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放大招,电车生产变成搭积木?安全靠谱么?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0 17:03 2

摘要:3月份,安徽高速上的一起车祸,导致3人遇难。我们都知道,燃油车碰撞后很少起火,但新能源汽车不一样,新能源车的底盘全是电池,碰撞后如果电芯撕裂,电解液漏出来,就容易起火!

宁德时代,这位大家熟悉的新能源界的超级大佬,最近也是烦恼不断。

3月份,安徽高速上的一起车祸,导致3人遇难。我们都知道,燃油车碰撞后很少起火,但新能源汽车不一样,新能源车的底盘全是电池,碰撞后如果电芯撕裂,电解液漏出来,就容易起火!

事故发生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不是宁德时代生产的电池。事实上这款事故车的电池供应商包括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宁王也第一时间站出来澄清:这锅我不背,事故车的电池不是我造的!而比亚迪呢,到现在都没吱声。

今年已经是宁德时代生产新能源车电池的第14个年头,它也一直保持着近乎完美的安全记录,这可能正是它连续八年蝉联行业龙头的秘诀。2024年它的市场份额是37.9%,吊打第二名比亚迪的17.2%和第三名LG新能源的10.8%。

随着近年电池事故频发,安全问题已经是新能源车主的集体焦虑了,有解吗?

电池安全这个事儿,还得国家出手,工信部最近就出台了电动汽车电池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电池内短路后不能起火、爆炸。宁德时代在6年前就满足了这个标准,2020年它就搞出了第一代无热扩散技术的电池,做到不起火不爆炸。前几天,在上海的“边界觉醒”超级科技日发布会上,宁德时代又秀了一把黑科技——它的“钠新”动力电池,就算被电钻穿了个孔、甚至锯断,都不会起火,自带绝缘体属性!

宁德时代对自己的要求,不止是安全那么简单。它在各个领域都在拼命向上“卷”,一路突破行业上限。比如充电速度,它用了两年时间实现“三级跳”。我们现在新能源汽车快充基本上一个小时,慢充一晚上。而宁德时代2023年发布的神行超充电池就开启了“全民超充时代”,去年发布的神行PLUS充电10分钟就可以补能600公里,这速度已经够快了。今年发布会它又把充电时间压缩了一半,充电5分钟就能续航超520公里,这速度确实可以。

这些先进技术背后,是宁德时代大量的专利保护。宁德时代22年研发投入155亿,23年184亿,24年186亿,今年还计划继续加码。董事长曾毓群曾经说过,“据不完全统计,我们连续五年的研发费用,比所有其他友商加起来还要多。” 这种“自己卷自己”的持续大量研发投入,使得宁德时代进入一种正向的循环,研发投入越大,产品技术越领先,有更好的成本优势,营收规模就会越大。营收规模越大,研发投入就会越多。虽说其他电池厂商份额也在提升,但那只是车企为了供应链安全搞的“Plan B”,而它们的主流车型中,宁德时代的份额相当高。

宁德时代选择在四月份举行发布会,还有另外一层深意,就是为它在5月份的香港IPO做铺垫。宁德时代每次发布的新品商业转化率都超高,比如22年发布的主打高端的麒麟电池,23年的M3P电池,去年的神行PLUS电池,都是它目前集中出货的主流款。今年发布会推出的 “钠新”动力电池和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年底就会开始量产出货、骁遥双核电池明年也会开始贡献营收,这意味着宁王的现金流越来越稳,估值也水涨船高!

四月初,宁德时代刚刚通过了港股聆讯,要在港交所上市,跻身“A+H”股行列。宁德时代此次香港IPO预计集资超50亿美元,可能成为继2021年快手上市以来香港最大规模的IPO。目前宁德时代A股最大股东是董事长曾毓群,第二大股东就是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它代表外资通过沪港通、深港通持股,持有大概12%的股份。H股上市后,一些外资可能就会从沪港通、深港通陆续撤资,直接买H股。毕竟,香港经历过当年英国统治,它的金融环境更加稳定、透明,汇率风险也低,是“全球通用收银系统”!

