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龙门:森林防火千秋业 生态安全万代兴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0 12:19 2

摘要:一是生态保护成效显著:全国森林覆盖率从2020年的23.04%提升至2024年的24.02%,森林蓄积量增加12.6亿立方米,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提高1.65个百分点;生物多样性恢复:大熊猫、东北虎等珍稀物种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部分区域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

- 前 言 -

今年的7月1日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颁布实施五周年纪念日。实施五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与实践。

一是生态保护成效显著:全国森林覆盖率从2020年的23.04%提升至2024年的24.02%,森林蓄积量增加12.6亿立方米,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提高1.65个百分点;生物多样性恢复:大熊猫、东北虎等珍稀物种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部分区域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

二是制度创新落地见效:全国31个省(区、市)全面建立林长制,2024年各级林长巡林超1300万人次,协调解决生态问题512个。广东、福建等地探索森林碳汇交易,2024年全国林业碳汇项目开发面积超1000万亩,交易金额突破10亿元;

三是林业经济转型升级:贵州、云南等地发展林下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2024年全国林下经济产值达1.8万亿元,带动5500万林农增收;

四是生态旅游兴起: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新业态快速发展,2024年全国森林旅游游客量达28亿人次,创造社会综合产值超1.5万亿元。

《森林法》立法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新修订的森林法对于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保障森林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发挥重要作用。

今天,让我们走进龙门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和龙门山上瞭望人以及森林防护工作人员一起聊一聊,他们扎根龙门青山,以实际行动守护森林安全的故事。

龙门山河壮丽,风景秀美。眼下的龙门,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绵延东西两山,碧波荡漾的伊水缓缓流淌,清新富氧的空气沁人心脾。令人不禁心生感慨,好一个大美龙门!这些自然资源,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的天然屏障。

在龙门东山最高处的一座瞭望塔上,有一群人无论酷暑寒冬,全天候24小时,时时刻刻关注着塔下10000多亩森林的动态。他们用脚丈量,青山之美;用心守护,森林安全,用青春和汗水扎根东西两山,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

近年来,龙门风景名胜区管理处通过实施龙门东山西山抗旱防火水源,建设东山乐道及两侧景观提升与变压器改造、配置净水设施设备等一系列工程项目,提高了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如何确保森林安全,除了监控巡逻瞭望,还要做好病虫害防治,以及自然生态资源维护管理。应急保障中队队长李玉成说,为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我们干部职工越是在天热的时候,越是忙,树林里密不透风,打一会儿药,浑身汗流,不管条件咋艰苦,每一个人都是全力以赴。通过进行防治病虫害的药品喷洒,防治面积5600余亩,今年病虫害退减率已经达到95.7%。

今年以来,龙门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在龙门西山缸窑沟区域新增13亩生态林实验种植基地,为林相品种的更新优化奠定基础;对35棵百年以上古树进行挂牌保护,实现“一树一档案”精准化管理,让每一棵古树“老有所依”;全年计划清割杂草3200多亩,有效提升森林防火水平,确保林区安全。

如今,龙门山上森林覆盖率越来越高。随着交通路网、污水管网等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全域生态绿化实现与周边风貌高度融合,巩固优化17个绿化项目,新增提升绿化面积6100余亩,古韵龙门、绿色龙门、生态龙门形象更加巩固。造林不易,护林更难。在林区植被越来越丰富的同时,护林防火的任务就显得更为艰巨。森林防火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必须实行政府负全责,全民齐动手的管理机制。

森林火灾是危害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它不仅对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造成巨大破坏,而且严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严重干扰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建设。全世界每年烧毁森林数百万公顷,甚至上千万公顷,每年都有数千人葬身森林火海。巡护员胡红旭说,每年的10月31日到翌年的4月30日,是森林防火紧要期,也是同志们最紧张最劳累的季节。特别是冬天风大的时候,一丁点风吹草动,都牵动着巡护员敏感的神经。森林防火工作责任重于泰山,最关键的还是在预防。据不完全统计,森林火灾的起因90%是人为引起的。也就是说,预防的关键在于防人。

为进一步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今年2月下旬,国务院召开全国安全生产和森林草原防灭火视频会议,专题安排部署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要求坚持把预防作为森林草原防灭火重中之重,严格管控野外火源,加密检查巡查巡护,教育引导群众安全用火、全民防火。持续提高监测预警覆盖面和精准度,科学高效安全处置火灾,确保早发现、快处置、少伤亡。对重点区域、共性问题实施靶向治理,夯实防灭火基层基础,提升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能力。

森林防火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群众性很强的工作,单靠哪一个部门,哪一个单位独自抓这项工作是很难抓好的,必须充分地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努力提高群众自觉参与的能力。尤其是在有村庄的林区,做好群众普法工作尤为重要。结合洛阳市洛龙区委组织部近期开展的“支部共建 红格精治”行动,龙门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将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推动机关党员下沉网格服务群众,借助网格员力量,围绕重点工作开展入户排查与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极大提高了工作精准度,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据介绍,为做好普法宣传工作,龙门风景名胜区管理处运用横幅、板报、宣传牌、语音广播等方式在附近村庄和重点林区进行宣传。在森林防火高峰期期间宣讲防火条例196次,重点林区建立、刷新防火宣传警示标牌69块,撰写防火通讯20篇,制作防火横幅46条,张贴防火通告100次(幅),时常警醒民众的防火意识,同时,印制近10万份护林防火宣传单和《致景区中小学生的一封信》,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防火安全教育,组织和引导他们向家长,向社会进行广泛宣传,提醒广大村民增强火源管理,强化防范意识。

病虫害防治工作和护林防火工作是一项为保护好人类森林资源的重要工作,任重而道远,要真正树立“盛世兴林,防火为先”的指导思想,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作风、务实的态度、扎实的工作,切实保护好龙门石窟这座世界文化遗产宝库。

党的二十大以来,党中央对林区工作作出系统部署,明确了新时代林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实践路径,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承担着“厚植绿色底色、筑牢生态根基”的使命,在林下经济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科技赋能与制度创新方面有所作为。未来,林业工作将更注重“生态—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森林管护者需在专业化、数字化、服务化方向持续突破,为实现“双碳”目标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林业六大工程的全面实施,森林防火工作的社会和自然环境突变,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单凭依靠传统的管理手段和常规的工作套路已很难适应新形势下防火工作的实际需要。如何与林业五大转变和跨越式发展俱进,如何为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成为一个严峻紧迫的课题,修订后的森林法给我们提供了制度保障。在整体结构上,把握国有林和集体林、公益林和商品林两条主线。在具体制度设计上,明确森林权属,加强森林权属保护,调动全社会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突出公益林和商品林主导功能,培育稳定、健康、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强调规划统领,发展规划与专项规划相结合,科学确定森林资源保护利用结构和布局;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合理界定政府、部门、林业经营者的职责,用最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森林、林木和林地;改革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坚持“放管服”相结合,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保障森林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明确目标责任,强化监督检查,实行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等。

随着生态环境改善,龙门山初步实现了景区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多样性逐渐完整态势,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为社会提供生态系统天然“本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林区目前有喜鹊、松鼠、穿山甲等13类动物。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一系列方针政策的逐步落实,人民群众对生态的保护意识有了很大提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有了更多的保障。

文字 | 孙冰

摄影 | 李涛

编辑 | 云杉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