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17-23日是第十一届全民营养周,也是全民营养周创办十周年;5月14-20日是第36届“5·20”中国学生营养日。今年全民营养周的传播主题是“吃动平衡 健康体重 全民行动”,宣传口号为“健康中国 营养先行”。
2025年5月17-23日是第十一届全民营养周,也是全民营养周创办十周年;5月14-20日是第36届“5·20”中国学生营养日。今年全民营养周的传播主题是“吃动平衡 健康体重 全民行动”,宣传口号为“健康中国 营养先行”。
健康体重的标准
体质指数(BMI)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标准,BMI=体重(kg)/身高(m) ²。
根据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BMI评判标准:
正常范围18.5kg/m2≤BMI²
体重过低BMI²
超重24.0kg/m2≤BMI²
肥胖BMI≥28.0kg/m²
体重是客观评价人体营养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体重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超重和肥胖是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部分癌症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合理饮食、科学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防止超重、肥胖和体重过轻的情况发生。
体重过重或过轻怎么办
培养健康的饮食行为和运动习惯是控制体重或增重的必需措施。对于肥胖的人,饮食调整的原则是在控制总能量基础上的平衡膳食。严格控制油和脂肪摄入,适量控制精白米面和肉类,保证蔬菜、水果和牛奶的摄入充足。建议超重或肥胖的人每周5-7天、每天累计达到60-9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对于体重过轻者(BMI
平衡膳食八准则
准则一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准则二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准则三 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
准则四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准则五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准则六 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准则七 会烹会选,会看标签
准则八 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蔬菜水果、奶类豆类与健康
蔬菜水果提供丰富的微量营养素、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增加蔬菜和水果、全谷物摄入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增加全谷物摄入可降低体重增长;增加蔬菜摄入总量及十字花科蔬菜和绿色叶菜摄入量,可降低肺癌的发病风险;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牛奶及其制品可增加儿童青少年骨密度;酸奶可以改善便秘、乳糖不耐受;大豆及其制品含有多种有益健康的物质,对降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有一定益处。
儿童青少年肥胖定义与判定
6-17岁儿童青少年中心型肥胖采用腰围或腰围身高比进行判断。6-17 岁男生和6-9岁女生腰围身高比大于0.48,10-17岁女生腰围身高比大于0.46,建议判定为中心型肥胖。中心型肥胖主要是腹腔内和腹壁脂肪蓄积过多,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的关系更为密切。
儿童青少年食养原则和建议
(一)小份多样,保持合理膳食结构。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应保证平衡膳食,达到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及比例适宜。日常膳食做到食物多样,每天的食物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禽畜鱼蛋奶类和大豆坚果类;达到每天摄入12 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 25 种以上食物。
(二)辨证施食,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地理环境特点、饮食习惯和食物供应特点, 儿童青少年要选择适宜的食物,因地制宜进行食养。如西北 高原地区,多见寒冷干燥气候,饮食上宜多选择温阳散寒的 牛羊肉等食物,东南沿海地区温暖潮湿,饮食上则宜清淡,可多食蔬菜、水果、鱼虾、豆制品等食物。
(三)良好饮食行为,促进长期健康。儿童青少年要做到不挑食偏食、不暴饮暴食,细嚼慢咽。进餐结束,立即离开餐桌。一日三餐应定时定量,用餐时长 适宜,早餐约20分钟,午餐或晚餐约30分钟;控制每餐膳 食总能量的摄入,晚上9点以后尽可能不进食。儿童青少年 要合理安排三餐,强调吃好早餐,早餐、午餐、晚餐提供的 能量应分别占全天总量的 25%~30%、35%~40%、30%~35%。肥胖儿童青少年进餐时建议先吃蔬菜,然后吃鱼禽肉蛋及豆 类,最后吃谷薯类。
(四)积极身体活动 ,保持身心健康。充足的身体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也能预防和控制肥胖。学龄前儿童每天身体活动的总时长应达 到3小时,包括至少2小时的户外活动。学龄儿童应坚持每 天运动,保证每天至少 60 分钟以有氧运动为主的中高强度 身体活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球类运动等)。以“天人相应”理论指导儿童青少年规律作息,保证充 足睡眠,做到早睡早起,建议 5 岁以下儿童每天睡眠时间为 10~13 小时,6~12 岁儿童为 9~12 小时,13~17 岁儿童青 少年为 8~10 小时。儿童青少年要将每次久坐行为限制在1小时以内。学龄前儿童每天视频(包括看电视、手机等电子屏幕)时间不超过 1 小时,学龄儿童不超过2小时,时间越少越好。关注肥胖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重视提升肥胖儿童青少年情绪和行为管理能力,解决肥胖带来的焦虑、抑郁等心理 问题。指导肥胖儿童青少年正确认识体型,结合心理和情绪干预,关注情绪性进食、限制性进食等不良饮食行为,指导 肥胖儿童青少年做到合理膳食,促进身心健康。
(五)定期监测 ,科学指导体重管理。定期监测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和腰围等指标,分析动态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趋势并采取有效措施。
来源: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