宁德时代的保荐人名单中,美国银行、中金、摩根大通、高盛、瑞银等顶级投行众星云集,这也引爆了投行之间的“价格战”。有的投行甚至把承销费率压至万分之一,只有行业平均水平的1/20,就是希望和宁王合作,把好这个战略卡位,争取到后期其他方面的合作机会。但宁王这边说了,低价未必是首选,人家需要的是一个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吸引全球志同道合的战略投资者。

这不,还没正式开卖,三大“土豪金主”—— 隶属新加坡财政部的新加坡国家队淡马锡、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中东石油大佬阿布扎比主权基金就提前抢购了20亿美元,直接锁定了40%的份额,创下了中概股赴港IPO基石投资占比的新纪录。他们这些提前批入场的叫“基石投资者”,听着名字就知道,就像盖房子先打地基,是公司的“压舱石”。 不像A股散户多,港股主要是国际机构玩家,90%新股都是卖给专业投资机构,而淡马锡、贝莱德这些机构,更是投资者中的“VIP大佬”,他们的眼光都不是一般的毒辣。这些机构锁定的宁德时代股份,不管最终IPO发行价格是多少都会照单买,而且还承诺上市后至少半年不卖。

那么,到底是什么吸引这些大佬如此迫不及待呢?

说到底还是股价太便宜了,宁德时代A股目前市盈率(PE)才18倍,而传统汽车零部件公司正常都能给20~25倍。宁德是新能源龙头,又经营得比较好,机构当然要抢!

宁德时代的历史平均PE是68倍,2021年PE最高的时候是216倍,那时候市值是 1.6万亿元,可以说是相当的疯狂,这就意味着一块钱的利润对应的是216块的价格,当然这和当时预期的高增长有很大关系的。而宁德时代在2024年交出的业绩答卷还是略低于投行预期,这也是宁德时代目前股价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2024年全年营收3620亿元,同比减少9.7%,是宁王自2018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了同比下滑。归母净利润507亿,逆势增长15%,但从2021年开始净利润增速一直在放缓。动力电池这两年产能过剩,电池厂商陷入价格战,现在可以说是动力电池价格战的底部,电池价格从2023年的0.4元每瓦时降至2024年的0.33元每瓦时,宁德现在是维持1毛钱每瓦时的盈利,亿纬锂能每瓦时的盈利是2分到3分,国轩高科电池盈亏平衡,而其他电池厂商基本都属于亏损状态。

除了业绩开始出现乏力,宁王还有个小烦恼,4月17日,港股IPO最后冲刺阶段,美国众议院突然发难,要求摩根大通、美国银行退出保荐。理由,很"政治",年初宁德时代被美国国防部列入"中国军事企业清单"。第二天,摩根大通就通知投资者,原定于 4 月最后一周至五月初的 IPO,被推迟到五一假期之后。特朗普认为,贸易逆差已经威胁到美国国家安全,他一直试图通过各种手段限制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今年2月,特朗普就签署了一份《美国优先投资政策》备忘录,明确说明限制美国养老金投资中国公司的股票。他希望减少美国资本对中国市场的流入,同时保护美国的关键技术和战略领域。

还更多人担心,中美关税战会影响宁德时代的对美出口。宁德时代卖到美国的主要是储能电池,就是用巨大的充电宝把太阳能、风能等产生的电力储存起来。2024年,这块业务占它净利润的17%,储能电池出货40%-50%都是往美国,但美国购买的储能电池相当大一部分并没有安装在美国,这样算下来 “关税对等” 对于宁德时代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而在美国政府出台 “对等关税” 政策前,资本市场对宁德时代 IPO 所做的估值,就几乎剔除了它的美国业务的利润。

那么关税政策会不会影响宁德时代对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特斯拉的销售么?事实上,特斯拉在北美市场用的主要是松下和LG化学的电池。宁德时代为特斯拉提供的电池主要用在中国和欧洲市场。退一步说,如果关税政策持续影响,宁德时代可能会考虑在墨西哥、越南等第三国建厂,然后出口美国,从而减少关税负担。或者用“技术出海”,比如与福特汽车合作建设密歇根州电池工厂这种形式,宁德时代提供技术授权,福特负责电芯和整车的集成。而海外扩张也是宁德时代这次选择香港上市的一个重要原因,它希望通过香港这个连接国际资本市场的窗口来增加美元、欧元这些外汇储备来支持在海外建厂。

此前,宁德时代就和很多车企成立过合资公司,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种共同生长的关系。“开放式技术创新”是宁德时代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特别是在新能源车这种上下游特别复杂,同时每个环节技术要求特别高,又要深度协同的产业都是这种产业共研的模式。这种上下游之间也已经不是那种简单的采购关系,而是合作共赢的茂密的产业链。

