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骗的张发奎用两封信误救地下党,事后竟然问:你真的是共产党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2 07:01 3

摘要:1940年,在国民党贵州黄埔军校,独山分校潜伏的地下党,杨应彬因为私人信件被特务查获,导致自己被特务秘密逮捕。

1940年,在国民党贵州黄埔军校,独山分校潜伏的地下党,杨应彬因为私人信件被特务查获,导致自己被特务秘密逮捕。

就像电影风声中演的那样,杨应彬被关押在密不透风的神秘监牢了,对外联络全部中断。关键的是,特务们宁肯杀错也不想放过一个可疑的人,所以准备秘密处决杨应彬。

为了自救,杨应彬想到一个办法,他的监视特工是自己的同学彭朗,杨应彬假意的请老同学帮忙,给自己家里透个口风,但这个老同学知道怎么回事,所以不敢也不想帮这个忙。

最后杨应彬才说到:“老同学,不难为你,能否给我女朋友捎句话,就一句话,暂时离别,万勿挂念。你看就这么句话,再说,我女朋友你也认识,是张发奎将军手下的人,也不是什么共产党。”

杨应彬的女朋友叫邓黎亚,以前经常跟着杨应彬参加一些应酬,彭朗认识邓黎亚比杨应彬还要早。

彭朗也不以为这个口信能有什么泄密的情况,再说还有张发奎的关系,想来不要紧。于是就答应帮这个小忙。

但邓黎亚还真的就是地下党,只不过是刚加入还不超过两个月的新人。

1936年她考入天津女子师范学校,第二年又考入北京大学,家境不错,姑姑在上海算是一个上层人士。

1938在张发奎的部队里担任文艺类工作,在1940年才跟着张发奎进入广西。

她恰恰是组织规定能和杨应彬联系的唯一一人。

获知口信的邓黎亚赶紧通知上级领导,左洪涛同志。

对于组织来说,没有命令的离别就算突发意外。

左洪涛同时也是杨应彬的上级,他是我党安插在张发奎军队的负责人之一。当时他担任张发奎身边的秘书。为了拯救杨应彬,左洪涛四处找人都打听不到一丝消息。

看来形势很严重,只有出其不意才能救出杨应彬。

这时左洪涛突然想起一个人:“对呀,怎么把这么一尊大神给忘了。

这个人就是张发奎,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又是两广地区有极高的威望和潜势力。

而且,杨应彬去军校前就在张发奎手下担任过警卫。并且去军校也是张发奎签的举荐书,虽然是例行人情往来公事,但认识就好办。

正好,杨应彬在军校考试中获得第一的好成绩。

左洪涛故意在张发奎面前称赞杨应彬,说咱们军队里出去的都是好苗子。张发奎问:“谁,那个是咱的人”。

左洪涛解释说,您身边的小卫士,在军校获得第一名了。别看杨应彬瘦瘦弱弱的一个人,在将军的栽培下真是有了出息。

几句话聊到张发奎的痒痒肉上,张发奎不禁得意的哈哈大笑,左洪涛趁热打铁对张发奎说,他既然是您身边出去的人,您不得表扬一下,顺带提点一下晚辈。张发奎乐的说:“那是当然,那是当然。”

但写信这个事自然有秘书代劳,而秘书就是左洪涛。

左洪涛在信中着重把夸奖信写成了担保信,意思就是,你是我的人,好好干,不要给我丢面子。顺带又多写了一封信准备交给张发奎在独山军校的自己人,军校主任韩汉英。

左洪涛拿着这两封信交给张发奎过目,张发奎潦草看一遍就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韩汉英收到信后一愣,杨应彬和老长官关系这么亲近,怎么敢随意处置杨应彬。

而特务们也发愁,因为独山军校开在贵州,山高皇帝远,这里军阀的话语权甚至要比蒋介石更有权威。并且他们也只是一群底层特务,更是不敢随意处置,他们不得已释放了杨应彬,改为监视。

杨应彬,广东人,天资聪明,勤谨好学。12岁就写了一本{小学生的游记}而名声大振。书的内容是他和同学们寻找大思想家陶行知时路上的悲欢离合故事。

凭借这一本书,杨应彬被左翼文化界联盟看重,得到悉心培养。

在上海,14岁的杨应彬就成为正式党员,并且在两年后被周恩来吸纳进中共特别支部。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上海的张发奎为了提升军队士气,邀请郭沫若帮他成立一支战地服务队。

这个服务队名人汇聚,聚集了当时不少有名望的文化,音乐界人士,同时,像杨应彬这一类少年天才也被安插进服务队。他的领队就是左洪涛。

1938年底,服务队解散,但左洪涛这些人却因为能力出众,被张发奎聘为幕僚。而左洪涛同时又把杨应彬这十来个小战士安插进了张发奎发警卫营担任卫士。

同时又在组织的安排下,杨应彬等人成为独山军校中张发奎举荐的人员之一。

杨应彬很早就是共产党员,他在张发奎的羽翼下包括到了独山军校都在积极扩大党的影响,传播党的思想和纲领。

而邓黎亚就是在战地服务队结识杨应彬,并且在1940年被接受成为正式党员。并且他俩还是情侣,只不过因为抗日战争爆发才延迟结婚。

后来,危机解除,杨应彬顺利毕业回到张发奎部队,被张发奎任命为警卫团的连长。1944年在张发奎的参谋部作战科当军事参谋。

1945年底,日本投降,蒋介石把剿共提上日程,开始在军队大肆清查共产党地下分子。

许多秘密党员不得已脱离国民党军队。

但杨应彬选择继续潜伏,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准备拉大旗玩一出狐假虎威的策略。

杨应彬把和邓黎亚的婚姻操办的热热闹闹,不仅请了一众国民党大佬,甚至请张发奎担任自己的主婚人。通过展现自己的关系网络让特务们投鼠忌器,不敢随意调查自己。

但在婚礼后,张发奎却莫名其妙的问出一句话,你们真的是共产党?张发奎的反应吓了杨应彬一跳。

他还以为自己暴露了,张发奎紧接着说出几句话,不管你们是不是都可以结婚,就怕一个是,一个不是,将来总得有一个人当寡妇或者鳏夫。

杨应彬跟了张发奎将近十年,知道张发奎的本性不坏,当年宁汉分流,上海武汉分别清共,像叶剑英,叶挺,聂荣臻陈毅那个没得到张发奎发庇护,就连南昌起义的老底子都是张发奎的老部下。

红军长征时,张发奎也是能放一码就放一马。

所以杨应彬故作放松的对张发奎说,“老长官,我们夫妻俩和您认识快十年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您还不了解吗?

您放心,我们啥事都没有”。

张发奎笑着说:“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此后,借着张发奎的虎威,杨应彬在给党服务的同时避免了很多麻烦。

1947年底,时局危急,蒋介石施压让张发奎配合军统调查内部思想先进分子,张发奎提前警告了杨应彬夫妻俩,“不管你们是不是共产党,任何危害党国的事都不能做,违法军纪国法,我也救不了你们。”

此时,杨应彬的领导左洪涛等人都撤退到了解放区,为了保险起见,组织命令杨应彬夫妻撤离。

1949年广州解放,杨应彬夫妻俩参与广州的管理工作。并且在新中国成立后都走上领导岗位工作。

杨应彬长期担任广东省政府秘书长,常委等重要工作。邓黎亚也担任过广州市委秘书长,直机关党委书记等职务。

2013年,邓黎亚去世,两年后,杨应彬紧随其后也撒手人寰。

来源:大小也是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