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珍珠港到东京湾,覆灭日本帝国的三种致命武器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0 17:15 2

摘要:当德国最高统帅部在1945年5月7日宣布无条件投降时,有人曾预料,打败日本还需要至少8个月的时间。选择哪种方法才能最有把握、最迅速地打败日本呢?美国的参谋长联席会议曾经为之激烈争论,无论是海军、陆军还是未来的空军都各持己见——最后,三种方案被同时采用——封锁、

每段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关注历史首先是为了未来。

敬请关注头条@不负人生优雅,为您讲述别具一格的历史军事故事。

击败日本的最佳方案

当德国最高统帅部在1945年5月7日宣布无条件投降时,有人曾预料,打败日本还需要至少8个月的时间。选择哪种方法才能最有把握、最迅速地打败日本呢?美国的参谋长联席会议曾经为之激烈争论,无论是海军、陆军还是未来的空军都各持己见——最后,三种方案被同时采用——封锁、登陆本土和战略轰炸。

德国投降时,对日本的海上封锁和战略轰炸已经进行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这个岛国所有重要的航道已经布满了水雷,有点规模的城市也都被天降的烈火烧成了焦土。

1945年5月25日,参谋长联席会议拿出了一个官方制定的行动计划表,用图表的形式说明了将采取哪些行动来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美军将采取全面封锁、海上和空中轰炸以及攻占九州岛和本州岛的作战行动来消灭日军的反抗能力。

第一个登陆目标是九州岛,攻占这里不仅可以孤立日本的南部地区,还能够为进攻本州岛的军事行动提供足够的野战机场和作战基地。这次登陆行动代号为“奥林匹克”(后来更名为“宏伟”),计划在1945年10月1日实施。

登陆本州岛并攻占东京的军事行动代号“王冠”(又译“冠冕”)计划在1946年3月开始,盟国投入此次军事行动的部队数量将远远超过一直用来对付纳粹德国的陆军、海军和空军的总和。麦克阿瑟将军将成为对日地面作战总指挥,而海军上将尼米兹则负责指挥战役的海上行动。

进攻九州岛和本州岛的两场登陆行动的规模之大,都会让诺曼底登陆变得相形见拙:第三和第五特混舰队将第一次变成真正的两支舰队,而在战争的最后一个月,哈尔西的第三特混舰队对日本沿海发起的超过10000架次的空袭,实际上就是这次(未曾实施)的登陆行动的前奏。(注1)

按照计划,哈尔西的第三特混舰队将负责全面削弱和孤立九州岛,包括9月份开始的由英联邦的第37特遣舰队实施的对香港和广州的牵制进攻,11月份开始的隔绝九州岛登陆地点的大规模空袭。

7月15日,轰炸日本函馆的美军舰载机编队,日军没有出动战机,就是为了囤积战机抵抗可能的登陆战。

而斯普鲁恩斯将军的第五特混舰队将负责执行登陆行动和为登陆提供空中掩护。光是运送部队的登陆舰只就有大约1400艘,其中的坦克登陆舰有足足555艘。这些登陆舰船可以将久经沙场的第6集团军送上九州岛的三个登陆地点。

而决定性的第二阶段“冠冕”登陆战直指向人口密集的关东平原。超过25个师的部队将参加第一轮进攻,还有更多的部队将根据需要持续投入作战,假如向东京发动的压倒性钳形攻势没能让日本投降,盟军就会占领日本首都——然后以此为中心向所有方向展开进攻,一个县一个县地扫清有组织的抵抗,直到整个国家彻底认输并臣服为止。

毫无疑问,日本将纠集所有力量和绝大部分囤积下来的飞机进行顽抗,在作出登陆日本本土的决定时,参谋长联席会议曾经警告美国总统和国会,要做好接受或许超过150万盟国部队阵亡的准备。没有人试图估算具体会有多少日本人被打死或者自杀,也许10倍于盟军的死亡数字只是个起点。因为所有人都清楚,只要日本天皇愿意,整个国家就会顽抗到底。

因此,美国化学战研究中心提议在登陆前对日本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毒气攻击——预计可以杀死500万日本人。一直到战争结束前,登陆日本本土的计划和准备工作从未停止过,因为在1945年7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在新墨西哥的阿拉莫戈尔多试爆成功前,谁都无法保证这种新型武器能够发挥作用。

即便是在原子弹成功试爆后,尽管人们知道它可以发挥作用,但“任何人都无法预知这一发明的直接军事后果,而且没有人曾经衡量过其他方面的后果。”但是,这种武器将投入实战是毫无疑问的,而且“波茨坦宣言”也是毫不妥协的——不立即无条件投降,“日本的出路就是全面和彻底的毁灭”。