比如让宁德时代在新能源车电池领域一战成名的订单就来自德国宝马。2012年,当时宁德时代才成立1年,刚开始生产动力电池,所接的第一份业务就来自宝马。那时候,宝马正在给他的一款纯电车找电池供应商,之前他们也找过德国、韩国的供应商,都不太满意,于是就是拐弯抹角的找到了刚刚从ATL动力电池研发部转型而来的宁德时代。为了这个项目,宝马不仅派了高级别工程师团队来到中国,还提供了多到800页的动力电池生产标准。最后宁德时代开发出了让宝马满意的电池,让宁德时代瞬间就成了中国乃至全球市场上的一个金字招牌,后面陆续又拿下了其他订单,再往后特斯拉来华建厂,又被特斯拉这个共同研发卷了一波。

最近宁德时代又拉着蔚来共同研发换电。宁德时代是蔚来的电池供应商,也是股东,去年宁德时代还计划向蔚来能源注资不超过25亿元人民币。很多人买蔚来汽车就是冲着换电方便。现在蔚来在全国已经有2400座换电站,全国麦当劳门店6000家,相当于2家麦当劳之间就有一座换电站。换电站也很快就会开到家门口,到今年底,蔚来计划建成5000座换电站、宁德时代计划建成1000座换电站,全国范围内预计会有超过2万座。

但换电站最大的问题,是无法做到所有车型兼容。电池是各家的核心技术,各家接口标准都不同,而宁德时代作为电池领域的龙头,就有绝对的优势号召其他车企,兄弟们加入进来。以前我们换电都是整体底盘换电,是把底盘上一整个电池包都换掉。儿宁德时代推出的换电方案,名字就很有意思,叫“巧克力换电”,简单理解就是根据不同的车型,把底盘留几个空槽出来,塞进去一块儿两块三块的电池。换电站的机械臂会单独拆卸和安装每一块电池,就像咱们平时吃的巧克力一样,可以掰成一块一块的。这在业内属于一大创新,单个电池比电池包更好统一标准、模块化,这样就能让不同品牌、不同车型之间共享同一个电池规格。

实际上,它是构建了“汽车电池租赁”这么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换电让电池不再是汽车的固定部件,而是一个可以独立管理、灵活使用的资产。每座换电站的投资在300万到500万元之间,这是一笔不小的资金压力,宁德时代就联合蔚来、奥动这些合作伙伴一起合作建供电站。快速补能的问题解决了,新能源车销量提高,宁德时代的电池销量也就跟着水涨船高。

不过,对于宁德时代来说,这也不是热心办好事儿,而是借自身在新能源行业的地位和影响力,利润最大化。之前就有很多车企高管感叹:“我们都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比如在换电这事上,它还有一个更加长线的打法,它专门为换电型电动汽车设计了一个标准化底盘叫做“磐石底盘”。底盘也统一标准化了,这下换电站就可以兼容更多不同品牌车型。

“磐石底盘”,听名字就知道主打一个“安全”。它是围绕电池设计底盘,让电池和底盘完美高度集成。测试结果也硬核到超乎想象,以120公里的时速正面撞击坚固墙体,居然能做到不起火不爆炸,车身仅出现轻微变形,电池部位完好无损。回头看看近年新能源车起火事故频发,这“磐石底盘”好像也是刚需。

磐石底盘,有3大核心技术,每一项都是黑科技感满满。首先是仿生盔甲结构,底盘仿照乌龟壳的结构,能够把冲击力均匀分散,避免单点受力损坏电池。第二项核心技术是高韧性电芯绝缘层,电池外层包裹的这层高韧性绝缘层,好似给电芯穿上了一层超级防护服,哪怕遭遇高速撞击、90°弯折,甚至用电锯锯断,电芯依然稳如泰山,不起火、不爆炸。最后,一旦碰撞发生,可以在短短9.1毫秒内,电路系统切断高压电,0.2秒内完全释放残余电能,将短路、漏电等危险扼杀在摇篮里。

这下,车企们有了全新且便捷的选择,买来磐石底盘直接套上车身,装上转向和刹车,一辆新能源汽车就诞生,就跟拼乐高一样简单。新车型开发周期可以从3-4年缩短至12-18个月。吃了这么多年预制菜,怎么也没想到将来还会开上“预制车。这种脑洞大开的设计,影响到的不仅仅只有车企,更是一次对供应链的大洗牌,像是博世线控转向、大陆电子悬架等子系统就会被宁德时代“打包集成”。而其它电池厂商,更是失去了与宁德时代直接对抗的资格。宁德时代,这位新能源车圈隐藏款大佬,正在逐渐走出幕后争夺更多定价权。当然,这里的问题在于,市场上会不会再一次出现一批,只会营销不懂制造的所谓车企呢?这是大家需要谨慎选择的。

来源:认知金字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