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以诚信著称。他曾承诺援助韩国,说到做到,即便面对秦国的虎狼之师,也决不食言,赢得尊重。假若赵奢言而无信,背弃盟约,那他就会失去诸侯信任,在列国难以立足。
1、言而无信,失信于人。
在人际交往中,诚信是核心,失信不仅伤害他人,也损害自身声誉。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以诚信著称。他曾承诺援助韩国,说到做到,即便面对秦国的虎狼之师,也决不食言,赢得尊重。假若赵奢言而无信,背弃盟约,那他就会失去诸侯信任,在列国难以立足。
2、傲慢自大,目中无人。
这种自视甚高,瞧不起他人。这种行为让人感到被轻视,会影响平等交流,破坏人际关系。
三国时蜀国的马谡自恃才高,在街亭之战中不听王平劝告,擅自改守山顶。结果被魏军围困,全军覆没。马谡的傲慢害人终害己。
3、背后议论,搬弄是非。
这种人喜欢私下传播流言,挑拨离间,破坏和谐。这种行为容易引发矛盾,损害人际关系。
东汉末年,袁绍阵营的谋士郭图、审配为打压田丰,在官渡之战前不断挑拨袁绍与田丰的关系。他们刻意将田丰的直言谏诤说成是质疑主公决策,导致田丰下狱,间接造成官渡惨败。
4、贪婪自私,不顾他人。
这种人只顾自己需求,漠视他人需求,让人寒心。
西汉名臣匡衡因贪图私利,隐瞒地方灾情,导致朝廷赈灾延误,老百姓深受其害。他身为朝廷重臣,本应心系民生,及时上报灾情,解救百姓,却因自私自利,置百姓生死于不顾,令人不齿。
5、口无遮拦,伤害他人。
这种人说话不经思考,随意暴露他人的隐私和隐痛,极易引发矛盾,导致冲突。
西汉时期的武将灌夫,在一次宴会上醉酒,痛骂汉武帝的舅舅田蚡是倚仗太后得势,结果不仅自己被处死,整个家族的人都跟着遭殃,全部被诛。
6、推卸责任,缺乏担当。
这种人面对错误不敢承担责任,将责任推给他人。这种缺乏担当的行为,令人鄙视。
明朝灭亡前夕,崇祯帝在衣襟写下“诸臣误朕”,将亡国归咎于文武百官,却回避自己刚愎自用、频繁撤换将领等过失。其临终甩锅行为与项羽“天之亡我”的自我开脱形成历史呼应。
来源:远见卓识艺术家V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