1945年8月6日,一颗原子弹被投放在了广岛;3天以后另一颗原子弹被投到了长崎。两次光芒如同太阳般的闪光过后,超过11万日本人被杀死,而就在核平长崎的同一天,苏联对日宣战并攻入了中国东北——日本举国上下,终于不得不承认了战败的事实和盟国最后通牒令人心惊胆战的真实性了。

在得到同意保留天皇(但必须臣服于盟国)的承诺后,日本终于宣布投降了。8月15日清晨6点,指挥着航母舰队肆意攻击日本沿海的哈尔西将军在距离东京大约160公里的海上收到命令,“停止一切空袭行动”。欣喜若狂的哈尔西知道,这场人类历史上最为可怕的战争终于结束了。

投降仪式结束时,约1000架美军飞机在东京湾的盟军战舰上空飞行。其中包括了462架B-29轰炸机。

当签署投降条约的时候,日本早已在一系列的海战中被击败了,假如它们真的选择继续顽抗,也没有什么能力击退或者大幅延缓盟国对本土的进攻。尽管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盟国将付出可怕的伤亡,但日本也会迎来彻底的毁灭。

潜艇、航母和B-29战略轰炸机

从军事角度来看,给日本帝国造成了致命打击的三种武器系统就是潜艇、航母和B-29战略轰炸机。

这三种武器系统在击败日本的贡献度方面各不相同,它们的战场和起到的效果也完全不一样,首先我们来看看潜艇部队:

这支部队的参战人数即便在最多的时候也没有超过美国海军部队的2%,但它们却击沉了日本商船队的一半,大约480万吨。而在1943年真正解决了鱼雷问题后,潜艇部队开始把越来越多的日本航母送到了海底。

美国潜艇部队真正起到的作用并不是阻止日军的扩张,也不是重新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地盘。而是让日本没法完全开发并从东南亚将掠夺的战略资源运回本土,从而实现了对日本战时经济的绞杀。而我们都清楚,日本之所以选择南进策略,就是为了抢夺欧美各国在东印度群岛和东南亚的战争资源,特别是石油。而潜艇部队用无限战切断了日本的输血管。

击败日本海军的正是美国的快速航母舰队,在珍珠港被偷袭后不久,美国就用航母对日本发动了第一次反击。而在实战中,航母特混舰队对日本经济的打击同样巨大,因为海军的舰载机击沉的日本商船和油轮数量,仅次于潜艇部队。

但是美国海军真正开始重视并发挥出航母特混舰队的威力和攻击方式,已经是1944年的事情了。而且这支战略级的打击力量的首要任务仍然是为不断进行的登陆战提供空中支援和掩护。

但是快速航母舰队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仍然是无可替代的,或者说,以塔拉瓦登陆战为开端,太平洋战场上的每一次对日本占领岛屿和地区的进攻,就彻底摆脱了陆基飞机的航程限制,让跳岛作战的设想真正成为了现实。

在快速航母舰队成为一支独立的打击力量之前,日美双方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作战方式几乎一样:航母舰队掩护部队登岛,然后修建野战机场,等到陆基飞机进驻后,航母部队撤退,地面和岛屿作战就完全依靠陆基飞机来提供掩护和支援了。

但是对于广袤的太平洋战区来讲,陆基飞机并不能为太平洋上的大多数区域的登陆战提供必要的支持。而且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建造的陆地基地,往往会随着前线的推移而被抛弃。但航母舰队却可以随时根据需要,将战线推进到距离日本更近的地方,同时还随身携带着跑道、维修车间、炸弹、军火库、各种配件、指挥塔、飞行员宿舍、燃料和不计其数的战斗机作战所需的各种物品。

在战争中,航空母舰的舰载机击沉了数量最多的日本海军舰艇,其中70%的航母(轻型航母),53%的巡洋舰全都是航母的战绩。除了正面作战,航母还执行了那么多的功能各异的任务,从为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掩护,为部队运送各种战机,反潜巡逻,为商船队提供护航等等——它完全可以被称为是太平洋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最有效和最为灵活的武器系统。

而B-29战略轰炸机设计初衷就是横跨约2500公里(1500英里)的洋面直接攻击日本本土的工业体系,但美国陆航的指挥官们却打算采用空袭德国的方式——用高空高速飞行来保卫自己,用精准轰炸消灭特定目标——比如飞机工厂。

