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农业中关村建设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0 14:31 2

摘要: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征程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北京市立足首善标准、城市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借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经验,部署建设农业中关村,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根本动力作用,奋力书写好农业强国的北京篇

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征程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北京市立足首善标准、城市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借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经验,部署建设农业中关村,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根本动力作用,奋力书写好农业强国的北京篇章。平谷区以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扛起农业中关村主战场、主阵地的使命担当,努力打造农业强国的首都窗口。自提出打造一流农业中关村以来,北京市相继制定实施推进农业中关村建设十条措施和五年行动计划,与农业农村部、教育部开展农业中关村共建合作。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农业中关村建设取得了多方面成果,正在成为服务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窗口。

农业中关村正在成为加速农业科技突破的窗口。凭借北京科研资源优势,实现“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正在成为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前沿阵地。引聚国家农业科技力量,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生物育种、中国中医科学院道地药材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落地,开工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将落地1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在成为农业中关村的核心引擎。统筹推进农业中关村和“种业之都”建设,建成农业农村部蛋肉鸡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平台,获批国家现代农业(畜禽种业)产业园,拥有沃德辰龙等一批国家种业阵型企业,2023年峪口禽业自主培育的京红1号出口坦桑尼亚,实现国产种鸡出口零的突破。

农业中关村正在成为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窗口。农业中关村建在农业发展第一线,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作为主要方向,创新“政府+科研机构+企业”金三角合作模式,打造农业科技应用场景和样板。创建117个博士农场,落地33个科技小院,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与瓦赫宁根大学合作成立京瓦中心。建成爱科农数字科技示范田、农业无人机研究院、大桃产业研究院等百余个试验示范基地。落地拜耳农场、百果园三个零基地、华北最大高效智能温室等农业科技应用场景。2024年入选第一批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

农业中关村正在成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窗口。加速农业与相关产业建圈强链、融合发展。推动食品营养与健康产业发展,布局建设北京食品营养与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将传统制造业园区打造成为农业中关村现代食品营养谷,集聚紫光园等52家“中央智慧厨房”和食品企业。推动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打造北京农业食品合成生物创新中心等农业科技集成创新转化平台,入选全市首批未来产业育新基地,与苏陀科技、元育生物等创新型合成生物制造企业成为生态伙伴。推动农业产业与多业态深度融合,结合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打造首都农副产品绿色智慧供应链基地;结合直播电商产业功能区建设,打造国农港供销村播产业园等直播电商基地,推动数字赋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农业中关村正在成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窗口。建设农业中关村带动了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创新主体汇聚京郊,促进了城乡资源要素的整合和流通。促进城乡一体规划布局,统筹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片区开发和轨道交通站点建设,打造“洳河畔农科城”。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地市建共管一体化国农港学校,建设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区。促进城乡人才均衡发展,出台平谷区“人才十条”等鼓励创新、支持落户等政策,开展“千人百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成立农业中关村学院,2024年全区实现农业领域战略人才翻倍增长。促进区域农业协同发展,按照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思路,编制国家农高区建设规划,助力农业科技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

农业中关村正在成为农业服务大国外交的窗口。主动承担农业服务大国外交使命,推动农业国际交流合作,正在成为中国面向全球农业交流合作的名片。连续举办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成为农业领域参会国家(地区)范围最广、人数最多的国际盛会。开展农业前沿合作,举办世界动物福利与可持续农食大会、HICOOL全球创业大赛农业科技/食品科技赛道初赛等。2023至2024年共举办涉农涉外活动210余场,接待120余个国家(地区)外籍人士。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建设农业中关村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平谷区将紧扣农业强国基本特征要求,持续推进农业核心技术攻关,探索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提质升级的机制模式,促进释放农业多种功能,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北京方案”。

在攻关农业核心技术上下功夫,推动供给保障强。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抓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增强粮食供给保障能力。统筹农业科研资源,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等项目建设。加强种业联合攻关,推动畜禽类新品种审定,开展种植作物培育,从源头提升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以科技引领生态农业发展,加强化肥农药等替代产品、土壤改良等技术攻关,强化农业农村生态保护和绿色农产品供给,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应用上下功夫,推动科技装备强。围绕农业生产需求,持续发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加快先进农业设备应用,结合京郊农业生产特点,推动智能设备的本地化适配及小型化研发,支持发展植保无人机等现代化农机装备。聚焦农业节水、育苗等关键环节创新应用,打造智慧农业引领区。发展绿色低碳农业,谋划智慧渔谷等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项目,建设农业领域“无废城市”。拓展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场景,推进高效智能温室集群等项目建设。用好科技小院、博士农场,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

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下功夫,推动经营体系强。持续因地制宜探索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价值提升和富民增收。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社会化服务总部基地,因地制宜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模式,服务带动小规模农户。发展家庭农场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展农村电商,提高大桃等农特产品电商销售比例,带动农民增收。

在推动产业全链条升级上下功夫,推动产业韧性强。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创新新业态、新模式,增强产业韧性。注重强链,发挥京瓦中心等平台作用,依托首农等企业资源,引聚更多科创平台、企业,壮大产业集群。注重延链,推进农业与食品加工、物流、文旅等产业融合,强化农业产业各环节联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注重补链,聚焦新兴产业,布局农业+宠物经济等,扩展多业态发展路径。

在深化农业对外开放合作上下功夫,推动竞争能力强。坚持把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持续提升农业领域竞争力的不竭动力。加强农业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装备,做好向其他地区推广工作。与花园乡村、“五好两宜”和美乡村建设相统筹,提升软硬件环境,强化农业中关村开放形象宣传、国际会议会展等功能,为承载农业外交提供良好基础。持续办好农业涉外活动,承接更多高品质外交活动,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作者系北京市平谷区委副书记、区长)

来源:学习时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