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地时间5月18日,美国前总统拜登办公室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现年82岁的拜登被诊断罹患侵袭性前列腺癌(aggressive prostate cancer),目前癌细胞已扩散至骨骼。
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5月18日,美国前总统拜登办公室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现年82岁的拜登被诊断罹患侵袭性前列腺癌(aggressive prostate cancer),目前癌细胞已扩散至骨骼。
如今,
越来越多男性出现前列腺问题,
尤其是近年来,
前列腺癌越发高发,
严重危害着男性健康。
前列腺癌是世界第二大男性肿瘤,
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
前列腺癌也是我国男性泌尿系统肿瘤之首,
成为近10年增速最快的男性恶性肿瘤之一!
1 什么是前列腺癌?
前列腺,这个位于膀胱下方和直肠前方的核桃大小的腺体,虽小却至关重要。
前列腺癌便是发生于此的恶性肿瘤,它在男性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位居前列,尤其偏爱老年男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前列腺癌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2 二、前列腺癌现状:隐匿的致命威胁!
前列腺癌,这个隐匿的 “杀手”,正以惊人的速度在男性群体中蔓延。近年来,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呈现出双高的态势。
据国家癌症中心 2024 年数据⬇️
我国前列腺癌新发病例达 13.4 万例,死亡 4.75 万例,发病率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第 6 位,且每年以 7% 的速度增长。
更为严峻的是,早期诊断率低,超过 2/3 的患者初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或发生转移,错过最佳治疗窗口。早期前列腺癌 5 年生存率可达 95% 以上,而晚期患者则不足 30%。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老年前列腺癌患者,其首发症状竟是骨痛,而这时往往意味着肿瘤已经发生了骨转移。
许多老年人在遭受骨痛折磨后才前往医院检查,最终确诊为前列腺癌并已到晚期,治疗难度大幅增加,生存率也显著降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筛查普及不足是导致前列腺癌生存率低的主要原因。
隐匿的“杀手”
1. 症状易被忽视:早期症状不明显,仅轻微排尿异常,易与其他前列腺疾病混淆。
2. 发展缓慢:早期发展慢,患者长时间无明显全身症状,警觉性低。
3. 位置隐蔽:
前列腺深藏盆腔,早期病变难通过常规体检发现,需专业筛查手段如 PSA 检测,但我国 PSA 检测在普通人群中普及度不高。3 警惕!前列腺癌的 “无声信号”!
前列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但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渐显现出以下表现:
排尿异常: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尿流变细或中断,严重时出现尿潴留。
局部症状:腰痛、骶部或髋部疼痛,若肿瘤压迫直肠或输尿管,可能引发排便困难或肾积水。
转移症状:骨转移(如骨痛、骨折)、淋巴结肿大(腹股沟、髂部)及肺、肝转移相关症状。
全身消耗:晚期患者常伴随消瘦、贫血、乏力甚至恶病质。
4 不少男性都爱做的 4 件事
正在不断伤害前列腺
久坐
久坐压迫前列腺,局部血循受阻,前列腺充血,造成前列腺管阻塞,前列腺液排泄受阻,无菌性前列腺炎随之而来。
酗酒
酒精刺激前列腺交感神经,致毛细血管扩张、水肿充血,长期酗酒增加前列腺液分泌量,降低精子活跃度,提高前列腺炎发生率,影响生育能力。
憋尿
男性尿道下段细菌多,憋尿易使细菌繁殖逆行至尿道,诱发前列腺炎,还让膀胱过度充盈,间接压迫前列腺,致排尿无力或加重前列腺肥大。
性生活不规律
性生活过多致前列腺充血诱发炎症,过少致前列腺液淤积诱发炎症。
5 特别提醒!
这些高危人群要及时筛查!
高危人群 :
年龄 >50 岁的男性。
年龄 >45 岁且有家族史的男性。
年龄 >40 岁且基线 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1μg/L 的男性。
筛查建议 :
对身体状况良好、预期寿命超 10 年的男性,开展基于 PSA 检测的筛查,筛查前需说明风险和获益。
建议每 2 年进行 1 次血清 PSA 检测,依年龄和身体状况定终止时间。
高危人群尽早开展基于血清 PSA 检测的筛查。
不建议对 40 岁以下男性进行人群筛查。
6 预防措施
戒烟限酒:避免吸烟、过度饮酒。
健康饮食:减少高动物脂肪食物摄入,增加蔬果摄入,避免辛辣食物。
多饮水:日常多饮水,避免憋尿、久坐。
适度运动:每周 3~5 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改善前列腺血液循环。
保持心情愉悦:愉悦心情助免疫系统和激素水平稳定,加强机体对癌细胞的监视杀伤能力。
高危人群定期筛查:高危人群及时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前列腺癌虽凶险,
但通过健康生活方式、
及时筛查和科学治疗,
能降低发病率、提高生存率。
往期精彩回顾
|陈奕迅新冠去世?离谱!不过近期阳性增多,这类人群要特别注意→
|别再让“原生家庭”无止境背锅了
|新刊|《文物科技》:当文物遇上科技
|取个快递被骗走17万?这些APP千万别下载!
科技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奉献
阅读“科技工作者”
来源:科学大观园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