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重庆市万州区大塘边社区,居民们提起邬光辉的名字,总会竖起大拇指。这位32岁的社区民警扎根基层9年,将一个人口近2万、单位超过2000家的治安复杂社区,治理成刑事案件连年下降、可防性案件连续三年“零发生”的平安样板。他用“防发案”的硬拳头和“破小案”的软心肠,
在重庆市万州区大塘边社区,居民们提起邬光辉的名字,总会竖起大拇指。这位32岁的社区民警扎根基层9年,将一个人口近2万、单位超过2000家的治安复杂社区,治理成刑事案件连年下降、可防性案件连续三年“零发生”的平安样板。他用“防发案”的硬拳头和“破小案”的软心肠,织就了一张守护民心的平安网。
▲ 邬光辉与川东竹琴团队共同编写反诈防盗唱词
群防群治筑防线 三级联防控发案
2021年,邬光辉初到大塘边社区时,辖区实有人口多、企业多、警情多,社会治安形势复杂,层出不穷的电信骗局让群众接连遭受经济损失……面对线上线下的治安难题,他深知警力有限,守护平安不能单打独斗。
在重庆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基层警务创新”理念指导下,邬光辉将目光投向群众,整合社区保安、热心居民、商户代表等力量,组建了5支共245人的“龙都义警队”,形成“警务区控面、义警队巡线、群防力量守点”的三级联防格局。义警队员中,有擅长调解纠纷的物业人员,有熟悉地形的老街坊,他们化身“流动哨”,协助排查隐患、化解矛盾,开展反诈宣传。
邬光辉深耕社区多年,带领“龙都义警队”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在打击破案和服务民生方面得心应手。辖区某医院药房工作人员手机被盗,他仅用2小时排查线索并破案;老人走失,他靠着对街巷的熟悉迅速定位;一商城曾经消费纠纷突出,义警队员凭借丰富的调解经验,将99%的纠纷化解在现场,社区警情压力骤减。
▲ 邬光辉带领“龙都义警队”在万州火车站开展巡逻
文艺搭台传法理 乡音传情强防范
如何让安防宣传入脑入心?邬光辉的答案是:群众爱看什么,宣传就做什么。他找到川东竹琴传承人谭姐,将反诈、防盗、防纠纷知识编成唱词。“学法用法守法纪,高空抛物犯法律;遛狗要把狗绳系,敬老爱幼破陋习……”朗朗上口的竹琴曲调在社区传唱,高空抛物、不文明养犬、噪声扰民等社区高频警情悄然减少。
一台投影仪、几张板凳,邬光辉的“流动社区警校”开进院坝。他播放反诈短片,讲解最新骗术,还客串情景剧演员,用诙谐表演揭露诈骗套路。居民们边看边乐,纷纷评价:“邬警官搞得好!不知不觉地提高了我们的安全防范意识。”
在高校,邬光辉推动建立全区首个“反诈工作站”,通过推行“统一培训+分级宣讲+重点预警”模式,辅导员、宿管员、保安员全员上阵开展反诈工作,他也化身“大学老师”,与同学们一起编导校园情景剧,通过军训宣讲、班会课、寝室走访,将反诈知识播种在师生们心中。
▲ 推动建立全区首个“反诈工作站”
民生小案不怠慢 温情守护安民心
2024年2月,77岁的汪婆婆揣着2万元看病钱去银行,途中不慎遗失。老人急得满头大汗,沿路搜寻无果后报警。邬光辉调取监控、走访路人,在监控盲区反复摸排,奋战10小时后终于找到捡钱人。
面对险些被骗15万元的陶女士,邬光辉与时间赛跑。他冲进陶家时,老人正与骗子通话,手机屏幕共享已开启。他一把夺过手机挂断,用真实案例拆穿了骗局。
留守儿童小宣沉迷游戏,将2000元压岁钱充值一空,相依为命的奶奶心急如焚。邬光辉联系游戏公司,提交证明材料,最终一分不少追回钱款。为避免小宣再度沉迷游戏,邬光辉在开学时主动送她去学校,与班主任协商限制其手机使用时间,还定期家访关注她的学习情况……小宣觉得“警爸”就在身边,成绩进步显著。奶奶欣慰地说:“多亏了邬警官,娃儿终于走上正路了!”
邬光辉说:“破小案就是守民心,群众的事再小,也得办到心坎上。”在他的警务室,8面锦旗整齐悬挂,每一面背后都是他与群众暖心故事的生动见证。
▲ 邬光辉送留守儿童开学报到
小编手记 | 以心换心的社区守护者
采访邬光辉的过程,是一次关于“基层治理温度”的生动课。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防患于未然”的智慧和“把小事当大事”的执着,诠释了新时代社区民警的担当。
最打动我的,是他解决问题的“土办法”里藏着的巧思。组建义警队、编唱竹琴反诈词、开流动警校……这些“接地气”的举措,是基于精准把握群众需求的创新。他用市井烟火中的语言和形式,让安全防范和法律知识变得可亲可感,真正实现了“润物无声”。
而更珍贵的,是他对“人”的关照。追回游戏充值费,本已完成老人之托,但他却化身“警爸”持续关爱引导留守儿童成长,体现了他超越职责的共情力。
要想做好社区警务,就需要民警像对待家人一样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邬光辉的故事告诉我们:平安的基石,是民心;而赢得民心,永远要靠双脚丈量、双手行动、真心交换。
编 校丨邓希雅
审 核丨陈立超
签 发丨欧阳锋
来 源丨平安重庆
来源:平安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