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识别、早应对!别以为这些传染病离你很远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0 23:05 2

摘要:近期,随着全国气温逐步回升,多种传染病有抬头趋势。除了备受瞩目的新冠病毒及登革热,根据广东省疾控局公布的数据,2025年4月广东省共报告麻疹15例、布病(布鲁氏菌病)92例、猴痘13例,均无死亡病例,但这些传染病仍然值得公众了解、防范。

近期,随着全国气温逐步回升,多种传染病有抬头趋势。除了备受瞩目的新冠病毒及登革热,根据广东省疾控局公布的数据,2025年4月广东省共报告麻疹15例、布病(布鲁氏菌病)92例、猴痘13例,均无死亡病例,但这些传染病仍然值得公众了解、防范。

5月20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主治医师杨慧勤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的采访,对这些疾病的传播方式、典型症状及防控措施进行权威解读,提醒公众科学防护、保持警觉。

麻疹:高传染性病毒,儿童重点接种疫苗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发热、出疹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流行。杨慧勤介绍:“麻疹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亦可造成感染。”

2025年3月27日,国家疾控局传染病防控司副司长刘清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麻疹疫情反弹,我国麻疹报告病例数也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3—5月是麻疹发病的高峰期,预计部分地区报告病例数将进一步增多,但整体仍将处于较低流行水平。

麻疹的典型症状包括高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及皮疹,“比如发烧几天后皮疹开始从耳后、发际线部位出现,逐渐蔓延至全身。”杨慧勤提醒,麻疹少部分可出现并发肺炎、脑炎等严重后果,个别严重病例可能发展为麻疹脑炎,后果不容小觑。

接种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简称“麻腮风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我国规定,所有儿童应在8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麻腮风疫苗。据了解,近年来全国麻疹报告发病率持续维持在百万分之一以下。但低发病率并不代表麻疹的消失,由于这种疾病具有强传染性,公众也不可掉以轻心。杨慧勤表示,现实中也会存在少数接种疫苗后抗体衰退的情况。她强调,预防麻疹首要的是保证疫苗接种,此外如发现自己或孩子出现发热、出疹或呼吸道症状,应尽早就医,并佩戴口罩、避免接触他人,降低传播风险。

布鲁氏菌病:与牲畜接触有关,食物处理要小心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主要通过接触或食用受感染的动物产品传播。杨慧勤介绍:“这个病原体常见于羊、牛、猪等牲畜中,人主要通过接触、宰杀、饮用未经消毒的乳制品被感染。”

她解释:“感染后最典型的症状是‘波浪热’,也就是体温忽高忽低,同时伴有乏力、出汗、关节疼痛等。”由于症状不典型,容易被误诊为感冒、风湿或结核,延误治疗。

“有些患者来医院时已经发病一两个月,或者已经出现了骨关节病灶。”杨慧勤表示,布病在南方相对少见,但随着人员流动和冷链运输,潜在风险仍在,“尤其是接触羊肉、牛肉等未经充分加热的肉类和奶类时,要特别小心。”

“布病可以通过血液检查诊断,目前已有有效抗生素治疗,但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杨慧勤建议,普通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食物卫生,饮用合格奶制品,肉类要彻底煮熟。同时避免直接接触疑似感染牲畜,尤其不要自行宰杀病畜。

猴痘:多途径传播,密切接触需警惕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猴痘病毒分为分支Ⅰ型和分支Ⅱ型。传染源包括猴痘患者及感染的啮齿类动物、猴子等非人灵长类动物。既往猴痘疫情主要在非洲地区流行,2022年后逐渐扩散至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我国亦有散发病例,整体处于较低流行水平。

“猴痘的传播方式不止一种,”杨慧勤表示,“它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病变皮肤或黏膜传播,包括破损的皮肤接触、黏膜接触、性接触等。”接触被污染的被褥、毛巾、衣物等物品也可能造成间接传播,因此具有一定的聚集传播风险。该病发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随后出现皮疹,“皮疹从脸部、手部、生殖器等接触部位开始,呈现为小丘疹、水疱,最后结痂。”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多数病情较轻,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她指出,普通公众不必恐慌,但需增强防护意识,尤其是有出国或密切接触史,以及高风险性行为史的人群。

“皮疹未痊愈前具有传染性,应尽早就医,避免密切接触他人。”她提醒,有相关暴露史且出现症状的人,应及时向疾控机构报告并接受规范诊治。

文|记者 李可欣 通讯员 刘琪莎图|视觉中国

来源:羊城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