选出适应当地的栽培品种。”不仅如此,龚赛还在尝试羊肚菌栽培方式的优化,“传统的羊肚菌栽培方式都是先播种后放营养袋,如果能把这两项操作合二为一,不仅可以减少人工成本,而且能够避免两项操作衔接过程中对菌丝扰动所造成的潜在不利影响,倒栽模式便具有这样的潜力,具体效果如何还需要试验验证。”他说。

食用菌作为菌物的重要成员,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能量和蛋白质,而且是物质循环中的重要参与者,可以有效地分解农林废弃物。国家已经认识到其在农业、生态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植物、动物、菌物“三物循环”,以及“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的“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提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正欣欣向荣。当问及食用菌产业的前景,龚赛所在团队以及相关从业者们对于食用菌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充满了信心,与“菌”同行的路上,他们并不孤单。

龚赛和团队成员在田间采集羊肚菌

来源:安青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