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能让县域资源禀赋得到充分发挥。据赛迪顾问预测,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县域贡献率有望达40%。
县域,作为中国最“根本”的行政单位,具备着独特的地理、社会和自然属性,经济转型需求迫切,传统产业(农业、旅游业)亟需技术赋能,培育新产业生态。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能让县域资源禀赋得到充分发挥。据赛迪顾问预测,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县域贡献率有望达40%。
低空经济已不再是北上广深科技巨头的专属,智慧农业、物流配送、无人机测试、低空消费等各类应用场景成为了县域发展低空经济的切入点。曾经被视为经济末梢的县域,低空经济给了它们破局的机会。当下,在各地纷纷发力的大势之下,县域低空经济要“量体裁衣”才能抛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空域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发展低空经济的关键在于低空空域的安全和高效使用。超大城市空域限制较多,而没有机场或者远离机场的县域,干净的空域却成为最大优势和核心资源。
浙江文成县,地处浙江南部山区,温州市西南部,飞云江中上游。受山区地形限制,当地发展陆路运输并无优势,但当地的空域净空条件非常优越,山、河、湖、丘陵、悬崖、峡谷的复杂地貌为低空经济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
据悉,文成“上空”,真高120米以下约95%以上的空域范围都属于适飞空域,空域限制较少,适合开展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不仅如此,当地气候环境稳定,空气优良率长期保持在99%以上,能见度高。
2024年,低空经济大热,为抓住风口,依托空域优势发展低空经济,文成迅速成立低空专班,邀请行业专家建言献策,最终定了文成因地制宜发展低空经济的特色路径——依托空域和地形优势,从下游入手,打造集研发、测试、应用于一体的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满足不同测试需求。以此吸引企业来文成聚集。以场景应用带动综合测试,以综合测试集聚研发制造,实现低空经济在全国县域“先飞”。
空域优势也成为四川彭山最亮眼的“金字招牌”。
四川推出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将3000米以下空域划分为网格化管理单元,县域政府可在线申请临时空域,审批时间从7天压缩至2小时,真正实现“想飞就飞”。
四川7个低空改革试点空域、8条低空通道中,川协3号试点空域赋予彭山“即时起飞”的优势——飞行报备制下,无人机、轻型航空器可快速升空执行任务。作为环成都都市经济圈关键节点,彭山不仅是成都低空交通南下的必经之路,更将串联起川南城市群的低空网络。未来,这里有望成为西南地区低空物流、空中通勤的核心枢纽,让“天路”畅行无阻。
有机场的县域,则利用低空经济盘活了通航机场。湖北竹山县政府创新性地提出 “通用机场 +”战略,以通用机场为核心,将物流、旅游、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有机融合。
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竹山县成功吸引了多家无人机龙头企业入驻,建成了集研发、制造、运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在这里,无人机不仅是运输工具,更成为带动产业升级的引擎。从研发设计到零部件生产,从组装调试到飞行测试,再到后期的运营维护,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闭环。数据显示,竹山县无人机年飞行量超过3000架次,无人机物流覆盖68个自然村,物流成本降低60%,让曾经交通闭塞的山城,一跃成为低空经济的明星县域。
县域面积不大,但社会治理复杂程度高,此前智慧城市建设,各地发展水平不一。在低空经济这轮浪潮里,有的县城则通过打造县域层面的“低空大脑”赋能智慧城市,县域治理,以此吸引低空产业集聚。
绍兴新昌县建立全国首个县域低空数字指挥调度平台,实现空域申请、飞行监控、应急响应一站式管理。依托“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模式,新昌的无人机产能提升30%,故障率下降60%,以数字化重塑低空经济生态。
福建东山县部署了36座“宝莲灯”全自动机场,作为低空经济的新型基础设施。工业无人机从机场起飞,在空中形成一个智能化的立体物联网,为全县提供智能化的巡检服务。
这个空中巡管跨部门一体化数字治理指挥中心与四维时空数字孪生大数据中心,成为全国首个融合数字中国战略与低空经济的县域全覆盖数字治理系统。聚焦东山县城市警务巡逻、文旅创收、景区安防巡检、自然资源巡护和消防应急等主要方向,搭建低空综合服务体系。
“低空网格员”发现有工人未佩戴安全帽,随即通过搭载的喊话器进行劝导;在巡检时识别出有违规焚烧事件及时上报;在巡检时发现养殖场内存在违建现象,相关部门迅速到达现场处置……这张低空智能网络就像俯瞰在县域低空中的一只天眼,大大提升了县域治理的效率和精度。
发展“低空+文旅”,以低空促消费,县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看风景”到“造场景”,低空观光激活“县域流量。”江西婺源通过“无人机灯光秀+徽派建筑”打造夜游经济IP,2023年国庆期间吸引游客23万人次,带动周边民宿入住率达95%;广西龙脊梯田引入载人观光无人机,游客可在200米高空俯瞰千年农耕文明,该项目年营收突破1.2亿元。
浙江安吉将竹文化融入低空旅游,开发“竹海飞行+非遗竹编”体验项目,游客可驾驶轻型运动飞机穿越竹海,落地后参与竹工艺品制作,形成“观飞-学艺-消费”闭环,客单价提升300元。
黄平县旧州镇依托抗战机场改造航空飞行小镇,定期举办国际飞行大会,开发低空游览、飞行培训等业态,吸引游客超5000人次,培训飞行员近100名,带动本地村民韩玉从农民转型为飞手/教员,实现个人与区域经济双赢。
航空赛事引流效果显著。从“小众狂欢”到“全民参与”四川自贡航空产业园通过连续举办六届无人机竞速锦标赛,累计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衍生出赛事直播、飞手培训、装备零售等产业链,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收入增长180%。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这类赛事成为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第二课堂”——当地中小学开设无人机编程课程,培养出12名国家一级运动员,形成人才反哺的良性循环。
在万亿级产业版图重构的浪潮中,低空经济这片新蓝海正在县域掀起惊涛骇浪,这场由低空经济引发的县域变革,正在改写“城市虹吸”的传统剧本——通过天空资源的创造性利用,将地理禀赋进一步跃升至新兴产业,县域不再是产业链末端的追随者,而有机会成为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
来源:圆象低空产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