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王国签署了两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这些协议兼具经济、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影响,总体上看,本文认为这些双边协议强化了美国对人工智能领域领导地位的主张。尽管协议也引发一些实际争议,但客观地分析,没有一项是美国无法应对的挑战。
中东或将成为新AI基建枢纽。
美国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王国签署了两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这些协议兼具经济、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影响,总体上看,本文认为这些双边协议强化了美国对人工智能领域领导地位的主张。尽管协议也引发一些实际争议,但客观地分析,没有一项是美国无法应对的挑战。
这些协议不仅未削弱美国的计算资源可用性,反而进一步增强了这一能力。本文预计,这些协议带来的影响,有望将美国人工智能可获取的基础设施提升至新层级,同时缓解电力等关键瓶颈问题。从 GPU 制造商到人工智能实验室、云服务提供商等所有美国基础设施供应商,都将从中受益。
宏观层面:华盛顿绕过旧有的人工智能技术扩散出口管制框架,为全球 AI 基础设施建设打开了万亿美元的资本闸门。这种资本流入规模远超因关税争端而产生的阻力,这将为海湾地区的 AI 基础设施建设注入资金,也会反哺美国本土,推动更多 GPU 机架在美国土地上部署。
地缘政治层面:阿布扎比与利雅得如今与美国技术体系的联系更加紧密。若华盛顿执行严格的安全协议,这些联盟将加深中东地区对美国硬件与软件的依赖,进一步将两国纳入美国的地缘政治轨道。
基础设施层面:在美国数据中心电网面临物理容量极限之际,能源资源丰富的海湾国家成为美国可信的合作伙伴。欧洲本可缓解这一瓶颈,但因电力短缺和许可审批迟缓而受阻。坐拥廉价能源与资本的中东地区,正有望成为下一个区域性 AI 基础设施枢纽。
本文团队的数据中心模型以来已预示中东的崛起:预计到 2030 年,中东地区运营的数据中心容量将超过 6 GW,且本文认为其增长潜力仍显著。此外,本文的加速器模型显示,仅阿联酋 G42 一家企业,就计划为 2026 年订购数十万片 GPU。本文正以逐栋建筑、逐季度的频率跟踪这些项目进展。
随着资本、能源与政策的协同发力,海湾地区将推动全球 AI 基础设施发展,美国科技巨头也将搭乘这一资本浪潮。以下将详细解析两项新协议的时间节点、规模体量、地缘政治优势及安全风险。
美东时间5月13日(周二),美国宣布与沙特阿拉伯达成 6000 亿美元协议。在美国与阿联酋的合作中,双方宣布由 G42 牵头建设 5 GW数据中心园区,首期 1 GW工程已启动。以下是具体细节:
美阿协议有两大核心亮点:
1.阿布扎比国有人工智能巨头 G42 每年将获得 50 万片英伟达顶级芯片的进口配额保障。其中 20% 将用于其自有 GPU 云服务及数据中心建设,剩余部分将供应给美国企业。
2.G42 将与美国合作伙伴共建 5GW AI 数据中心园区,作为满足中东地区 AI 训练与推理需求的核心枢纽。目前,首期 1 GW工程已破土动工。
G42 是阿联酋数据中心与计算市场的绝对主导者。其主机托管部门 Khazna Data Centers 在阿布扎比、迪拜运营大型园区,并正拓展新址,包括 100 MW的土耳其枢纽。旗下 Neocloud/Core42 部门则在全球范围内运营 GPU—— 不仅限于 Khazna 在阿联酋的数据中心,还包括美国、非洲的服务器机房,以及规划中的法国、意大利据点。
微软作为 G42 最大客户及 15 亿美元投资者(并在其董事会占有席位),将优先获得新芯片供应,其他美国超大规模云服务商亦将受益。这一合作将扩大英伟达的需求渠道,为美国计算资源短缺提供更充足缓冲,同时推动阿联酋数据中心市场加速增长(目前该市场仍由 G42 主导)。
本文预计该协议将加速阿联酋数据中心市场的增长并推动其多元化 —— 当前该市场仍高度集中于单一企业。美国超大规模云服务商将加大在阿投资,G42 的 GPU 资源也将服务于这些企业。
沙特的 AI 协议采用与阿联酋不同的模式。作为 6000 亿美元经济计划的一部分,该协议基于四大支柱:
1.DataVolt:沙特头部主机托管开发商将向美国数据中心投资 200 亿美元。
2.科技资本引入:甲骨文、谷歌、Salesforce、AMD、优步等企业将参与沙特项目投资,其中甲骨文承诺十年内注资 140 亿美元。含 DataVolt 在内,跨境投资总额超 800 亿美元。
3.HUMAIN:这家沙特新成立的 AI 企业计划五年内部署总计 1000 MW的计算设备(约 200 亿美元),其中 500 MW为 AMD 设备、500 MW为英伟达系统,2026 年将首次订购 1.8 万台英伟达 GB300 芯片。
4.生态系统合作:HUMAIN 与高通签署 CPU 及边缘到云 AI 芯片的非约束性合作备忘录,并与 AWS 达成 50 亿美元协议,共建 “AI 区” 以在 AWS 平台运行生成式 AI 服务。
