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花生植株中下部叶片由绿转黄、逐步脱落,仅剩顶部 3-5 片小叶时,标志着养分已集中输送至荚果。需注意:喷施保叶药剂的地块可能出现 “假绿”,需结合荚果判断,避免被叶片 “误导”。
一、花生成熟的 3 大核心信号:看叶看果看周期,拒绝 “早收减产晚收烂”
(一)叶片信号:黄绿交替是 “成熟信号灯”
当花生植株中下部叶片由绿转黄、逐步脱落,仅剩顶部 3-5 片小叶时,标志着养分已集中输送至荚果。需注意:喷施保叶药剂的地块可能出现 “假绿”,需结合荚果判断,避免被叶片 “误导”。
(二)荚果判断:“硬壳 + 清晰网纹” 双标准
随机拔取 10 株花生,若 70% 以上荚果外壳硬化、网纹深且清晰,剥开后种皮呈粉红色、果仁饱满有光泽,即可确定进入收获期。珍珠豆型品种饱果率达 75%、中熟品种达 65% 时为最佳收割节点。
(三)生长周期:品种不同,成熟期相差 30 天
早熟品种(如鲁花 14 号)100-130 天成熟,春播 8 月下旬可收;中熟品种(如花育 22 号)135-150 天,夏播需至 9 月中下旬;晚熟品种最长不超过 180 天,需重点关注积温是否达标(≥2500℃)。
二、全国主要产区收割时间表:南北温差大,早收晚收有讲究
(一)北方产区:9 月上中旬迎 “丰收黄金期”
东北、华北春花生:4 月播种,8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当日均温降至 20℃以下,叶片脱落率达 60% 时收割,避免霜冻影响晾晒。
河南、山东夏花生(麦茬花生):6 月上旬播种,9 月 10 日 - 25 日收割,此时荚果充实度达峰值,含油量比早收 10 天的高 8%。
(二)南方产区:8 月中下旬开启 “错峰收获”
华南春花生(广东、广西):2-3 月播种,7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成熟,需抢在台风季前收割,防止荚果吸水发芽。
长江流域春夏花生:3-4 月播种的春花生 8 月中旬收,5-6 月播种的夏花生 9 月上旬收,注意避开连阴雨天气,降低霉变风险。
(三)特殊区域:地膜覆盖与丘陵地区的时间调整
地膜花生可提前 10-15 天成熟,当膜下花生叶片出现零星黄化时即可准备收割;丘陵山地因积温不足,需延迟 5-7 天,确保上部荚果充分成熟。
三、过早 vs 过晚:收割时间差 5 天,产量品质双变脸
(一)早收危害:“三低一少” 损失大
过早收割(饱果率<60%)会导致:出仁率降低 12%-15%,含油量下降 10%-15%,秕果率增加 20%,且果仁易皱缩,商品性大打折扣。河南试验显示,早收 10 天亩减产 80-100 公斤。
(二)晚收风险:落果、发芽、霉变 “三重劫”
晚收超过 15 天,果柄干枯易落果(损失率 5%-8%),早熟品种可能田间发芽(尤其雨后),遇低温高湿环境还会引发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影响食品安全。
(三)最佳窗口期:“看天看地” 灵活调整
晴天多、土壤湿度 60%-70% 时,可稍提前 2-3 天收割;若遇连阴雨预报,即使饱果率略低(60%-65%)也应抢收,避免荚果在土中 “泡汤”。
四、种植户必学:3 招精准锁定收割时机
(一)田间诊断法:“拔一株、查三棵、算比例”
随机选取 3 个样点,每点拔 10 株花生,计算饱果率(饱满荚果数 / 总荚果数),连续 3 天稳定在 70% 以上即可收割,避免单株判断导致误差。
(二)气候追踪法:积温达标 + 温差缩小
记录生育期积温,早熟品种达 2200-2500℃、中熟品种 2500-2800℃时进入成熟期;同时关注昼夜温差,当温差<10℃且持续 3 天以上,标志着养分运输基本停止。
(三)工具辅助法:测糖仪 + 硬度计双验证
用测糖仪检测果仁糖度,达 8-10Brix 时为适宜收割期;或用果实硬度计测量荚果硬度,>50N 时表明外壳完全硬化,此时收割最耐储运。
五、收割后处理关键:晒得快、储得好,效益再提升
(一)及时晾晒:“三晒三翻” 防霉变
收割后 24 小时内摊开晾晒,厚度不超过 10cm,每天翻动 3 次,晒至荚果含水量<10%(手摇有清脆响声),避免堆闷导致黄曲霉滋生。
(二)分级储存:按品种、成熟度分开存放
将花生按饱满度分为三级,优质果(果仁饱满、无破损)入库储存,秕果单独处理,同时剔除泥土、杂草等杂质,仓库需提前消毒并铺设防潮膜。
结语
花生收割不是 “看日历定时间”,而是 “看天看地看长相” 的精细活。掌握叶片黄化、荚果硬化、周期达标三大核心信号,结合当地气候和品种特性灵活调整,才能避开早收减产、晚收烂果的陷阱。今年你的花生准备啥时候收?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种植经验!
来源:世事时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