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妙相终成果,清香不让莲。交枝疑合掌,屈指欲为拳。”似花非花、似果非果,佛手这一在古时便深受追捧的果之仙品,如今又被玩出了N种新花样,摇身一变成为消费市场的新宠儿。
“妙相终成果,清香不让莲。交枝疑合掌,屈指欲为拳。”似花非花、似果非果,佛手这一在古时便深受追捧的果之仙品,如今又被玩出了N种新花样,摇身一变成为消费市场的新宠儿。
近两年,针对新兴的“川佛手”品类,乐山在传统种植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利用佛手“抓”出了更加广阔的市场,也“抓”出了一片好“钱”景。
市场:“佛手消费”势头渐火
“直播间的家人们,这株青佛手个头饱满、手型好看,香味沁人心脾,无论是插在花瓶里观赏,还是放在书桌上赏玩都是极好的……”日前,正在尝试进行佛手直播带货的主播李雪梅举着手机向镜头介绍水培青佛手的方法,并根据“粉丝”的要求,展示尺寸和造型相符的果实。
李雪梅告诉记者,青佛手是佛手的新卖法。在传统印象里,佛手是要等到完全成熟变成金黄后才会上市兜售。青佛手如今受到热捧,得益于发达的网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这一奇果,他们对长相更加清新雅致的青佛手也产生了好奇。
记者注意到,网络上关于“佛手+”产品的介绍还有很多,其品类诸如精油、香皂、果茶、白酒等数不胜数。
市民邓女士是佛手产品的忠实粉丝,她说道:“我大学是在浙江读的,当时在接触到金华佛手之后就爱不释手。回川生活才发现,原来家乡产的‘川佛手’药用价值更高,希望市场上能购买到更多的本地佛手产品。”
探访:乐版“川佛手”独树一帜
5月17日,沙湾区现代农业园区的佛手柑种植基地,一片繁忙的景象。只见农户们穿着红色格子围裙,脚蹬绿色胶底鞋,在佛手林中忙碌着。记者向农户们打听后得知,这里种植的川佛手,其特点在于顶端“手指”呈蜷缩状,且橙皮苷含量是0.0141,远超中国药典标准。
基地负责人李红梅告诉记者,10年前通过政府招商引资,原本在雅安市从事农业产业的她带着团队来到沙湾种植川佛手,现如今,该基地已成为沙湾现代农业园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同时,基地还带动当地农户务工就业,以“新增土地租金+务工工资+种植收益”的复合模式增加农户收益。目前基地种植面积已经有8000余亩,带动农户种植面积20000余亩,农户年亩均收益达1.5万元以上。
据了解,川佛手的药性、品质与产量深受当地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沙湾区雨量充沛和喀斯特地貌这两大条件,对川佛手的种植而言是得天独厚的优势。除了优越的地缘环境,李红梅也分享了佛手的种植技巧:“从5月开始,佛手陆续成熟,采摘盛果期在7-10月,年份好的时候可持续到12月份。一般到了12月,需要修剪枝条,去除交叉和重叠的部分,以确保树木的营养供给。”她坦言,自己在10年前对川佛手的种植知之甚少,但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逐渐摸索出一套有效的种植方法,并带动周边村民参与。
发展:擦亮新IP,“抓”出好“钱”景
通过背土填山、治理石漠、改良树种等措施,沙湾区已在石缝间培育出了全国规模最大、年产值高达6亿元的川佛手标准化种植基地。如今,佛手已成为乐山、沙湾区的“金名片”。
100多年前,郭沫若以一首《咏佛手柑》为家乡的佛手代言,更是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文化底蕴。
当文化与市场擦出“火花”,新的消费增长点也引来了不少投资者的关注。
记者了解到,佛手作为小众新奇的观赏花卉产品,近几年在电商平台的销售发展迅速。某头部电商平台数据显示,佛手及相关衍生产品在去年底近3个月同品类直播间支付GMV(商品交易总额)同比增长百分之三百多;在相关商超平台,观赏性佛手也曾连续荣登季节性热销花卉绿植第一名;部分知名茶饮、白酒品牌,也将佛手作为原料加入到产品之中……
在国内多个省、市从事创业投资的资深投资人谢女士在去年佛手鲜果上市时,意外收到了乐山友人赠送的川佛手,当天她又转送给了常年受睡眠困扰的母亲。“结果过了几天母亲专门打电话表示,这个川佛手真好闻,晚上睡得很舒服,可惜就是放不太久就坏了。”母亲的话让谢女士瞬间对“川佛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仔细研究,她发现,“川佛手”竟是药食两用的宝贝,在全国四大佛手产区中药用价值突出,只可惜目前仍处于粗加工阶段。
“如何让更多的人认识川佛手”“如何将川佛手融入健康生活方式”……谢女士团队经过大半年时间多次往返,与沙湾佛手柑种植基地进行深度调研、交流,决定借助沙湾优质佛手产区的优势,联合成都中医药大学共同研发多款专属新产品,最大限度地发挥佛手柑“健康+疗愈”的功效。
研发项目负责人何静向记者透露道:“今年初我们已经注册‘川佛手(四川)文化发展’专业机构,计划以‘川佛手’为原型创作品牌IP,产品方面和成都中医药大学研发团队已经完成了初步的产品研发,同时在中医大校内已开展了第一阶段的体验测评,目前正在加紧优化,争取调制出更满意、更理想的产品。首轮系列产品,预计今年7月将正式面市。”
来源:乐山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