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唱衰百度,但是百度的体量大到难以置信,54款应用月活9.55亿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8 06:56 2

摘要:2025年的中国互联网江湖,百度依然是那个让人“看不懂”的存在——它手握54款应用、9.55亿月活用户,却始终缺一款像微信、抖音、淘宝那样的“国民级应用”。这种矛盾,在最新财报和行业数据中暴露得淋漓尽致。

2025年的中国互联网江湖,百度依然是那个让人“看不懂”的存在——它手握54款应用、9.55亿月活用户,却始终缺一款像微信、抖音、淘宝那样的“国民级应用”。这种矛盾,在最新财报和行业数据中暴露得淋漓尽致。

根据2024年数据,百度系应用月活用户达9.55亿,相当于每7个中国人中就有5人用过百度产品。但这个数字背后,是百度APP、文库、地图、贴吧等产品“多点开花”却无一爆款的尴尬。

相比之下,字节跳动63款应用月活10亿,靠的是抖音这一超级引擎;阿里75款应用月活超20亿,淘宝、支付宝功不可没;而腾讯更是凭借微信和游戏生态,月活突破18亿。

用户调侃:“百度就像个装满零钱的存钱罐,每一枚硬币都有用,但凑不出一张整钞。”这种“大而散”的生态,让百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始终难以突破。

即便在AI时代,百度押注的文心大模型日调用量已飙升至16.5亿次,同比增长33倍,但用户感知最深的仍是“搜索框里的AI助手”,而非独立的现象级应用。

百度并非没有尝试过造“爆款”。文心一言上线初期用户数一度突破2亿,但随后增长乏力。而字节跳动的豆包凭借抖音生态的流量扶持,仅用半年时间月活就从2751万冲至5600万,独占AIGC应用半壁江山。

更让百度难堪的是,自家文小言虽位列行业第三,月活却被新晋选手Kimi智能助手反超,差距越拉越大。

问题出在哪?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百度太依赖技术思维,总想把AI塞进原有产品,却忽略了用户体验。”例如文心一言早期收费策略,直接劝退大量用户,而豆包从一开始就免费开放,甚至通过智能耳机等硬件引流。

李彦宏曾强调“智能体是AI时代的新载体”,但百度文库、网盘等场景的智能体功能,始终未能突破工具属性,缺乏社交或娱乐的“病毒式传播”基因。

从糯米外卖、游戏业务的折戟,到自动驾驶商业化缓慢,百度多次错失风口。即便在AI领域,其智能云虽连续五年市场份额第一,但对比腾讯、字节的生态整合能力,百度显得“单打独斗”。

以投资为例,腾讯通过微信生态孵化出小程序、视频号等新增长点,而百度近年最大动作竟是分拆安得智联赴港上市。这种保守策略,与李彦宏“All in AI”的豪言形成微妙反差。一位前百度员工透露:“内部对短期盈利压力太大,导致创新项目常因‘看不到回报’被砍。”

不可否认,百度仍是技术底子最厚的中国巨头之一。其自动驾驶累计提供超900万次服务,香港牌照的获取更打开右舵车市场;文心大模型开源后,开发者生态或迎来爆发。但这些“硬核技术”如何转化为C端爆款,仍是未解之谜。

反观字节跳动,仅凭一款Ola Friend智能耳机就为豆包带来百万新增用户;腾讯则靠着微信的社交链,让小程序日活突破5亿。百度若想逆袭,或许需要一场“自我革命”——要么押注一个足够颠覆的AI原生应用,要么彻底开放生态,用技术换市场。

眼下,李彦宏在财报中反复强调“AI战略将在2025年结出更大成果”,但资本市场似乎已失去耐心。

百度股价长期低迷,而豆包母公司月之暗面估值半年翻了三倍。当技术优势无法转化为用户黏性,百度的“9.55亿月活”终究只是数字游戏。

留给百度的时间不多了。在AI重构一切的时代,它需要的不是一个“更好的搜索引擎”,而是一个能让9亿用户为之疯狂的新故事。

来源:走进科技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