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告,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351.40亿元,同比+9.59%;归母净利润36.20亿元,同比+10.14%;扣非净利润35.31亿元,同比+11.40%。2025年Q1公司营业收入80.87亿元,同比+20
(转自:长城证券产业金融研究院)
从药品批发到数字医疗基础设施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告,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351.40亿元,同比+9.59%;归母净利润36.20亿元,同比+10.14%;扣非净利润35.31亿元,同比+11.40%。2025年Q1公司营业收入80.87亿元,同比+20.94%,环比-30.61%;归母净利润4.88亿元,同比-1.83%,环比-70.34%;扣非净利润4.78亿元,同比-5.19%,环比-70.18%。
柳药集团在会上正式发布“AI+医疗”全流程服务方案。该方案是柳药集团利用AI技术构建的院内外全场景的AI服务体系和智慧医药供应链、专业医药零售的智能应用矩阵,包括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提升药械供应效率和智能化管理水平,对供应链端形成的海量脱敏数据池进行分析治理,打造基于结构化大数据的供应链控制(决策)塔;以及为医院提供AI导诊、生成式病例、检测报告解读、疗养陪护等覆盖诊疗前后的智能服务;更重要的是在院外通过AI技术加持零售药店专业健康服务,打造AI健康管理助手——“阿桂药师”,为院外患者提供慢病建档、用药跟踪、检测数据分析、数字人患教、慢病回访等一系列数字健康服务。最终形成“院端精准诊疗+药店智能照护+供应链高效支撑”的智能协同生态,实现从“被动就医”到“主动健康管理”的转型。
下一步,柳药集团将继续携手合作伙伴以患者为中心从智慧供应链、院内智慧诊疗、院外药店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入手,推动院内外服务协同、数据共享和资源整合,打造可复制的AI应用标杆医院、实施物流智能化升级项目和药店终端客户AI健康管理服务,全方位赋能柳药业态发展,提升客户粘性的同时,助力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和医疗资源利用效能提升。
柳药集团依托自身广泛的业务布局,打通医院端、药店端、供应链端,与行业领先的技术力合作,提出“AI+医疗”全流程服务方案并在南宁二院落地试点。在南宁卫建委与自治区卫建委的支持下,该模式将有望向南宁市其他医院,以及其他地市医院推广。柳药集团提出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需要实现药店与医院的数据共享,考虑到用户隐私与数据安全的高敏感型,我们认为将有较大可能由政府出面建设“公有云”并严格对数据的访问权限进行严格管理。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业务拓展不及预期,账款管理风险,集采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
公 司 动 态 点 评
新产品新市场迎来收获,静候行业景气度回暖修复
事件:2025年4月29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与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0.73亿元,同比-31.3%;实现归母净利润2.04亿元,同比-80.8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42亿元,同比-86.39%;对应24Q4单季度实现营收6.66亿元,环比-19.12%;实现归母净利润0.43亿元,环比-24.95%。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7.99亿元,同比+16.72%,实现归母净利润0.46亿元,同比/环比+35.29%/6.53%,单季度毛利率/净利率29.93%/5.75%,环比分别下降11.31/0.73个pct,毛利率波动预计主要系受出货地区结构变化影响。
欧洲市场需求放缓,新市场新产品迎来收获。2024年公司户用储能系统产品出货9.5万套,同比下降约18%,对应贡献营收22.2亿元,同比下降35.39%,板块毛利率40.61%,同比+1.86个pct;工商业储能系统出货532套,贡献营收0.99亿元,板块毛利率34.7%;并网逆变器出货29.68万台,同比增长约63%,贡献营收5.93亿元,同比-15.22%,板块毛利率27.35%,同比下降6.89个pct。24年欧洲能源危机缓解,电力价格回落,分布式光储需求放缓影响产品出货表现,公司在巩固原有德国、捷克、英国等欧洲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挖掘新兴市场,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地区加大产品和渠道投入,收获高速增长的新兴市场销售规模,对冲传统主力市场风险,叠加加速迭代工商业储能等新品,为公司打开新的增长极。
