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大学教育往何处去?西浦以教育之问回应时代之变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0 15:39 2

摘要:5月18日,西交利物浦大学国际教育创新论坛上,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席酉民向在场听众抛出警示:AI时代,知识不再稀缺,教育目的必须重塑。这场聚焦AI时代教育本质的前沿讨论,通过从政策、理念到实践全面展示西交利物浦大学(简称“西浦”)“教育

神州学人网讯 (记者 季昕 通讯员 寇博)人工智能会不会替代大学?未来的教育该教什么?在AI改变世界的今天,一场聚焦“未来教育”的论坛在北京掀起头脑风暴。

5月18日,西交利物浦大学国际教育创新论坛上,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席酉民向在场听众抛出警示:AI时代,知识不再稀缺,教育目的必须重塑。这场聚焦AI时代教育本质的前沿讨论,通过从政策、理念到实践全面展示西交利物浦大学(简称“西浦”)“教育+AI”的融合路径,为社会各界提供了观察未来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的重要窗口。论坛上,4位西浦学子也以各自“AI青春”的分享勾勒出西浦在AI时代的“生存法则”。

“面对AI带来的智能冲击,全球90%的大学仍延续专业导向的教育体系,这使得大部分学生的能力在毕业时已不如一个通用AI模型。”论坛上,席酉民直指当下AI对教育发出的挑战。他指出,在知识不再稀缺的时代,教育目标必须从“知识传授”转向“融合智慧培养”。他解释,这是一种融合科学技术、哲学思维、人文艺术和心理韧性于一体的综合素质,能让人类在AI时代中实现有意义的共生。

目前,西浦已全面构建“AI支持的教育体系”,包括构建AI支持的“学习超市”平台,实现兴趣驱动与个性化学习路径;大一推行AI素养课程,大二起结合专业深化应用,全面提升数字能力;打造AI导师系统辅助学习与评估,推动教学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建构转型;通过项目制、场景式教学,强化学生的解决问题与跨学科整合能力。

“在人工智能重塑未来的历史节点上,高等教育必须直面两大核心命题:其一,如何为学生奠定面向未来的能力基石;其二,如何培养学生驾驭AI应对复杂挑战,而非被技术所替代。”西浦副校长钞秋玲指出。

目前,西浦已有2.5万名在校学生、1800余名教职工,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中外合作大学。钞秋玲表示,西浦的突围之道在于以国际化、跨学科融合、实践导向和创新协作为核心,打造契合未来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构建“教育+AI”跨学科培养体系,深化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输送高素质创新人才。

在西浦,教育范式的变革正在上演——会计系学生王诗进在AI浪潮中“另辟蹊径”,从Python课入门跨界开发教育软件;生物统计专业的李嘉旖在西浦的跨学科培养下,找到了数据与生命科学之间的热爱结合点,并斩获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录取;国际关系专业的舒欣骑着自行车登上世界赛场的同时,用外交项目架起中美青年对话桥梁……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个体轨迹,实则是西浦“教育+AI”战略的具象化呈现。

参与多个AI制药项目和深度学习模型研究的经历让李嘉旖认识到:“在AI面前,真正有价值的是人的跨界整合能力和探索精神。”而王诗进说:“AI来了,我不卷分数,我卷创造。我不怕走冷门,就怕没激情。”舒欣更是直言:“我想让更多人明白,大学不是培养标准答案的机器,而是点燃一份热忱与担当。”德一鹤作为西浦北京校友会的会长也在现场分享了自己的国际化教育经历和职场发展的经验。作为项目负责人,他成功主导了国内首单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AI+数据资产化”项目和首单PPP资产场外类ABS项目。他还为现场观众介绍了西浦北京校友会的发展和面向校友的特色的服务与支持。

本次论坛吸引了京津地区400余名高中学子和家长参加。现场,西交利物浦大学学生事务中心主任解启健向与会的学生和家长介绍学校最新招生政策,包括奖学金计划、招生流程、升学路径等实用信息。

在“院长面对面”环节,多位西浦院长和教授就家长和学生关心的问题,分享各自专业领域如何应对AI技术浪潮下的教育挑战。数学物理学院院长丁津泰教授介绍了基础学科如何与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结合,并分享学生参与国际科研项目的机会;产金融合学院院长陈峻松教授强调了跨学科融合在金融科技和数字供应链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学院院长Angelos Stefanidis教授及黄思奇博士共同解析了如何平衡算法理论与产业应用,特别是在医疗、交通等场景的合作实践;智能工程学院副院长陈敏副教授聚焦工程与智能制造融合发展,强调培养“跨界工程师”;国际商学院本科教学主任罗盈婵博士则回应了AI冲击下商科课程如何兼顾核心知识与技术前沿。多维度的深度解答,展现了西浦各学院围绕未来教育的系统思考与前瞻布局。

作者:季昕 寇博

来源:神州学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