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黄仁勋:AI将继电力、互联网之后,成为第三代全球基础设施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0 15:31 2

摘要:他首次明确提出AI基础设施将成为继电力、互联网之后的第三代全球基础设施,并释放出重构产业格局的强烈信号。以下是演讲中值得关注的三大战略级观点:

2025年5月19日,一身标志性皮衣的英伟达CEO黄仁勋亮相了台北国际电脑展,并发表了被业界称为"未来风向标"的主题演讲。

他首次明确提出AI基础设施将成为继电力、互联网之后的第三代全球基础设施,并释放出重构产业格局的强烈信号。以下是演讲中值得关注的三大战略级观点:

1. 芯片巨头要转型AI基础设施供应商

黄仁勋开篇即定调:“英伟达已不仅是科技公司,而是关键的基础设施供应商。”他强调,AI基础设施将成为继电力、互联网之后的第三代全球基础设施,其市场规模将达数万亿美元。这一转型的核心在于英伟达的Blackwell架构与新一代计算平台GB300的推出。

作为Blackwell架构的升级版,GB300系统在推理性能、HBM内存容量和网络连接能力上分别提升1.5倍、1.5倍和2倍,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上市。

黄仁勋表示,英伟达的AI算力每10年提升约100万倍,远超传统摩尔定律。这一“极端摩尔定律”依赖系统架构优化与软件生态协同,而非单纯依赖制程进步。

英伟达正通过“AI工厂”概念重构数据中心。黄仁勋以XAI的Colossus工厂为例,指出未来企业将以“每小时产出多少tokens(词元)”衡量AI产能,而算力将成为新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

2. 人形机器人将成万亿美元产业

黄仁勋断言:“机器人时代已经到来,所有移动设备都将自主运行。”他重点展示了英伟达在“物理AI”(Physical AI)领域的技术布局:

开源物理引擎Newton:与DeepMind、迪士尼研究院合作开发,支持GPU加速与超实时仿真,计划于2025年7月开源,整合至Isaac模拟器,解决机器人训练的“仿真-现实差距”。

人形机器人基础模型Isaac GR00T N1.5:开源版本新增环境适应与物体识别功能,结合GR00T-Dreams技术,可通过单张图像生成训练视频,加速机器人学习。

黄仁勋预测,人形机器人将率先应用于制造业,缓解全球劳动力短缺问题,随后扩展至医疗、家务与娱乐领域。他透露,英伟达已与梅赛德斯合作部署端到端自动驾驶车队,并计划年内商业化。

3. 算力即生产力:买得越多赚得越多

面对生成式AI的高成本争议,黄仁勋提出“算力投资回报论”:“客户买得越多,省得越多。”

其逻辑基于英伟达的加速计算技术——通过GPU与CPU协同,实现100倍性能提升,而功耗仅增3倍、成本增50%。

黄仁勋认为:"现代计算机已不是独立设备,而是整个数据中心"。他援引数据称,全球芯片产业价值达3000亿美元,而数据中心市场正快速膨胀至近万亿美元规模。

面对外界对AI"烧钱模式"的质疑,他抛出"算力投资回报率"理论,客户"采购规模与商业回报呈指数级正相关"。这一论述直接回应了DeepSeek-R1等高性价比方案带来的市场冲击。

黄仁勋预测,未来企业需自建或租赁AI工厂,以驱动业务智能化。英伟达的RTX PRO服务器与验证设计(Validated Design)方案,正加速传统数据中心向AI工厂转型。

这场演讲标志着英伟达正式进入"后摩尔定律"竞争阶段:通过将芯片、系统、软件、服务打包成基础设施产品,构建类似AWS的订阅制商业模式。

或许将如黄仁勋所言:“未来十年,AI将如电力般无处不在。”英伟达手中的Blackwell芯片既是现代技术的结晶,更是未来的通行证。

来源:小宇看科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