产品研发加大投入,推进光储产品全覆盖。公司加速构建户用储能系统、工商业光伏逆变器及储能系统、微型逆变器等多元化产品矩阵以响应市场细分需求,24年全年研发费用4.81亿元,同比增加75%,研发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15.65%,同比+9.51个pct,截至24年末研发人员达1098人,同比+36.91%。报告期内,针对工商业领域,公司推出AELIO、TRENE系列工商业储能产品,功率覆盖50-125kW,电池容量涵盖100度~261度电,支持10套系统并机拓展运行;针对地面电站,公司推出了X3-GRANDHV、C3-GRANDHV系列产品,以300kW至350kW的强劲功率覆盖多元应用场景,从大型地面电站到工商业并网项目皆能高效适配;并推出户用低压储能逆变器、低压储能电池、微型逆变器等新产品,不断完善产品矩阵,积极打开各大新市场的新光储应用场景。
风险提示:光伏装机不及预期;原材料成本波动风险;海外汇兑风险;行业竞争加剧。
公 司 动 态 点 评
下游市场需求逐步回暖,24年整体业绩稳健增长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2.88亿元,同比增长18.91%;实现归母净利润0.96亿元,同比增长10.36%;实现扣非净利润0.86亿元,同比增长4.52%。2025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5亿元,同比增长16.72%,环比增长12.03%;实现归母净利润0.27亿元,同比增长12.53%,环比下降19.33%;实现扣非净利润0.24亿元,同比增长2.80%,环比下降18.65%。
24年营收利润双增,25Q1营收同比稳健增长:2024年公司持续推动转型升级,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一些新成绩、新突破,整体经营呈现稳定增长、持续向好态势。公司核心产品转型步伐加快,营业收入与利润实现双增长,顺利完成年度经营目标。2025年Q1,公司营收同比稳定增长。盈利能力方面,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5.40%,同比+1.47pcts;净利率为7.73%,同比-0.05pct。费用方面,2024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及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78%/8.59%/3.70%/-0.42%,同比变动分别为-0.23/+0.77/+0.20/-0.63pct,其中,管理费用同比有所增长,主要系股份支付费用增加所致。
下游市场需求回暖,受益多元业务成长机遇:2024年,全球经济仍处于周期性调整之中,地缘政治风险不减,国际贸易形势依然严峻。公司下游传统家电市场经历低谷后有所回暖,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储能等新兴市场需求旺盛,成为行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目前,国内薄膜电容行业发展整体处于成熟阶段,市场参与者众多,行业竞争日益加剧。长期来看,在国家“双碳”战略、新基建等政策落实和技术创新成果加速涌现的背景下,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和电力体制改革进程不断加快,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储能等)、特高压建设等产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市场化建设高峰,国内厂商的采购成本和区域配套优势逐渐凸显,行业相关产品迎来了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下的结构性增长机遇。
产品转型持续推进,夯实长期竞争优势: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及多变的市场环境,公司广大职工干部团结一心、真抓实干,紧密围绕年度经营目标任务,牢牢把握时代机遇,秉持“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五个能力”建设,持续推动转型升级,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一些新成绩、新突破,整体经营呈现稳定增长、持续向好态势。公司核心产品转型步伐加快,内部管理不断升级,技术创新与新品研发能力增强,人才支撑和装备制造能力提升,重点项目也陆续建成投产并发挥效益,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另一方面,公司从产品设计开发、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市场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均建立了高于国标和行标的企业标准进行质量管控,以确保产品性能的稳定性,主要产品相继通过了CQC、UL、VDE、CB、TUV等多项国内外行业权威产品认证,在家电、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轨道交通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在行业内赢得了良好的质量口碑。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与政策变化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