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两个海军士兵劫持舰艇叛逃韩国,结局如何?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0 16:04 2

摘要:1992年,中国和韩国确立外交关系。在这之前,中国和韩国因为没有外交关系,所以我国的一些媒体往往提到韩国,都会说“南CX”。

1992年,中国和韩国确立外交关系。在这之前,中国和韩国因为没有外交关系,所以我国的一些媒体往往提到韩国,都会说“南CX”。

当然为了方便阅读,本文将南CX统称为韩国。

相信很多人印象里,中国和韩国在抗美援朝之后-1992年建交之前,没有太多的来往。但其实在1985年的时候,中国和韩国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那么,这一切原因何在?

事情还得从1985年3月的一天说起。

这一天,我军在青岛基地的3213号舰艇和其他舰艇一样,照例在我国领海进行军事训练。而3212号舰艇(这个舰艇是鱼雷艇)的两个士兵王中荣和杜新立,利用其他战友不防备的机会,用冲锋枪杀害了舰艇上的其他战友,控制了舰艇,而后,王中荣和杜新立开始驾驶舰艇往韩国海域前进。

那么,王中荣和杜新立为什么要这么干?

其实这和1980年代的社会环境说起。

1980年代,中国大陆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当时很多人已经知道了美国、我国台湾、韩国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发达情况。甚至当时我国的港台地区,更是被内地百姓视为富得流油的地方。当时谁家亲戚如果在我国的香港或者台湾地区生活,都可能被周边邻居羡慕。

甚至这种落差持续到本世纪初。

比如1999年,在内地,一个普工的月薪可能也就人民币800元以内,而香港的大货司机一个月的薪酬可能就五六千港币。在1980年代,有说法认为在外国刷盘子都比在中国当干部收入多。在1990年代初期,有个电视剧叫《北京人在纽约》,大概就是讲的这个剧情。

而当时,台湾的当家人蒋经国不断对大陆广播,哄骗大陆的官兵(主要是海军和空军)“投诚”到台湾,并承诺给黄金千两的奖励。

而王中荣和杜新立就看上了这悬赏,于是打算出逃到台湾。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要逃亡到台湾,怎么选择往韩国跑?

2、叛逃者没得到好下场

王中荣和杜新立的叛逃蓄谋已久。这蓄谋包括寻找时机,也包括寻找出逃路线。

所谓出逃路线:如果从青岛基地夺取舰艇,直接往台湾跑,一方面舰艇的配置未必能支持跑那么远,另一方面,在路上还会遭到拦截。而在1992年之前,韩国和台湾属于“盟友”,所以王中荣和杜新立经过研究,得出结论:那就是不能直接往台湾跑,但可以迂回前进——借道韩国,然后从韩国辗转到台湾。

事实上王中荣和杜新立有一点估计的倒是大差不差:那就是燃料非但不够支持从青岛-台北的,就连从青岛-韩国都不够。

舰艇抵达韩国领海以后,就没了燃料。同时,韩国的海事部门也发现了出现在韩国领海的舰艇,韩国于是如临大敌。

于是韩国武装力量围住舰艇,然后控制了舰艇上的人——包括王和杜,也包括一些被挟持的人,还有被子弹打中但还没死的人。

再说我国这边。

舰艇失去联系之后,我方相关单位就意识到可能出事儿了。之后派遣军舰寻找丢失的3212号舰艇。

其实这个情况如果出现在1992年之后,很容易结局,那就是两国存在外交。但是当时比较困难。

而就在中韩就此事进行争议的时候,台湾方面也收到消息。于是台湾方面派人到韩国表示愿意接纳“投诚”的,并希望韩国方面把人移交过来。

中国大陆方面认为不能让叛逃者得逞,于是也出动大量军舰在韩国领海附近,并借此向韩国施压。

韩国无奈之下联系华盛顿方面,希望华盛顿方面能够支持韩国。其实韩国骨子里也是希望卖给台湾一个人情。还是那句话:那会儿韩国和我们没啥来往。

华盛顿方面当时需要拉拢我们对峙苏联。所以华盛顿方面的态度倒也干脆:你别节外生枝。

韩国心领神会。于是经过一番扯皮以后,最终韩国决定把舰艇的人全都移送给中国大陆。

就这样,杜和王被我方接收以后,按照相关罪名判处死刑。

来源:人文之光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