沙特数据中心容量虽增长迅速,但布局较阿联酋更为分散。美国超大规模云服务商已占据主导地位并计划进一步扩张。本土企业发展成熟度暂落后于 G42,HUMAIN 的角色定位(兼具云服务商与大语言模型开发属性)仍待明确。
中东资本正形成双向流动格局。DataVolt、Humain、G42 等海湾企业将向美国 AI 基础设施注入数百亿美元。
G42 已在美国布局:其 Core42 部门在得州沃斯堡运营 10 MW数据中心,在纽约州北部与 TeraWulf 合作建设 70 MW园区(2026 年或突破 200 MW)。
这些早期项目验证了合作模式的可行性。随着主权财富基金的加入,总承诺投资额可能接近万亿美元规模。
这笔新资本为 AI 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应对紧缩信贷市场与关税风险的缓冲。两大因素加剧了行业对金融环境的敏感性:
1.项目规模:超大规模云服务商曾自行承担扩张成本,但 2025-2026 年的项目规模已超出企业独自承载能力。即便现金流充裕的巨头,如今也需依赖阿波罗、黑石、布鲁克菲尔德等资本方。
2.新兴云企业:超 150 家 GPU 云初创企业助力 AI 实验室缩短开发周期,但其信用资质较弱、资本成本高企,单一利率上调即可导致项目夭折。
中东资本可填补双重缺口:降低融资成本,保障 AI 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
相较美国超大规模云服务商,中东参与者在资本成本上具备显著优势,其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将极低。尽管美国企业具备投资能力,但缺乏开展投机性投资的意愿 —— 以微软 CFO 艾米・胡德为代表的财务决策者对投资决策严格审视,即便 AI 基础设施利用率极高,仍对投资增速形成制约。中东资本流入美、阿市场,正推动支出加速。
协议进一步将中东锁定为美国技术的核心市场,挤压竞争对手的空间。尽管有人讨论海湾建设将抽离美国本土 GPU 资源,但本文持相反观点 —— 西方买家将成为受益者。
阿联酋已深度嵌入美国安全体系:美军在阿设有军事基地,主权基金穆巴达拉持有格罗方德(GlobalFoundries)82% 股权,而后者是五角大楼的核心芯片供应商。即便如此,大规模 AI 合作仍带来两大主要风险:GPU 转口至中国、未经授权的模型使用,以及 AI 模型权重的安全隐患。
有人讨论说,向阿联酋供应的 GPU 也许会成为转口的中转站。此论点可能性不大:大部分计算资源将由美国超大规模云服务商、与美紧密绑定的企业(如 G42)运营,或直接为美企提供计算服务,非美用途占比极小。
尽管如此,仍需建立 GPU 位置验证机制。建议方案包括:基于软件的遥测技术(将设备位置与系统配置反馈至英伟达并共享给美国政府)。但物理访问条件下,该技术可能被伪造位置信息。
因此,物理核查是关键。白宫已意识到风险并准备采取措施 —— 美媒所述:“防止向敏感国家转口的政策目标固然重要,但实现路径并不复杂。事实上,只需派人前往数据中心清点服务器机架,即可确认芯片是否在原位。”
恶意行为者可能租用海湾地区 GPU 训练或微调有害模型。应对方案是实施严格的 “了解你的客户”(KYC)规则。美阿联合工作组需为租用计算资源超过特定阈值的客户制定严格审核标准,从原则上确保 GPU 使用者为经过审查、未被列入制裁名单的主体。
工作组需在 GPU 投入运营前敲定 KYC 细则,正确制定规则至关重要,规避检查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训练一个先进模型可能需耗费数十亿美元的 GPU 计算时间、数据整理成本和研发投入,而凝聚这些努力的最终模型权重仅需几太字节的存储空间。由于其体积小、易转移且无需解析算法,模型权重面临较高被盗风险。美国超大规模云服务商已将其视为核心资产,实施多层防护,部署至阿联酋数据中心的 GPU 必须同步具备同等安全措施。
安全防护体系可大致分为四层:
网络层防护:需达到美国 CoreWeave 等顶级运营商的安全基线(如 ClusterMAX 白金级标准),例如通过 Kubernetes 单一命名空间隔离租户,防止跨集群攻击。
漏洞防御:阿联酋应资助美国主导的红队演练,在攻击者发现漏洞(包括零日漏洞)前完成修复。与 Anthropic、OpenAI、谷歌等积累多年攻防数据的实验室合作,可优化威胁模型。
硬件控制:模型权重需存储于租户软件不可访问的安全飞地,监控所有数据传输通道并设置速率限制 —— 出口流量激增可能是权重窃取的预警信号。侧信道攻击需在机架部署前植入防范措施,供应链安全亦至关重要。
物理与人力安全:通过突击检查(实地清点服务器)验证 GPU 位置,结合数据中心内外空间的实时监控。同时强化人员背景审查、内部威胁培训,与美阿情报机构持续联动,防范贿赂、内鬼植入等社会工程攻击。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
想要获取半导体产业的前沿洞见、技术速递、趋势解析,关注我们!
来源:半导体产业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