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老照片:街道上生机勃勃,每一栋建筑都有东方小巴黎的浪漫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0 17:45 3

摘要:20世纪80年代的哈尔滨,有不少无轨电车和有轨电车穿梭其中,几乎每个站台都被人群挤得满满当当。而站台背后的欧式建筑,显得十分夺目。

20世纪80年代的哈尔滨,有不少无轨电车和有轨电车穿梭其中,几乎每个站台都被人群挤得满满当当。而站台背后的欧式建筑,显得十分夺目。

路旁停着一辆2路电车,上下车的乘客挤作一团,人与人紧紧挨着,而路上的自行车却优哉游哉。

一辆没有轨道的电车正从哈尔滨第一百货的门口驶过,在那个时候,电车的颜色大多是红色与白色或者蓝色与白色搭配。

路上电车纵横交错,车窗里不时探出一颗颗脑袋,路边的建筑整齐排列,洋溢着浓郁的欧洲风情。

几代哈尔滨人都对人民百货有着深刻记忆,曾跟着母亲去那里买布时,心里总惦记着吃些零食。

南岗区的哈尔滨西大直街,始建于1898年,最初叫大直街,1970年更名为西大直街。在70年代,街道两侧树木繁茂,马路右边是哈尔滨工业大学。

彼时的大学生们,迈开步伐昂首前行。

1954年开始建造的哈尔滨动物园坐落在和兴路,此刻,一群游人正围在那里观赏一只东北虎。

1970年夏天,哈尔滨的松花江里挤满了人,都是在江中游泳消暑的民众。

1988年2月,哈尔滨首条地下商业街——哈尔滨人防奋斗路地下商业街项目,如今已转变为金街。

时尚的样式,往往会吸引众多消费者

在那个时候,市场也被叫做“八杂市”。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市场周边停放着密密麻麻的车辆。

一群观赏风景的人站在岸边,看上去岸边没有设置护栏。

在霁虹桥上,一位青年带着酒瓶子,脸上洋溢的笑容将青春的蓬勃朝气全然展露出来。

如今,这个公园已更名为兆麟公园。

哈尔滨具有欧式风格的建筑,自往昔便已然存在,其发展从根源上就带着东方巴黎的浪漫韵味,城堡在各处都能轻易瞧见。

在哈尔滨的街道上,那些欧式建筑,不管是属于政府机构的,还是叫不上名的,都自带一股浪漫气息。

街道一路延伸,欧式风格始终延续。

那洋溢着异域情调的建筑样式与各类招牌,让人仿佛置身于国外,实际上此地便是日后声名远扬的俄罗斯商品城。

1989年,坐落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奋斗路(现今的果戈里大街)的和平电影院,其前身是由俄侨创办的“基干特”电影院。

那建筑好似仿造古式风格,却又不似欧式模样,甚至让人感觉像是一座寺庙,实际上,这便是20世纪80年代末的哈尔滨第三中学。

最开始名为美国电影院,于1931年创办,解放之后改称为东北电影院。

现今的哈尔滨纯化医院

欧式建筑风格融入了一代又一代哈尔滨人的日常生活中,欧式建筑随处可见,它们沉淀着几个时代的文化底蕴。

作为哈尔滨这座城市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每一处都是哈尔滨人心中对故乡的一份珍贵记忆。

每一座城市都有着属于自身的独特记忆亮点,在冰城的发展进程中,总会存在别样的温情。这份温情孕育出了每一位哈尔滨人往昔的浪漫情怀。缓缓行进的电车,四处可见的欧式风貌,每个时代都跟随着下一个时代的步伐,把浪漫播撒到哈尔滨的每一处角落。

来源:潮流探索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