B-29轰炸机第一次对日本的轰炸是在1944年6月15日,75架从中国成都基地起飞的飞机空袭了日本八幡钢铁厂,这次空袭对目标几乎没有造成任何伤害,而且以中国为基地还受到了两个严重的限制:无法得到作战物资补给和攻击不到东京。

直到马里亚纳群岛被攻占后,B-29轰炸机大队才得到了一个理想的作战基地,因为美国海军的制海权保证了可以用稳定而且经济的方式为轰炸行动提供源源不断的航空汽油、炸弹、弹药、机械备件、食物和其他物资。

从马里亚纳基地起飞的B-29选择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为日本战机提供了27%的发动机的中岛武蔵野工厂,它同时还为至少6个主要的飞机装配厂提供大部分或部分配件。但在四个月里对该工厂发动的8次空袭,最终却被证明完全徒劳无功:

投掷下的1600余吨炸弹,只有1.8%的炸弹命中了距离目标300米的半径范围,数百架次的空袭,只有34枚炸弹真正落到了厂区。

更为讽刺的是,海军航母部队在1945年2月为了支援硫磺岛登陆,出动舰载机对该工厂进行了一次低空空袭——根据美军空军的官方记载,和B-29轰炸机的袭击相比,舰载机群用少得多的炸弹和炮弹,实现了“对中岛武蔵野真正的破坏”,而且比以往历次空袭“更大的破坏”。。。

到了1945年的2月底,由B-29执行的对日战略轰炸实际上已经彻底失败了。绝大部分的重要目标仍旧没有被摧毁,反倒是轰炸机组的损失越来越大:虽然日本人的高射炮拿高空的轰炸机没有办法,但日本人迅速研制出了对轰炸机形成足够威胁的战斗机,漫长的往返航程也要了不少机组的小命。

关键时刻,还是李梅将军的果断决定拯救了战略轰炸和B-29轰炸机:他放弃了上级坚持的昼间高空精确轰炸战术,拆掉了轰炸机上的装甲板和大部分机枪,一次性地将手头334架轰炸机全都派了出去,还在弹仓里塞满了燃烧弹。

1945年3月9日晚,B-29机群用大约1500-2200米的高度飞临东京上空(过去轰炸机的通常飞行高度是7500-9200米),火焰风暴烧光了东京城区至少42平方公里内的工业、商业和密集的住宅区。日本官方公布有超过13万人伤亡,100万人无家可归。

此次也成为了军事史上单次造成最大杀伤人数的空袭行动。

花费了高昂研制费用的超高飞行高度,昼间精确轰炸的B-29失败了,但它被用来执行低高度大面积的燃烧弹攻击却大获成功。即便如此,B-29在战争的最后几个月里所取得的战绩也一直受到质疑。

要知道,从B-29第一次轰炸日本到李梅火烧东京之前,战略轰炸一直没有起到什么效果,虽然在后来的大范围燃烧弹攻击中,各个目标城市和工厂遭到了显著的破坏,有的城市超过90%的面积被焚毁,但当时许多被摧毁的工厂早已生产不出东西了,因为美军的潜艇和舰载机已经切断了它们获得原材料的运输线,无论是海外还是国内,无论是海上还是陆地。

例如日本的飞机制造从1944年7月就已经进入下降趋势了。鬼子们的质量控制同样糟糕。到了1944年末,日本70%的新飞机在进入战场之前就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正常使用,但无论是飞机数量还是质量的下降,都和B-29的持续空袭没有什么关系。

那么,继续对日本进行燃烧弹袭击真的会迫使它们投降吗?早先的战例已经说明,这样的军事行动是没法让一个国家放弃抵抗的。德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被英美战略空军持续空袭了数年后,德国人未曾屈服,而日本人其实也一样。

毫无疑问地,B-29对的轰炸对日本民众的士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民众的士气对日本的领导层毫无影响。实际上,面对必将到来的本土作战,日本政府的决定仍旧是继续战斗,甚至不惜“一亿玉碎”。即便在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后,仍然有部分最顽固的军人试图阻止天皇诏书播出,继续顽抗到底。

是上述这三种武器共同击败了日本,虽然日本投降时,它的本土仍然拥有数量庞大的陆军和空军,但对于这个岛国而言,没有了海军,没有了商船其实就意味着丧失了一切。

炸弹舱门正在打开,原子弹即将投向广岛。

注1:第三和第五特混舰队一直都是“两个车夫,一套马车”,区别只是由哪套指挥班子指挥而已,可不是真的有两支同等规模的快速舰队航母打击力量。

本文为不负人生优雅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各位朋友们,都看到这里了,觉得文章还能入眼的话,点个赞再转发一下呗?

来源:不负人生优雅

相关推荐