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们都知道我们国家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其实啊这仅仅是陆地面积,要是加上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那我们的总面积大约为1433万平方公里。
人们都知道我们国家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其实啊这仅仅是陆地面积,要是加上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那我们的总面积大约为1433万平方公里。
说起我国的海岛,大家都以为我国海域中最南端的海岛是琼台岛,最东端的海岛是赤尾屿。
殊不知在广阔无人的东太平洋,我国也有块地,别看它在太平洋里显得小,可它的面积相当于我国的山东省,而且已得到联合国的承认,不过老美对此却很着急。
1、具体位置
太平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海洋,总面积超过了18000万平方公里,超过地球总表面积的三分之一,约有一万多个总面积400多万平方公里的岛屿,其余大部分都是广阔无垠的公海。
而在这太平洋里属于中国的这个地方,确切位于东太平洋的克拉里昂-克利帕顿断裂区。
它北起克拉里昂断裂带,南至克利帕顿断裂带,从经纬度范围来看,大致位于北纬5°-20°,西经110°-150°之间,其东西长达7240公里,南北跨度4500公里,总面积达到了450万平方公里之多。
此处断裂区的深海平原上覆盖着厚厚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中蕴含着丰富的多金属结核等矿产资源。
2、面积
太平洋里的中国“宝库”拥有的相关部分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这一面积规模与中国山东省的面积15.58万平方公里差不多。
别看这15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在太平洋中虽然只是一小部分,但它的重要性却不容忽视。
这片区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多金属结核等矿产资源,多金属结核中含有锰、铁、镍、铜、钴等多种金属元素,这些金属元素在现代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要知道,镍是制造不锈钢、高温合金等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等领域,钴则是制造电池、磁性材料等的关键元素,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钴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据统计,这片海域的多金属结核总储量超210亿吨,美国地质调查局估算其潜在资源价值超8000亿美元。
如此巨大的资源储量,使得这片区域成为了中国在资源领域的重要战略储备地。
不仅在矿产资源方面很重要,这片区域还代表着中国在国际海洋事务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海洋资源勘探和开发,获得了这片区域的专属勘探权与优先开发权,这无疑是中国在现代海洋权益的谋取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国际海洋资源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这片区域的存在体现了中国在海洋资源开发领域的实力和影响力,也为中国在国际海洋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了基础。
1、海洋资源探索热潮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主题。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推动下,各国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资源宝库,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各国关注的焦点。
上个世纪中期,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海洋勘探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人类深入探索海洋提供了可能。
于是,当时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开始利用经济、科技优势抢占丰富的海洋资源,在克拉里昂-克利帕顿断裂区,美国率先进行矿产资源探测,紧接着,日本、俄罗斯、法国等国家也纷纷踏足该地区。
不过,我们中国由于当时的综合实力较弱,远洋探测活动起步晚了点,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前后,才开始对该地区进行科考探索活动。
2、中国远洋科考
1976年3月30日,我国万吨远洋科考船“向阳红05”号和“向阳红11”号开始首次远洋科考,这是中国海洋探索的重要里程碑。
两艘船从广州起航,穿越赤道,横跨东西半球,航程约13800海里,抵达南太平洋指定海域,开展水文、气象、化学、重力、地质等一系列综合科考。
在首次远洋科考之后,中国的海洋探索活动不断深入,随着科考活动的不断进行,我国对太平洋地区的探测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取得了丰富的数据。
3、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20世纪中叶,随着全球对海洋资源的关注度急剧上升,各个国家在海洋资源开发上呈现出混乱的状态。
各国在海洋资源开发上缺乏统一的规则和协调,导致了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破坏以及国家间的利益冲突不断加剧。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国际社会开始着手制定一部全面规范海洋事务的法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运而生。
1973年12月3日,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在美国纽约拉开序幕,这次会议是国际关系史上参加国最多、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会议,也是国际法史上编纂条约条文最多的一次会议。
经过长达9年的艰苦谈判和协商,1982年12月10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开放签字,这也为中国获得太平洋里的这块地区提供了国际法的依据。
4、先驱投资者制度
实际上,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前还存在一个先驱投资者制度。
根据相关规定,先驱投资者是指在《公约》正式生效前已经对大洋底多金属结核等资源的勘查活动进行了至少3000万美元投资的国家或其控制下的法人和自然人。
这一定义的出台,旨在鼓励各国在早期积极参与国际海底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活动,推动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先驱投资者在国际海底资源开发中享有一系列重要权益,最为关键的是获得了专属勘探权与优先开发权。
这意味着先驱投资者能够率先获取这些珍贵的资源,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全球资源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成功获得先驱投资者身份,凭借这一身份,中国在太平洋克拉里昂-克利帕顿断裂区获得了15万平方公里的专属勘探权与优先开发权。
1、联合国承认
1991年3月,经过不懈的努力和严格的审核程序,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经国际海底管理局和国际海洋法法庭筹备委员会批准,正式登记为先驱投资者。
这一身份的获得,标志着中国在获太平洋克拉里昂-克利帕顿断裂区15万平方公里的专属勘探权与优先开发权。
获得先驱投资者身份后,中国按照国际海底管理局的要求,制定了详细的勘探计划,利用“大洋一号”等科考船,对获得权益的区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勘探。
在勘探过程中,我国严格遵守国际海底管理局制定的勘探规章,确保勘探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通过多年的勘探,中国对该区域的多金属结核资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资源的分布范围、储量规模、品位特征等关键信息。
中国在该地区的勘探过程中,按时向国际海底管理局提交勘探报告,汇报勘探进展和成果,积极参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组织的各项会议和活动,可以说继行使了应有的权利,又履行了应尽的义务。
2、老美急了
美国素来在十分看中太平洋地区,无论是军事影响力还是资源的开采,他们都不想中国从中分一杯羹。
他们在太平洋地区依托诸多军事基地构建起庞大的军事脉络,以此为依靠来抢占太平洋地区的海洋资源。
前面已经说了,在太平洋的克拉里昂-克利帕顿断裂区,多金属结核总储量超210亿吨,美国地质调查局估算其潜在资源价值超8000亿美元。
而且,这些金属矿产资源中的许多元素都是现代工业必不可少的原材料,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对这些金属的需求量巨大,其工业生产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高度依赖这些矿产资源。
中国获得的这片区域虽然不大,但是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因为中国的实力进步可谓神速,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远洋勘探、开采实力,都不得不令美国重视,因此他们不得不急。
为了应对中国在该地区资源勘探的积极态度,美国试图通过绕开国际海底管理局直接授权企业开采国际水域矿产资源的方式来获取资源,以维护自身的利益。
令他没想到的是,美国此举立刻遭到了近40个国家的明确反对,包括中国、俄罗斯、法国及太平洋岛国等。
大家纷纷认为美国的行为严重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破坏了国际海洋秩序和多边治理框架。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海洋权益对于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海洋管辖区域,海洋权益的维护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核心利益。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海洋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海洋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我们将在国际法律的规则下,加大对太平洋中的这个克拉里昂-克利帕顿断裂区权利范围内的勘探和资源开采活动。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资料:
中国在太平洋有块地?面积相当于山东省,联合国承认老美却很着急
2025-04-29视界地理
太平洋现15万平方公里宝藏,中国掌握开发权,美国为何着急?
2025-04-30画影诗人
2025-05-08十点军史
来源:医师老付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