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什么也不想干,做什么事都很磨蹭,需要再三催促,尤其是写作业,只听到答应声,看不到任何行动,只有看到妈妈真的发怒了,才慢吞吞地开始写作业。
经常听到A娃家长在后台抱怨自己的孩子:
什么也不想干,做什么事都很磨蹭,需要再三催促,尤其是写作业,只听到答应声,看不到任何行动,只有看到妈妈真的发怒了,才慢吞吞地开始写作业。
“作业写写停停,总是到半夜”,“早上洗脸刷牙,不停催促也于事无补”,似乎成了A娃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他们无法把自己需要做的事情,装在脑子里,因此会显得“没心没肺”。
很多A娃家长感慨自己家的娃太懒了,不停催促的过程,足以逼疯一个老母亲。
网上就有家长提了这么一个问题:
“多动症的孩子特别懒、拖延,不盯着就不学习、不洗澡、不刷牙……只要动手和动脑的事情都不愿意做,怎么办?”
其实,这是A娃最容易遭人误解的地方:懒惰其实不是他们本意。
而是他们在处理眼前的任务时,大脑经常感到混乱,不知道该做什么,索性什么都不去做,所以被父母和老师贴上「懒惰」的标签。
01
多动症孩子的“懒”,其实是一种误解
1.A娃看起来很“懒”,实际上存在执行功能障碍
前额叶是执行功能的主要生理结构, 而ADHD儿童大脑前额叶发育迟缓。
P.Shaw等研究人员使用MRI成像观测ADHD儿童的大脑发育,并将其与典型发育的儿童(“正常对照”)做对比。
这项研究发现:
ADHD儿童的大脑在特定区域的发育速度于常人存在差异,主要是在额叶周围,然而额叶(尤其是前部)被认为是执行功能的关键枢纽。
前额叶区域是大脑中最晚发育完全的区域之一,通常需要18-20年乃至更久才发育完全。
还有一个扎心的事实:
多动症孩子,从上一个任务过渡到下一个任务的能力比同龄人要差30-40%左右。
A娃执行功能上的缺陷,导致他们面对任务时会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进行下一步,加上任务过渡方面存在困难,A娃做事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但并不是他们不想去做。
A娃比正常儿童更容易产生压力和焦虑,他们更怕失败带来的恐惧和压力,导致了他们不敢承担困难,这并不是懒惰,而是他们的一种自我保护。
这就导致A娃给人的印象,看上去很“懒”。
2.A娃的行为动机出现问题
有些A娃看起来懒,其实是他们做情的动机不足导致的。
A娃大脑中奖励相关的脑化学传导过程出现了问题,多巴胺水平分泌较低,导致他们对完成任务以及可能产生的奖励兴趣平平。
一项研究对比了多动症儿童和正常儿童的任务动机情况,发现:
多动症患者们对社会评价、协作能力、需要注意力和具有认知挑战性的任务中明显更低,而且多动症患者的认知挑战能力主要是由于缺乏动机导致的。
伏隔核是纹状体最前面的部分,与边缘系统链接起来。它主要传递多巴胺物质,并在连接杏仁核、基底神经节、中边缘多巴胺系统与大脑额叶皮质的时候起到了枢纽作用。
当我们有梦想或想法时,只要伏隔核给力,那么行动力就会更强。伏隔核被认为是动机和行为之间的神经接口,负责与奖赏相关的信息加工、动机行为以及情绪处理。
很多A娃看起来很懒,对生活的很多事物失去动力,显得冷漠或懒惰,但这只是因为他们大脑中伏隔核出现了损伤。
02如何改善A娃的“懒”
A娃的拖延,磨蹭,并不是故意的,家长要想办法帮助他克服这种“懒散”。
>>>>一起制作任务清单
家长根据孩子每天的学习任务和必须要做的事情,跟孩子们一起制定好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并写出相对应的时间表。
确保将每天重要的事情都写上去,而且标上优先级别,让孩子们每天放学后,可以对照清单完成。
复杂的任务,对于A娃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父母帮助A娃一起将任务分解成若干的小任务,这样孩子不会感觉任务太难完成。
同时,家长也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思考,如何拆解一项任务的步骤。
>>>>给孩子充足的耐心
父母注意不要给A娃贴上“懒惰”的标签,这样会让他们产生羞耻感。他们会将这个标签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
“自觉”,对于多动症的孩子来说,只是家长的一个梦想。
当父母因为孩子“懒”而想批评多动症的孩子时,需要反思一下:这不是孩子在刻意对抗你,是因为多动症的问题让他没有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父母鼓励孩子,勇敢尝试,即使失败也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
>>>>设置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
建议家长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多设置“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如果孩子能做到,立刻给予奖励或表扬,帮孩子强化正向行为。
当孩子的畏难情绪减轻,不会再选择逃避,孩子的懒散的表现也会慢慢变好。
设置小的目标,加上父母即时奖励的助推,孩子也会更愿意去尝试。
>>>>帮A娃做好时间管理
ADHD的时间范围通常比正常人短,正如Russell A. Barkley博士注意到对ADHD孩子来说,时间几乎分成两部分:“现在”和“不是现在”。
A娃缺乏对时间的把控,无法估计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他们潜意识里会错误地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它。
A娃时间感受损,对时间的感知能力薄弱,使A娃更难以进行时间和任务管理。
父母可以借助可视化的计时器,沙漏,闹钟,番茄钟等辅助工具,帮助孩子做好时间管理。
当孩子开启一项任务时,比如说写作业。父母帮孩子设置好写作业所需要的时间,然后开启倒计时。
辅助工具的使用,可以增强孩子对时间的感知能力,增加紧迫感,逐渐提升孩子对时间的敏感度。
来源:注意力训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