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一位深圳拆迁户将千万补偿款投入虚拟货币,半年后血本无归;2024年某直播公司高管拒绝短视频转型,最终被市场淘汰。这些案例印证了冯仑的观点:"人很难赚到认知以外的钱"。认知如同无形的牢笼,既保护我们避免危险,也限制着财富增长的可能。
2023年一位深圳拆迁户将千万补偿款投入虚拟货币,半年后血本无归;2024年某直播公司高管拒绝短视频转型,最终被市场淘汰。这些案例印证了冯仑的观点:"人很难赚到认知以外的钱"。认知如同无形的牢笼,既保护我们避免危险,也限制着财富增长的可能。
人类大脑每天接收的信息量相当于174份报纸,但真正能被加工利用的不足1%。这种选择性接收机制形成认知茧房:程序员眼中只有代码逻辑,传统商人执着于实体店铺,投资者困在K线图表里。正如神经科学研究显示,人脑会主动过滤超出经验框架的信息。
典型案例是2008年金融危机前,87%华尔街精英未能预见次贷危机。他们深谙金融模型却忽视底层资产质量,就像渔夫只盯着鱼钩,却看不见正在逼近的风暴。认知盲区导致的风险误判,往往比无知更危险。
心理学中的"达克效应"揭示:低认知者常高估自身能力。某调查显示,76%股民自认为能跑赢大盘,实际仅2%做到。这种认知偏差形成恶性循环:
经验依赖陷阱:制造业老板用管理工厂的方式运营互联网公司专业固化屏障:会计师用复式记账思维评估区块链项目路径锁定效应:房产投资者拒绝接受REITs基金模式就像柯达发明数码相机却死于数码时代,认知固化带来的"自杀式成功"比比皆是。认知边界内的成功经验,反而成为突破边界的绊脚石。
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将推荐算法应用于新闻领域,正是生物学"共生进化"理论的商业实践。每周投入5小时学习陌生领域知识,能让认知网络增加37%的连接节点。
当所有人追逐直播带货时,某90后创业者通过"反直播"策略获利:
开发录播课质量检测系统打造虚拟主播数字中台建立网红话术数据库这种"逆行者"思维,本质是打破认知维度中的惯性坐标系。
雷军创立小米前,用3年时间投资27家生态链企业。这种"认知实验"模式包含:
每月1次行业颠覆推演季度认知盲点扫描年度认知重构会议数据显示,持续试错的企业认知迭代速度是同行3.2倍。
就像拼多多用"分布式认知"颠覆电商格局,通过2000个县域研究中心捕捉下沉市场需求,认知深度决定财富高度。
结语:
认知边界外永远存在"未知的已知"——那些我们知道存在但尚未理解的财富机会。正如量子物理揭示的"观察者效应",认知水平决定能观测到的财富维度。突破认知困局不是否定现有知识,而是建立"既在池塘游泳,又知海洋存在"的思维弹性。当认知半径每年扩展15%,财富增长将呈现指数级跃迁。#人为何很难赚到认知之外的钱?#
来源:胡哥创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