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军这是要自断臂膀啊,根据美国《航空周刊》的报道,美国五角大楼在“预算压力”的名义下,计划原计划的26架E-7A“楔尾”预警机订单,并考虑转向低轨卫星预警系统,以应对中国隐身战机的威胁。
美军这是要自断臂膀啊,根据美国《航空周刊》的报道,美国五角大楼在“预算压力”的名义下,计划原计划的26架E-7A“楔尾”预警机订单,并考虑转向低轨卫星预警系统,以应对中国隐身战机的威胁。
五角大楼提出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尽管E-7A预警机比现役的E-3系列更先进,但与中国的同类预警机相比,仍然存在至少一代的差距。
美军还是高估了自己,即使美军研制出来了E-7A预警机,和中国也是有2代差距的,因为中国的空警300已经采用共性贴片+数字阵列雷达技术。
E-7预警机最早是一款外贸预警机,外销代号是E-737,但是因为美军预警机的发展滞后,最终外贸变内销,美军自用编号是E-7A,在E-737的基础上大幅升级,采用了有源相控阵雷达,E7A在9000米高度的最远探测距离达850公里,对战斗机目标下视距离也有370公里,能同时跟踪300个目标。
不知道,美国是怎么想的,居然想到用低轨卫星取代预警机,在实战需求层面,预警机的机动部署与复杂环境适应性是卫星难以匹敌的,预警机可以适应高原、海洋等复杂地形,并灵活调整探测方向。例如,ZDK-03预警机针对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的高原环境优化设计,其开放式架构还能兼容西方战机(如F-16),形成多平台协同作战网络。除此之外,预警机除了可以执行侦察任务,还可以执行指挥、引导发射等任务,中国的预警机还具备了电子战能力,而这些都不是低轨卫星可以取代的。
而低轨卫星依赖地面站和通信链路,易受电子干扰或反卫星武器威胁,且在恶劣气象条件下(如云层遮挡)光学传感器效能可能受限。尽管卫星可通过多星组网(如“36天罡星群”的36颗卫星)提升覆盖密度,但其建设周期长、维护成本高,难以快速响应突发冲突。
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幅员辽阔,尽管建立了较完善的地面防空体系,但仅靠地面雷达很难覆盖整个领空,且防空效率低下,因此要建立高效的现代国土防空体系,预警机就必不可少。
如果美军真的选择放弃预警机,那么对于我们来说肯定是一个好事情。实际上,中国的预警机全球最强,就是美军工忽悠出来的。
预警机就是美国发明的,1944年,美国基于雷达技术的军事需求,在舰载飞机上首次安装了警戒雷达系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架预警机——TBM-3W“复仇者”,随后进一步改进并定型为AD-3W舰载预警。
它颠覆了传统的战场信息感知模式。传统空战依赖地面雷达或战斗机自身雷达,探测范围有限且易受地形遮蔽,而预警机凭借高空视野和先进雷达技术,探测距离可达数百公里,覆盖面积是地面雷达的百倍,甚至能清晰捕捉足球大小的飞行目标轨迹,这种能力在1982年黎巴嫩战争中得到验证:以色列空军借助预警机指挥协同作战,以81:0的压倒性战绩击败叙利亚,标志着预警机成为现代空战体系的核心节点。
也正因为预警机的强大,在80年代的时候,中国一部分科学家就认为应该要自研预警机,但是一些科学家却认为,从国外采购就可以了,而中国当时觉得预警机技术太重要,就算不买,也应该和国外共同研发。但是因为一些国家的干涉,合研计划暂停。
在这个大背景下,王小谟原因自研预警机项目开始启动,当时美国给预警机已经划分了代差,首先就是第一代的机械扫描雷达预警机,以“雷达升空”为核心,主要解决地面雷达的低空盲区问题,实现空中目标的基础探测;第二代就是相控阵雷达预警机;第三代就是数字雷达预警机(中国独创);第四代预警机中国也已经创造,就是空警3000。
王小谟院士团队本着“要做就做最好”的决心,确立了发展有源相控阵机载预警雷达的目标。最终研发出来了全球第一的空警2000。
因为采用新技术、新理念,空警-2000机背上的大“蘑菇”尺寸全球最大,雷达罩面积相当于百平米大小的“三室一厅”;雷达所用的元器件数量更是有百万之多,线缆长超过10公里,复杂程度超乎想象。
詹姆斯敦基金会(美国)曾这样评价我们的空警-200和空警-2000预警机,“此预警机上安装的相控阵雷达,领先美国预警机整整一代。”
可以说,中国预警机的全球最强,就是美军工忽悠出来了,美国一开始规划的技术蓝天,自己都没有实现,但是却让中国实现了。
来源:胖福的小木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